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化學的具體方法介紹

  化學的學習並不算特別的難,但是想要在考試中獲得額比較好的分數,學生需要知道一些學習的方法,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中化學學好的方法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好化學的具體的方法

  一、 明確學習化學的目的

  化學是一門自然 科學 ,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它是古今中外無數化學家的化學科學研究和實踐的成就,有豐富的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反應的基本型別、無機物的分類及相互間的關係等知識;它介紹了許多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和他們對事業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的學風,充滿了唯物辯證法原理和內容。化學對工農業生產、國防 和科學技術 現代 化、以及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最基本的人們的衣、食、注行都離不開化學。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化學課的學習,要掌握一些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學會動手做實驗的能力,為今後搞科學實驗打下基礎。

  因此,通過初中化學課的學習,初三學生不僅能學到初中階段的系統的化學基礎知識,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中外化學家的愛國主義思想、行為和對科學的不斷進取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科學態度及嚴謹學風的 教育 ,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為今後學習高中化學及其他科學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課前要預習

  上課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時間自覺地預習老師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學會先預習、後聽課這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預習的好處很多

  ***1***有利於發現問題,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

  *** 2 ***有利於做聽課筆記,知道該記什麼,不該記什麼,哪些詳記,哪些略記

  ***3***它可以節省課後複習和做作業的時間。通過預習時的獨立思考和聽課時留下的深刻印象,從而縮短課後複習和做作業的時間。

  ***4***它可以培養自學能力。預習的過程就是自覺或獨立思考的過程,長期堅持下去,自學能力會得到提高。

  預習的方法是

  ***1***通讀課文。通讀課文,瞭解新課的基本內容與重點,看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或用鉛筆在書上作一些記號,以提醒自己,上課就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識、有目的地聽老師講,這樣就容易弄懂不懂的地方,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掃清障礙。在讀課文後瞭解了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聯絡已學過的與之有關的基礎知識,如果有遺忘的就要及時複習加以彌補,這樣有利於新舊知識銜接,以舊帶新,溫故知新

  ***3***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在通讀課文和掃清有關障礙後,在對新知識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後的習題,試著解答,在此過程中找出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

  三、聽好每堂課

  聽課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會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學的知識,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如果在課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課後複習和做作業都不會發生困難;如果上課時不注意聽講,當堂沒聽懂,在課堂上幾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課後可能要花費幾倍的時間才能補上。所以,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好每一堂課,是學習好功課的關鍵。聽課時,一定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特別注意老師講過的思路和反覆強調的重點及難點。邊聽課、邊筆記,遇到沒有聽明白或沒記下來的地方要作些記號,課後及時請教老師或問同學。同時,還要注意聽同學對老師提問的回答以及老師對同學回答的評價:哪點答對了,還有哪些不全面、不準確和指出錯誤的地方,這樣也能使自己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斷是非。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聽課時,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擾和雜念,眼睛要盯住老師,要跟著老師的講述和所做的演示實驗,進行積極地思考,仔細地觀察,踴躍發言,及時記憶,抓緊課堂上老師所給的時間認真做好課堂練習,努力把所學內容當堂消化,當堂記住。

  四、認真記好筆記

  要學好化學,記筆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記筆記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聽課的效率外,對課後複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要學會記筆記,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因此,在認真聽講的同時,還應該記好筆記。

  記筆記的型別有

  ***1***講新課時做筆記。就是邊看書,邊聽講,邊在書本上劃記號,標出老師所講的重點,並把老師邊講邊在黑板上寫的提綱和重點內容抄下來,還要把關鍵性的、 規律 性的、實質性的內容和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扼要地在書本上或筆記本上寫上幾句,把老師講的但書上沒有的例題記下來,課後再複習思考。

  ***2***記實驗筆記。記錄老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重在通過實驗驗證化學原理或掌握化學性質或物質的製法操作。例如,在氧氣的實驗室製法裝置圖邊上記下老師講的重點:

  ①藥品不能堆積在試管底部,而應平鋪在試管底部,記:“是為了增大受熱面積,藥品受熱均勻,氣體容易逸出”;

