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複習方法

  從認知的角度來看,複習是對先前所學知識的回顧、整理和再認識的過程。從資訊加工理論的角度分析,複習是對已有資訊的重新組合,使資訊的排列更有序的一個過程。因此,複習不僅是一個回憶和熟練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一個再認識和再提高的過程。雖然只是高二的學生,但生物必修課的內容都結束了,此時也可以系統地複習。在高二期末備考複習中,同學們要注意複習方法的運用!

  1、不能簡單的將生物理解為“背多分”

  有的同學認為生物接近於文科,只要期末背幾天了就能得高分,這是初學生物的人經常犯的錯誤。從高考趨勢來看,近年來生物的出題重點是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的考察,複習知識的時候應該要學會應用,尤其是要將生物學知識與生活聯絡起來。

  2、迴歸課本最重要,不能忽視基礎

  經過對一部分的同學做試卷分析,發現很多的人覺得生物的題出得很難,但實際上他們錯的題更多的是最基礎的內容,長時間沒有回顧學過的內容,很多人已經忘了一些很基礎的知識,有誰還能準確地說出性狀、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等概念?還有誰能記得有氧呼吸的三個步驟?或者伴性遺傳病與常染色體遺傳病的區別?如果不能的話,孩子們,迴歸課本吧!先將基礎知識梳理清楚再說!

  3、分模組複習

  生物知識考查更多的是知識點間的聯絡,比如說代謝模組中光合呼吸的綜合題,遺傳模組中常染色體遺傳與伴性遺傳的區別等,在複習過程中多挖掘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絡,比如說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中間紐帶是二氧化碳、氧氣和有機物的含量變化,那麼該如何利用這三個量進行計算光合與呼吸的速率呢?如果影響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因素***比如光照強度***發生變化,那麼光合和呼吸的速率又有什麼變化呢?什麼時候相等,什麼時候光合速率大於呼吸速率,什麼時候呼吸速率又大於光合速率,又有哪個時刻只有呼吸作用?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注意的考試重難點。尤其是實驗模組,一定要將這學期學過的那幾個實驗的原理、設計思路、注意事項等好好理解。

  4、多想幾個為什麼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個重點就是通過現象看本質。那麼這就要求我們在複習的過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徹基礎知識外,還要多想想為什麼是這樣。比如說為什麼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溫度等,它們是怎麼影響光合作用的。要考慮從化學反應方程式本身的一些條件,這樣理解就容易多了。還有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中,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的區別為什麼是這樣?是否和物質本身和細胞膜結構有關?為什麼甘油、脂肪酸、乙醇等脂溶性小分子能順濃度梯度自由通過細胞膜?

  5、錯題整理,歸類解決

  將這學期所有的錯題整理下,這個很有必要。很多同學覺得自己很努力,做了很多題,但是始終成績提不上去,感覺很委屈,這其實和他們不愛整理是有很大關係的。很多人做完題不整理,做了很多題之後,該不會或常錯的還是會錯,該會的還是會,根本沒有解決問題。這時候將錯題整理歸類就很必要了。自己分析或找有經驗的老師幫助分析為什麼會錯,如果是基礎知識的不紮實,那麼拿起課本再好好看一遍,強化一下,下次爭取不要犯同類錯誤,如果是知識點間的聯絡不明瞭,那麼就好好想想知識的內在聯絡。一個人只有不斷的消滅自己的薄弱之處,才會更快的進步。

  6、調整好心態

  世界上所謂的天才實際上是勤奮的人走了一條正確的路而已,永遠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能達到100分,那麼你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能通過努力達到這個目標,那麼你很有可能達到90分甚至更高的分數。如果曾經跌倒了,跌得很痛,沒關係,我們可以利用跌倒的機會反思一下自己的路走得是否正確,能否換個更有效的方法,然後整理好行囊,用更快的步伐去追趕前行者的腳步。

  7、三種方法結合進行

  不斷回顧,溫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識會在前後不同的章節中出現,如關於DNA的知識,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遺傳和變異等部分學習到;各種細胞器的功能又多在新陳代謝部分有具體的描述.這些內容在學習後面的知識時應注意不斷回顧,將前後知識聯絡起來進行理解,形成知識網路,做到溫故而知新.

  利用圖表,善於歸納.教材中有大量的圖表,這些圖表在課後複習時應很好地利用.如學完《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一章後,可利用"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對細胞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進行復習.另外許多知識點我們在複習時也可以自己通過列表進行比較,如線粒體與葉綠體的比較,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比較等.

  聯絡實際,學以致用.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絡非常緊密的科學.我們在複習生物學知識時,應該注意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STS***之間的相互關係,理解所學知識的社會價值,並且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去解釋一些現象,解決一些問題.近年來高考理科綜合生物部分聯絡實際的題目所佔的比重也逐年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