高一生物實驗能力總結

  生物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本研究方法的實驗科學,在高一生物學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培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生物實驗能力

  ①操作能力:熟練使用顯微鏡、解剖器、安裝實驗裝置、自行設計各種實驗步驟、採集製作植物、動物標本;

  ②獲得知識的能力:即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聆聽、觀察、閱讀、質疑、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等途徑獲得知識的能力;

  ③整理分析能力:通過表解、圖釋記錄實驗的結果,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找出實驗成敗原因,並能解釋實驗現象,寫出實驗報告;

  ④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用與實驗有關的知識尋求解答問題的能力。

  培養高一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我首先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採取以下不同的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1.模擬實驗:剛進中學的高一學生好奇心強、好動,他們做實驗時,注意力分散在實驗儀器及用品上,不注意聽講、看老師的示範,在實驗過程中不認真操作,觀察實驗現象不細緻。此時,我一般採取模擬方式進行實驗。如《顯微鏡的作用》一課,先講解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操作顯微鏡時邊講要點、邊做示範,學生邊模仿操作。這樣模仿操作完顯微鏡後,再讓學生獨自操作一兩遍,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後,學生就基本上學會使用顯微鏡了。模擬實驗教學方法的好處是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嚴謹的科學態度,規範學生的實驗操作。

  2.分段實驗:在模擬實驗的基礎上,再以分段實驗的方式訓練學生。如在《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細胞》一課,把實驗分為製作並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製作並觀察蕃茄果肉細胞、觀察葉表皮永久裝片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實驗過程是老師先講實驗操作的要領、做示範,然後學生再獨立操作、觀察。學生操作觀察時老師巡迴輔導,一個階段完成後再進行下一個階段。各個階段完成後,老師以問答的方式讓學生說出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洋蔥表皮細胞近似長方體,蕃茄果肉細胞近似球體,葉表皮細胞形態不規則,但它們都有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老師再補充說明,植物細胞都有細胞膜,但由於它太薄,而且緊貼細胞壁,用光學顯微鏡是不易觀察到的,最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不同的細胞形態不同,但它們都有相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分段實驗不僅給學生提供獨自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逐漸學會觀察實驗現象,收集實驗資料,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從而主動獲得知識。

  3.獨立實驗:經過一段時期分段實驗的訓練後,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操作實驗。方法是實驗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熟悉實驗目的、方法、步驟、實驗所需的藥品、材料。教師提出實驗要求,講清要點,然後再讓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在操作過程中巡迴指導,若發現帶共性的問題,要讓全班停下來,統一糾正後再繼續實驗,最後總結實驗,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這樣就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通過以上的組織訓練後,學生能比較熟練地使用顯微鏡;能用解剖器解剖小動物;學會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的採集、製作,初步具備了獨立實驗的能力。

  4.開展課外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僅靠課堂實驗教學是不夠的,還要儘可能的開展生物課外活動,讓學生對植物、動物、環境汙染、人口問題等進行調查、研究,使他們有機會自己設計完成實驗。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去觀察現象,分析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主動獲得知識,進一步提高實驗能力。從八四年以來我和其它生物教師一道,堅持組織開展了學生生物知識競賽,動植物標本的採集製作,野生動植物郵票集郵,農業林業經濟植物的調查等一系列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寫了不少的觀察日記和小論文,他們採集製作的《植物蠟葉標本》、《野生動植物集郵》、小論文《什邡主要經濟植物種類調查》等作品,分別獲得了盛市級獎。課外活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由於高一階段重視了實驗教學,學生漸漸獲得了學習生物的方法和能力,使他們對生物學的好奇心轉變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為高中學習《生物》打下了基矗高中生物教師反映:我校升入高中的學生與其它學校升入高中的學生相比***以前我縣鄉村高一學校的條件差,開展生物實驗很困難***,我校學生使用顯微鏡熟練、實驗能力強、實驗效果好,理解掌握知識速度快,學習效率高。多年來的生物教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實驗教學,加強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使他們對生物學產生濃厚興趣,掌握學習生物學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下,為他們的一生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和將知識運用於實踐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