  ②給試管加熱時,為什麼要先把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加熱,然後集中在藥品部位加熱?記:“讓試管受熱均勻,不易破裂”。

  ***3***糾錯筆記。習題課、試卷評講課是老師糾正學生在作業、試卷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並指導解題思路、規律、技巧和方法的課。在聽課時,不是隻抄正確答案,關鍵是要糾正,不要擦去自己的錯解,以利於與正確答案作對比,找出答錯的原因,過一段時間還應把以前做錯的題再重做一遍,看看現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這種筆記是在作業或試題空隙處做簡明的“註釋”。

  ***4***歸納 總結 筆記。複習小結課時,老師把課本內容進行系統歸納總結,是書上沒有的,因此要做系統歸納總結的筆記。將筆記每面一分為二,一半寫板書的內容,一半記講解,課後結合複習加以整理、修改和補充,成為一個整體,以利於加深、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歸納知識的能力和全面的複習。

  筆記的形式有

  ①提綱式,以文字表述為主,適用於概括教材的主要內容或歸納、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點;②綱要式,以化學式、關係式或關係框圖來表述,適用於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製取及相互間的變化、 計算 知識的概括等;③圖表式,以文字、表格、線圖來表述,適用於有關概念、化學基本原理、物質的性質、實驗等進行歸類對比。

  五、認真觀察和動手實驗

  在義務 教育 化學教科書中編入了很多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學生選做實驗,還安排了家庭小實驗。因此,通過這些演示和學生實驗,學會觀察老師演示實驗的操作、現象,獨立地做好學生實驗,上好實驗課,是學好化學的基礎。

  首先,在課堂上要認真觀察老師所做的每一個演示實驗的操作和實驗現象。化學實驗是很有趣、很直觀的,實驗中千變萬化的現象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學生只看熱鬧,不動腦子思考。所以,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實驗前,要明確觀察的內容是什麼?範圍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目的明確了才能抓住觀察的重點進行觀察。觀察時還要仔細、全面。例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演示實驗,觀察時先看清反應物是無色的氫氣和黑色的氧化銅粉末,反應的條件是加熱,生成物是水和亮紅色的銅。

  其次,要上好學生實驗課,課前必須進行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時,自己要親自動手,不做旁觀者,認真做好實驗內容裡所安排的每一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嚴格按實驗要求操作,對基本操作要反覆進行練習,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要耐心細緻地觀察,認真思考,準確如實地記錄。

  六、課後及時複習

  一堂課的內容,十多分鐘就可以複習完,有時也可以像過“錄象”一樣地過一遍。複習要及時,不能拖,只有這樣才能加深理解,才能鞏固知識。複習中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不在學習上留下障礙,不留下疑點,為以後順利學習打好基礎。當然複習要重視教科書,也要複習聽課筆記,要反覆讀,邊讀邊回憶老師的講解,同時理解書上的內容。

  七、認真完成作業

  做作業是鞏固新知識的極好機會,也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一定要親自動手做,絕不能抄別人的作業。做作業要在複習好了以後做,才能事半功倍。每一節後面習題和每章後的複習題一定要認真完成,不能馬虎,一定要主動地、獨立地完成每次作業,多思多問,不留疑點,並儘可能地把做過的作業都記在腦子裡,因為沒有記憶就沒有牢固的知識,只有用心記憶才會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練的基礎上“巧”起來。

  八、學會閱讀課本

  讀書一般分為粗讀和精讀。粗讀主要用於預習,通過粗讀,瞭解基本知識的一般內容,掌握整章、整節或整個小標題的內容輪廓、大致思路,瞭解有什麼實驗內容,這樣,課堂上看老師做演示實驗時心裡就有了底。精讀,可以瞭解教材的重點和發現不理解的問題,聽起課來心中就有數。

  精讀時要在理解概念的定義或定律全文的基礎上,剖析具有關鍵性的字詞,強化對關鍵字詞的認識。例如催化劑的定義:“在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關鍵性字詞是“在化學反應裡”、“改變”、“質量和化學性質”、“都”等字。像“改變”包含“加快和減慢”兩層含義。對這些關鍵字詞要認真思考,並把它標出記號或作眉批,以備以後再次複習時注意。

