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案例分析範文

  物理學科教學領域正在積極地探索物理案例教學的有效實踐模式。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內容:選修3-1第三章《磁現象和磁撤***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教材分析

  磁現象和磁場是新教材中磁場章節的第一節課,從整個章節的知識安排來看,本節是此章的知識預備階段,是本章後期學習的基礎,是讓學生建立學習磁知識興趣的第一課,也是讓學生建立電磁相互聯絡這一觀點很重要的一節課,為以後學習電磁感應等知識提供鋪墊。整節課主要側重要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磁現象的瞭解如我國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場和其他天體的磁場***太陽、月亮等***,故本節課首先應通過學生自己總結生活中與磁有關的現象。電流磁效應現象和磁場對通電導線作用的教育是學生樹立起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絡觀點的重要教學點,是學生在以後學習物理、研究物理問題中應有的一種思想和觀點。

  學生分析

  磁場的基本知識在初中學習中已經有所接觸,學生在生活中對磁現象的瞭解也有一定的基矗但磁之間的相互作用畢竟是抽象的,並且大部分學生可能知道電與磁的聯絡,但沒有用一種普遍聯絡的觀點去看電與磁的關係,也沒有一種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實驗現象和理論的聯絡。學生對磁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是比較感興趣的,故通過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能瞭解地磁嘗太陽的磁場和自然界的一些現象的聯絡***如黑子、極光等***,滿足學生渴望獲取新知識的需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自己總結生活中與磁有關的現象,瞭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磁現象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2、通過實驗瞭解磁與磁、磁與電的相互作用,掌握電流磁效應現象。使學生具有普遍聯絡事物的能力,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3、通過直觀的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熟悉瞭解地磁場和其他天體的磁場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參與課前的準備工作,收集課外的各種磁有關的現象和應用。

  2、在電流磁效應現象的教育中,本節課採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還原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強調學生自主參與。

  3、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採用老師與學生雙向交流感知現象下的物理規律的普遍聯絡。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現象的教育中,要讓學生知道奧斯特的偉大在於揭示電和磁的聯絡,打開了科學中一個黑暗領域的大門。也讓學生懂得看似簡單的物理現象在它發現的最初過程中是如何的艱難。

  2、通過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樹立起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絡的觀點。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對磁的應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3、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產生積極情感。 電流磁效應的研究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設計思想

  1、這是磁場章節的第一節課,教學過程應重在顯示學生對磁這一知識的瞭解和對磁知識的生活的體驗。為此,本節課採用以問題為主線、實驗為基礎的教學策略。問題情景的創設,是思維的啟動點和切***,而實驗是物理研究的理論支援。

  2、電流磁效應的研究是本節課的重點,在設計中可讓學生自己討論研究的思想,在這基礎

  上提出奧斯特的實驗及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困難。然後自然得過渡到磁場對電流的作用上來。

  3、在天體磁場的教學中,本設計注意用多媒體手段,將大量的圖片、影象資料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對地磁的應用及其它天體磁場的認識,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調查、準備

  教師提出問題:1、你對生活中有關磁的現象和應用瞭解多少,能否舉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現象和應用呢?

  任務:在課前請同學通過網路去獲知磁有關的知識

  二、實驗演示,引入新課

  1、利用磁鋼堆硬幣積木。

  實施過程:在木凳的下方可事先藏一小塊磁鋼,在木凳的上方在磁鋼的磁化作用下可堆起四層高的硬幣積木。

  2、演示“磁懸副小實驗

  師:以上兩實驗的現象是如何出現的呢?具體的奧妙在那裡呢?

  學生非常新奇,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猜測各種原因,激起學生學習磁知識的興趣

  三、實驗探索、新課教學

  教學後記

  本教案設計保留了傳統教案的一些優點,採用了問題討論式探究的模式,通過精心創設情景,一路與學生一起摸索,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再引發新的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磁場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這節課通過大量的圖片介紹古代和現代對磁的應用,瞭解我國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並通過直觀的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熟悉地磁場分佈,使學生從中瞭解磁偏角的概念、讓學生能瞭解太陽的磁場和自然界的一些現象的聯絡,如黑子、極光等,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知識面,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整節課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發現,讓他們自主尋找問題的根源,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滲透

  篇二:

  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使用***案例分析***

  【教學目標】1. 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2. 瞭解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重、難點】滑動變阻器的正確連線方法。

  【實驗器材】電流表、電阻絲、電珠、電源、開關、導線、滑動變阻器、木板。

  【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舞臺燈光”視訊,在展示過程中也不斷調節音量。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燈光的變化和音量的變化。展示調光檯燈的應用,燈光的亮度同樣發生了變化。

