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重力知識點總結

  高中物理的知識點很瑣碎,但相互之間又關係密切,及時做好整理總結很重要。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高一物理複習知識點 -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知識點

  定義:

  由於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於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說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係。

  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於水平面***

  說明:

  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也沒有關係。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

  重心的確定:

  ①質量分佈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形狀規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佈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量分佈有關。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

  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和運動狀態無關。

  ③引入重心概念後,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於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於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

  高一物理複習知識點 - 摩擦力知識點

  ***1***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於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①摩擦力的產生是由於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A.兩個物體相互接觸;B.兩物體發生形變;C.兩物體發生了相對滑動;D.接觸面不光滑。

  ⅱ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①"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於"與運動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說明:①FN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於彈力,不是重力。應具體分析。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但並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ⅴ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得多。

  ***2***靜摩擦力:兩相對靜止的相接觸的物體間,由於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產生的摩擦力。

  說明:靜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A.兩物體相接觸;B.相接觸面不光滑;C.兩物體有形變;D.兩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

  ⅱ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總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說明:①運動的物體可以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②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成任一夾角θ。

  ③靜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ⅲ靜摩擦力的大小:兩物體間的靜摩擦力的取值範圍0

  說明:①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作用是與使物體產生運動趨勢的力相平衡,在取值範圍內是根據物體的"需要"取值,所以與正壓力無關。

  ②最大靜摩擦力大小決定於正壓力與最大靜摩擦因數***選學***Fm=μsFN。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是研究力學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式是:

  1.根據題意選取適當的研究物件,選取研究物件的原則是要使對物體的研究處理儘量簡便,研究物件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

  2.把研究物件從周圍的環境中隔離出來,按照先場力,再接觸力的順序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並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種方法常稱為隔離法。

  3.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注意一下幾點:

  ***1***不要把研究物件所受的力與它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

  ***2***對於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來源,不能無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體受哪些"性質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重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