  九、讀化學課外讀物

  學好化學,要重視閱讀課外讀物,例如《中學生理化報》初三化學版、《中學生數理化》、《課堂內外》等報刊雜誌和科普讀物,它們的內容緊扣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其針對性和適用性很強,配合教學進度,指導解析疑難,注意智力開發,重視能力培養;它們的題材廣泛新穎,內容豐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動活潑,圖文並茂。它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透徹理解教材,靈活運用知識,培養探索精神,它們是初三學生學習化學的好朋友。

  十、參加化學課外活動

  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報名參加課外化學興趣小組,做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做化學遊戲、看與化學教學相關的電影片、錄影片,參觀工廠,收集整理化學謎語,出化學牆報等等,這些活動都會使學生感到化學知識是豐富多彩的,使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學生努力學好化學

  高中化學方程式練習的方法

  一、識記法

  識記法為學習化學方程式的基本方法。通過教師課堂講授知識,結合實驗內容,將化學方程式記住,同時將化學方程式a的四要素熟練掌握,四要素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正確書寫,配平,條件以及“↑”“↓”的寫法。識記法的主要物件為上冊書中涉及的化合反應以及分解反應。例如: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個化學反應方程式:

  上學期所學的化學方程式規律並不明顯,需要學生在反覆的識記和默寫中達到熟練的效果。建議採取課前三分鐘小測的形式加強訓練。

  為讓學生習慣從識記到運用化學方程式,教師應結合資訊題型輔以訓練,如:

  火柴頭上主要含有氯酸鉀、二氧化錳、硫粉和玻璃粉;火柴盒兩邊的摩擦層是由紅磷和玻璃粉調和而成。火柴著火的主要過程是:***1***火柴頭在火柴盒上划動時產生的熱量使磷燃燒;***2***磷燃燒放出的熱量使氯酸鉀分解;***3***氯酸鉀分解產生的氧氣與硫反應,放出的熱使火柴桿著火。寫出整個過程中所發生的有關化學方程式 。***答案提示:共有4個反應***

  二、理解記憶法

  理解記憶法是通過對化學反應特點的理解,尋找其反應規律,而加深對化學方程式的記憶。理解記憶法主要針對下冊書中所學的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

  ***一***置換反應主要熟記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反應規律A+BC=B+AC,氫氣和單質碳的還原也需掌握。如:

  ***二***複分解反應主要掌握反應發生的條件,即通過生成物中有沉澱或氣體或有水生成時,複分解反應才可以發生。反應的規律為AB+CD=AD+CB。如:

  用理解記憶法訓練時,教師可根據反應發生的規律加大題目的量,讓學生多寫多練,同時可用一些資訊題型來加強訓練。如:可溶性鋇鹽會使人中毒。如果誤服氯化鋇,可用瀉鹽硫酸鎂解毒,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胃鏡檢查時用硫酸鋇作“鋇餐”以便於觀察,但不能用碳酸鋇作“鋇餐”,其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三、條件訓練法

  條件訓練法是在學生初步識記好方程式的基礎上,進行強化訓練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給出某些條件,讓學生在全部所學的方程式裡進行選擇,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方程式。

  例題:***1***請寫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個化學方程式 。

  ***2***請寫出有二氧化碳參加反應的化合反應 。

  ***3***請寫出一個既有沉澱、又有水,同時還有氣體生成的反應 。

  解析:學生看到題目1後,如果對於氧氣的製取比較熟悉的話,三個反應應該不難書寫;在題目2中,有兩個限制條件,一是有二氧化碳參加反應,二是必須是化合反應,學生必須在所有有二氧化碳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尋找符合條件的,最終符合要求的只有CO2+C 2CO,CO2+ H2OH2CO3兩個反應。在題目3中,單獨有水生成的反應不少,單獨有沉澱生成的反應更多,有氣體生成的反應也不少,但是同時有沉澱、有水、氣體生成的反應卻很少,符合要求的主要有BaCO3+H2SO4BaSO4+H2O+CO2↑。