  讓學生思考:調光檯燈為什麼能夠調節燈的亮度?是什麼因素改變了燈的亮度呢?***讓學生各抒已見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新課教學

  1. 自制調光檯燈電路實驗

  學生根據看到的調光檯燈實物,利用手邊的器材,連線一個調光檯燈的電路。

  器材:電源、電珠、開關、電流表、電阻絲、導線若干。

  要求:電路必須串聯電流表,並且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的亮度的變化情況。

  學生動手實驗接電路,教師對學生進行部分指導。

  實驗成功的學生講述自己的實驗電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電燈的亮度發生改變,

  教師提問:根據你的觀察什麼因素改變了燈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變了什麼從而使燈的亮度發生了改變。

  答:燈的亮度是隨電流的大小而變化的,在操作中我改變了電阻而實現電流的變化,從而實現了燈的亮度的變化。

  教師提問:在操作中是如何改變電阻的?

  答:用導線一端固定,導線另一端在電阻絲上滑動改變電阻絲的長度從而改變電阻的大小。

  教師講述:像這種能夠通過改變長度從而改變電阻值的電學元件叫做滑動變阻器。

  提問:結合剛才的實驗觀察,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麼?

  答: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教師講述: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

  ***演示幻燈片***:

  ***1***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2***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

  2. 認識滑動變阻器

  教師提問:在剛才的實驗電路中,對於燈的亮度的改變還不夠多,是因為電阻線太長了不方便,如果還要進一步改變電阻值的大小比較多,那麼滑動變阻器該做成什麼形狀?

  答:將電阻線密繞成螺旋狀。

  各組分發滑動變阻器,學生仔細觀察滑動變阻器的結構,試說出各個構成部件的作用。

  提問:根據對實驗器材使用的熟練程度,猜測滑片頂端所標規格的含義?

  答:變阻器上所標規格的含義:最大電阻值;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值。

  3. 滑動變阻器接法的探究

  學生實驗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接法。

  器材:電源、電珠、開關、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

  要求:電路必須串聯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並且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的亮度的變化情況。滑動變阻器在連線時只能用兩個接線柱。實驗同樣要達到調光的效果。學生動手實驗探究接法,教師對學生進行部分指導。***在指導、巡視的同時,將某些接法對於改變電流無效的進行全班探討***

  提問:如何接滑動變阻器才能有效地改變電流,讓燈的亮度變化明顯。

  學生總結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兩種不能改變電流的接法。滑鍵位於遠離下接線柱的位置時,滑動變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三、為滑動變阻器編寫一份說明書***包括結構及接法***

  四、教學反思: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貼近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親身體驗,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物理現象,揭示物理的本質和規律;突出強調認知過程對學生髮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質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學探究,提倡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花,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根據這種教學理念在教授“變阻器”這個內容時,我就充分注意到應該放手讓學生大膽的開展實驗探究,從自身的實驗探究中尋找科學的理論,科學的方法。

  滑動變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個基本電學元件,重點在於瞭解滑動變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應該按照人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由淺入深的一步步認識。教學的手段&方法可以通過資訊科技和學科整合、學生實驗探究、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在能力培養方面,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說;在演示實驗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下面列舉教學中具有意義的幾點:

  1、在教學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課程卻是要符合“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所以引入的視訊是一位歌星的演唱會片斷,這樣的引入對學生來講是非常具有興趣的,再聯絡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調光檯燈,所以更加激發學生想了解調光檯燈的原理的熱情度,同時拉近了課程與生活的距離。在教學中先充分調動血色和那個的學習熱情,是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這是每一位教師教學的義務和責任。

  2、在引導學生探究變阻器原理的實驗中,教師本人給每一小組的學生準備了一塊自制釘有電阻絲的木板,學生可以根據這塊木板上的電阻絲自己獨立思考在把電源、電燈、開關接入電路的同時,如何運用電阻絲改變燈的亮度。學生根據前面學過電阻與長度有關,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學生能體驗自身實驗探究成功的快樂的同時確實理解了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在課堂的實驗探究中應該充分讓學生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包辦代替,學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樂是教師所包辦不出來的。

  3、在教學的最後,教師提出兩個學生能自己評價自己的問題

  ***1***今天這堂課你最有興趣研究的問題的是什麼?

  ***2***在今天的實驗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現是什麼?學生在本節課的引入以及兩個實驗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這兩個問題能夠體現善於欣賞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勵自己在學習中的不斷進步,

  總之,本節課通過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實驗探究的積極性,擴充套件學生的興趣&自主學習的責任感。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發現問題,列舉缺點,營造一個活躍合作的課堂氣氛,給學生的主動探究,創造性的學習,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間,幫助學生嘗試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悅,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