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學習資料

  物理是高二學生學習的重點要科目,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整理一些資料有效學好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光子說

  ⑴量子論: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電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論: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空間傳播的光也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稱為一個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與光的頻率成正比。即:。

  其中v是電磁波的頻率,h為普朗克恆量:

  光子論對光電效應的解釋

  金屬中的自由電子,獲得光子後其動能增大,當功能大於脫出功時,電子即可脫離金屬表面,入射光的頻率越大,光子能量越大,電子獲得的能量才能越大,飛出時最大初功能也越大。

  電子的發現和湯姆生的原子模型

  ⑴電子的發現: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對陰極射線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從而發現了電子。

  電子的發現表明:原子存在精細結構,從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念。

  ⑵湯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湯姆生設想原子是一個帶電小球,它的正電荷均勻分佈在整個球體內,而帶負電的電子鑲嵌在正電荷中。

  ***二***

  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由於粒子的質量是電子質量的七千多倍,所以電子不會使粒子運動方向發生明顯的改變,只有原子中的正電荷才有可能對粒子的運動產生明顯的影響。

  如果正電荷在原子中的分佈,像湯姆生模型那模均勻分佈,穿過金箔的粒了所受正電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運動將不發生明顯改變。散射實驗現象證明,原子中正電荷不是均勻分佈在原子中的。

  1911年,盧瑟福通過對粒子散射實驗的分析計算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個很小的核,稱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電荷和幾乎全部的質量,帶負電荷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旋轉。

  原子核半徑約為10-15m,原子軌道半徑約為10-10m。

  感測器的及其工作原理:

  有一些元件它能夠感受諸如力、溫度、光、聲、化學成分等非電學量,並能把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為電壓、電流等電學量,或轉換為電路的通斷。我們把這種元件叫做感測器。它的優點是:把非電學量轉換為電學量以後,就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測量、傳輸、處理和控制了。

  光敏電阻在光照射下電阻變化的原因:有些物質,例如硫化鎘,是一種半導體材料,無光照時,載流子極少,導電效能不好;隨著光照的增強,載流子增多,導電性變好。光照越強,光敏電阻阻值越小。

  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且阻值隨溫度變化非常明顯。

  金屬熱電阻與熱敏電阻都能夠把溫度這個熱學量轉換為電阻這個電學量,金屬熱電阻的化學穩定性好,測溫範圍大,但靈敏度較差。

  ***三***

  一、靜電的利用

  1、根據靜電能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和同種電荷相排斥、異種電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應用有:

  靜電覆印、靜電除塵、靜電噴漆、靜電植絨,靜電噴藥等。

  2、利用高壓靜電產生的電場,應用有:

  靜電保鮮、靜電滅菌、作物種子處理等。

  3、利用靜電放電產生的臭氧、無菌消毒等

  雷電是自然界發生的大規模靜電放電現象,可產生大量的臭氧,並可以使大氣中的氮合成為氨,供給植物營養。

  二、靜電的防止

  靜電的主要危害是放電火花,如油罐車運油時,因為油與金屬的振盪摩擦,會產生靜電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產生火花放電,容易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鐵鏈拖到地上,以導走產生的靜電。

  另外,靜電的吸附性會使印染行業的染色出現偏差,也要注意防止。

  2、防止靜電的主要途徑:

  ***1***避免產生靜電。如在可能情況下選用不容易產生靜電的材料。

  ***2***避免靜電的積累。產生靜電要設法導走,如增加空氣溼度,接地等。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