  四、兩兩反應訓練法

  兩兩反應訓練法難度比較大,需要學生在對方程式比較熟悉的基礎上,根據反應發生的條件和規律自由組合,寫出所有能夠發生的反應。該訓練的特點是沒有任何提示,學生憑藉掌握的方程式知識點寫出符合要求的反應。

  例題:寫出Fe、HCl、Na2CO3、AgNO3、Ba***OH***2物質間兩兩能夠發生的反應。

  解析:該題目涉及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需要學生熟練掌握兩種反應發生的條件,為了防止有漏掉的反應方程式,建議學生從左到右,判斷該物質是否能與其後面的物質發生反應。例如,以Fe為例,其後面能與其發生反應的物質有HCl、AgNO3,接下來是HCl,其後面能與其發生反應的物質有Na2CO3、AgNO3、Ba***OH***2,依此類推,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共可以寫出7個化學反應方程式。

  五、表格式***或圖框式***訓練法

  表格式訓練法的難度及方式與兩兩反應訓練法相似,區別在於表格式訓練法不需要寫出具體的化學方程式,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根據反應發生的條件迅速判斷該反應是否發生或者反應發生的現象。

  例題1:現有H2SO4、BaCl2、NaOH、Na2CO3、Ca***OH***2五種溶液和CO2一種氣體,有下圖所示的相互反應關係,圖中每條連線表示兩端的物質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試確定1~6號位有關物質的化學式.

  解析:根據兩兩反應訓練法的做法,我們先可以判斷能與H2SO4發生反應的有4個,能與BaCl2發生反應的有2個,能與NaOH發生反應的有2個,能與Na2CO3發生反應的有3個,能與Ca***OH***2發生反應的有3個,能與CO2發生反應的有2個,因而H2SO4應填入2號位;能跟H2SO4等三種物質發生反應的是Na2CO3,因而Na2CO3應填入4號位;能跟H2SO4、Na2CO3等三種物質發生反應的是Ca***OH***2,因而Ca***OH***2應填入5號位;既能跟H2SO4又能跟Na2CO3溶液反應的是BaCl2,因而BaCl2應填入1號位;NaOH能跟H2SO4反應,應填入3號位;CO2能跟Ca***OH***2溶液反應,應填入6號位。

  例題2:現有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鋇、碳酸鈉4瓶失去標籤的溶液,分別編號為A、B、C、D。每次取少量溶液兩兩混合,所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下表中***“—”表示無明顯現象;“↓”表示有沉澱生成;“↑”表示有氣體生成***。由此推斷4瓶溶液中的溶質的化學式分別為:

  A. ;B. ;C. ;D.

  解析:根據題目的意思,可以列表如下:

  將兩表相對比,不難得出結論。

  化學方程式貫穿整個初中課本,其掌握的熟悉程度決定了化學基礎知識是否紮實,在升學考試當中,一些推斷題、鑑別題、除雜題、實驗題型都是以化學方程式為主線,相信通過以上五個訓練方式,學生的化學方程式一定能熟練掌握。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方法

  1、利用化學史、化學家故事,創設教學情景,進行學習化學的目的性教育

  在化學教學中,許多內容涉及到化學史及化學家的故事,這些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培養興趣。例:在有關“化學材料”的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展示我國古代的石器、瓷器、青銅器、鐵器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已積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具有了高超的生產工藝,從而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也為自覺學習化學知識奠定了情感基礎。另外,如在“金屬與金屬礦物”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大量資料、圖表告訴學生,由於我國解放前化學工業水平的落後,連鐵釘、煤油等基本物品都需大量依賴進口,從而激勵學生要學好化學知識,將來報效祖國。此外,教師還可經常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今中外的著名化學家們的成功事蹟,讓這些科學巨匠們身上所具有的種種寶貴品質去深深感染學生,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激發起學生探求化學世界奧祕的興趣和願望。這方面的素材是很多的。如教師可介紹著名化學家居里夫人,講述她不怕危險不畏艱辛數十年如一日研究放射性元素,最終碩果累累,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還可以講述她身居國外卻念念不忘祖國的愛國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舉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瑞典化學家諾貝爾、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我國化學家侯德榜等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與激勵。

  總之,通過化學史、化學家故事創設教學情景,可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化學學科的重要性,使學生把學好化學與遠大理想聯絡起來,與祖國的需要聯絡起來,從而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間接興趣。

