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生物複習資料

  生物主要就是知識點多,概念也比較混亂,我們要怎樣記好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1、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在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化學元素,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回到無機環境的迴圈過程。這裡說的生態系統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下系統——生物圈,其中的物質迴圈帶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學迴圈。

  2、溫室效應:大氣中CO2越多,對地球上逸散到外層空間的熱量的阻礙作用就越大,從而使地球溫度升高得越快,這種現象就叫溫室效應。

  語句:

  1、碳迴圈:①碳在無機環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鹽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迴圈的。③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糖類等有機物。生產者合成的含碳有機物被各級消費者所利用。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通過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氣中。生產者和消費者死後的屍體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後產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氣中。特點:隨大氣環流在全球範圍內運動,所以碳迴圈帶有全球性。

  2、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關係: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能量流經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時,流動是單向,不迴圈的,是逐級遞減的。物質迴圈具有全球性,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可以反覆出現,迴圈運動。能量流動與物質迴圈既有聯絡,又有區別,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名詞:

  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由於生態系統中生物的遷入,遷出及其它變化使生態系統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當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它的結構和功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我們就把:生態系統具有保持和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稱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抵抗力穩定性:在生物學上就把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稱之為抵抗力穩定性。

  3、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遭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以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叫做恢復力穩定性。

  語句:

  1、生物圈II號“實驗失敗說明: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難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樣,長期保持相對穩定,具備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等方面。①抵抗力穩定性的本質是 “抵抗干擾、保持原狀”; 生態系統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穩定性,就是因為生態系統內部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越小,抵抗力穩定性越低。一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相對定狀態就會遭到破壞。

  3、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係。抵抗力穩定性較高的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較低,反之亦然。

  4、生物圈是人類生存的唯一環境,而人類活動的干擾正在全球範圍內使生態系統偏離穩態,我們要保護並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二***

  生態系統的結構

  1、定義: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的總和***。

  2、型別: 自然生態系統:包括水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 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大於人工生態系統

  3 生態系統的結構

  ***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功能結構***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絲子***——消費者; 腐食動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養微生物***如硝化細菌***——生產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雙球菌***——消費者。

  ***2***食物鏈和食物網***營養結構***

  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絡***食物鏈不包括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網:在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線的複雜的營養關係稱為食物網 分析食物網時應注意:

  a 越複雜的生態系統,食物網中的食物鏈的數量就越多。食物網越複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食物鏈上一般不超過五個營養級。

  b 生產者總是為第一營養級。在食物網中,大型肉食動物在不同的食物鏈中所處的營養級往往不同***佔有不同的營養級***。

  C 每條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動物。食物鏈中箭頭的含義:方向代表能量流動的 方向,同時體現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

  d 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

  e 在食物網中,兩種生物之間的種間關係有可能出現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與青蛙既是捕食關係,又是競爭關係。

 

  ***三***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能量流動

  a、定義:生物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b、過程:一個來源,三個去向。

  c、特點:單向的、逐級遞減的***不迴圈不可逆***。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 2、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a、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魚塘***

  b、合理地調整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作物除草、滅蟲***

  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1、定義: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

  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迴圈過程。

  2、型別:

  水迴圈:是從地球表面通過蒸發***包括植物的蒸騰作用***進入大氣圈,同時又不斷地通過降水從大氣圈返回到地球的表面。

  氣體型迴圈:包括氮、碳、氧等元素的迴圈

  沉積型迴圈:包括磷、硫、鈣、鉀、鈉、鐵、碘、銅等物質的迴圈。

  3、物質迴圈的各種形式

  4、能量流動與物質迴圈的關係

  5、實踐中應用:

  a.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

  b.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極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幫助人們合理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