  2、利用實驗多角度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直接興趣

  教師要根據化學學科具有化學實驗這個特性,儘可能多的創設教學情景,通過大量化學實驗的演示、參與、操作,從而使學生對化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由“趣”激“疑”,由“疑”導“想”,由“想”得“知”,大大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因此教師在具體操作中,可通過增加演示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家庭自制小實驗等多種方式來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化學世界中,感受到真正的興趣。如化學中講解碘的性質時,可穿插一個小故事:方誌敏曾在獄中用米湯給魯迅先生寫過密信,你們知道魯迅先生是如何觀看的嗎?隨即教師出示一張預先用米湯寫過字的白紙,讓學生觀察晾乾的白紙,看不出任何字跡。當最後老師用毛筆蘸取碘酒,輕輕的塗到白紙上,馬上“珍惜今天,把握明天”幾個藍色大字呈現出來,使學生興奮不己。另如教學中講物質燃燒條件時,教師可設計一個趣味實驗“燒不壞的手帕”。將2體積95%的酒精和1體積水混合,把一塊棉布手帕浸入該混合液中,浸透後取出,再輕輕擰乾,用坩鍋鉗夾住,置於酒精燈上點燃,並輕輕抖動手帕。當手帕上火自動熄滅後,學生竟發現手帕安然無恙,與自己原先設想截然不同,不禁產生了強烈的思維衝擊,馬上有許多同學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疑問,並在思維上進入了一種迫切希望找到答案解決問題的積極狀態,這時教師就可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進入到積極的探究活動中,讓大家針對一系列的疑問展開討論。在教師引導下,經過激烈辯論與理性分析後,大家終於對實驗結果有了正確認識,同時大家對物質燃燒條件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3、聯絡自然、社會和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的許多內容都與我們周圍世界緊密相連。通過化學與自然、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絡來創設問題情景,可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引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使學生感到化學離生活很近,學化學很有用。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介紹世界上一些環境汙染的重大事件,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爾毒氣滲漏事件、2000年歐洲蒂薩河化學汙染事件等,並可組織學生觀看一些關於環境汙染的影像和圖片資料,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教師還可向學生介紹自然界中一些千變萬化的現象如“溶洞奇景”、“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等。還可介紹學生身邊的水質汙染、煤氣洩漏等化學現象。同時還可以跟學生介紹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小常識,如“冰箱除臭”、“熱水瓶除垢”、“鐵製品防鏽”等。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真實的情景中發現問題,並利用已學知識展開有針對性的討論,從而既提升了興趣,又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在講礦物燃料和水資源時,可組織學生辯論“常用的幾種燃料中,哪一種最理想”、“生活中有哪些方法淨化水質”等。同時教師還可有意識的聯絡實際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學習主題,如“調查當地燃料的來源和使用情況,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議”、“調查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生活中的應用”、“調查當地的水資源汙染情況,提出一些治理意見”等。通過這些調查活動,學生的興趣會變的更持久更內化。

  4、利用直觀教具和現代電化教學媒體創設情景

  利用直觀的教具及影、像、聲、動畫綜合呈現的現代電教媒體來創設情景,可突破時間、空間、微觀、巨集觀的限制,積極有效地向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間接經驗,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能以積極活躍的態度參與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如我們講到水電解產生氫氣與氧氣時,可將該過程製成Flash課件。用一大球表示一個氧原子,用一小球表示一個氫原子,用一大球和二小球構成的V形表示一個水分子,用二個小球並肩構成的“小雙球”表示一個氫氣分子,用二個大球並肩構成的“大雙球”表示一個氧氣分子,然後演示水分子分解出原子,原子重新構成分子,整個過程一目瞭然,學生反映非常熱烈。在我們教材中許多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絡的內容及一些複雜晦澀的內容,我們都可以用這種多媒體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如催化劑的性質、乾冰的生產和使用、鐵的冶煉等,這樣不僅分化了難點,更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信心。當然,我們在用多媒體進行創設情景時,也應注意不能出現一些科學性的錯誤,應確保給學生一個完整正確的學習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