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基礎知識的複習的方法

  高考對於每個學生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那麼高考要怎麼複習呢?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考的基礎知識複習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基礎知識的複習

  01詞語題***片語、熟語、成語***

  詞語題拿分的關鍵是日常的積累。在詞語辨析時要注意先找語素的不同,之後找語境的不同,從以上兩點進行辨析。

  在積累片語、成語、熟語時,應該掌握詞語對應的使用場景、使用範圍、感情色彩,同時要歸納易混淆的干擾項。

  02病句

  病句題需要考生通過不斷做題進行整理和分類,常見並舉可以分成六大型別。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每次做過的病句題進行對號入座的整理,日積月累,通過對病句的詞語標誌和句型特點的熟悉掌握,提升解題技巧。

  03文言文

  文言文的考查讓很多考生頭痛,能否拿下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系統複習至關重要。

  文言文考查的內容有文言文中常見實詞、常見虛詞、常見文言句式的考查,對文言長句翻譯能力的考查,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考查。

  .課內任務

  考生可以通過對課內要求掌握的文言文進行實詞、虛詞、常見句式。常見文言實詞有:愛、安、被、倍、奔、鄙、兵、病、察、朝、曾、乘、誠、除、辭、從、殆、當、道、地等120個。

  常見文言虛詞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18個。

  常見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

  拓展任務

  每週保證2-3篇課本外的文言文閱讀練習,考生可以從教師提供的複習材料中、試卷作業中挑選。通讀翻譯,積累課外實詞,練習通譯的能力。逐步通過量的積累,來感知文言文中的文句結構,培養直譯能力。

  04古詩詞

  古詩詞的考查部分主要體現在古詩詞鑑賞和古詩詞名句填空兩個部分。

  1.古詩詞填空

  這部分應該是最容易得分的題型了,考查形式直白單一,背下來就能拿到的分數,丟一分都不能忍!今年中國詩詞大會這麼火,古詩詞填空考查一定是重點!

  所以,背誦應該貫穿整個複習的始終,每天抽出15-20分鐘進行背誦任務的突破,做到篇篇落實、字字落實。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背誦的內容,最後都要以書面形式進行檢測,只有落在紙面上,才能消滅錯別字、避擴音筆忘字,爭取滿分。

  2.古詩詞鑑賞

  古詩詞想要看得懂,就需要在平時的練習中,歸納整理詩歌的相關特徵。比如:詩歌體裁***古體詩、今體詩 律詩、絕句***、詩歌題材***懷鄉、思友、徵旅、懷古等***、時代背景、表現手法、語言風格、常見意象、作者個人背景和特點等。

  在複習中,利用大規模做題、測試的機會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古詩詞鑑賞,通過練習,學會把握詩人思想情感的方法。

  除了歸納整理,掌握答題技巧,可以降低古詩詞鑑賞的難度。在古詩鑑賞部分,考生掌握答題術語非常重要。在複習階段,考生要儘量掌握詩歌的理論術語,規範自己的鑑賞技巧,掌握鑑賞詩詞的基本流程,從而提高鑑賞詩詞部分的得分!

  05現代文閱讀

  很多考生認為現代文閱讀是感性認識的過程,通過複習訓練,可以將其變成理性的分析。這部分的難點根本上是讀的問題,如何抓住複習中諸多的實戰機會訓練並提高閱讀能力呢?

  1.做題前,明確文體,把握主旨。

  通過大量的練習、考試,掌握不同型別的文體內容特徵和結構特點。現代文閱讀的常考查文體有:論述類文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型別的說明文、議論文***、實用類文字***新聞傳記等***、文學類文字***記敘文、抒情散文、說理散文、小小說***等等。

  2.閱讀時,劃分結構,分析文章。

  通過劃分段落、尋找主題詞句、圈點觀點對文章進行結構劃分、要義概括、觀點分析和感情解讀,從而發掘其表現形式和表達技巧,在解題時保持清晰的思路。

  3.做題時,分析題幹,找準解題思路。

  做題時,分析題幹,找準解題思路。對題目型別進行整理形成答題技巧,對參考答案進行歸納整理和學習,學會如何科學作答。

  高考的作文提高方法介紹

  1.前期積累素材

  現在基本所有地區的高考試卷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對於考生可以選擇的闡述角度不再做過多侷限,言之有理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內容的新鮮、充實、豐富就成了打動閱卷老師的重要部分。那如何積累素材呢?

  關注課文是基礎。課文中很多人物身上都閃光點,積累素材的第一步就是整理出課文人物素材。優點是:獲取便利、特點鮮活、不易忘記。還會給閱卷老師留下“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深刻印象呢。

  試卷素材巧利用。沒時間去整理素材,那就把複習期間做過的試卷中出現的人物、故事、美文素材整理起來用在作文中吧!優點:省時便利,內容新鮮。

  複習材料勤挑選。複習過程中,老師會提供很多的作文材料素材,人物故事、開頭結尾、過度語句,常常是一發就是十幾張。都背下來太耗費時間,很多同學往往就看一眼丟在一旁了。其實你可以從這些材料中,挑選幾個容易記憶,不用太多,秉承著在多種題目中可用可調的原則,背一抵三呢!

  2.審題立意訓練

  審題,審的是作文題目中的“材料語”“提示語”“要求語”,從不多的文字提示中可以尋找統一的立意,確定出題思路,找到作文切入點。從而建立自己文章的立意。

  根據立意,在草稿上撰寫自己文章的框架結構,可以幫助考生建立清晰的行文結構,隨後更從容地展開寫作。

  3.定時寫作訓練

  定時寫作訓練的不僅是考生寫作時間的把握,更是對作文的審題、材料積累使用、作文書寫的訓練。

  需要考生訓練的是:迅速構思,立意後從大腦中迅速探索篩選符合的素材;行文扣題,開頭結尾和論述觀點之後,都要點題扣題,確保文章不跑題;書寫規範整齊,標點正確清晰,儘量減少塗抹修改,確保文章字數。

  2017高考的考綱解讀

  一、2017年考綱對高考閱讀試題的文字做了重新分類。

  將2016年考綱中的“現代文閱讀”改為“論述類文字閱讀”,把“現代文閱讀”做為“論述類文字、文學類文字、實用類文字”三類文字閱讀的統稱,與“古代詩文閱讀”一起,構成了整套試卷的閱讀部分試題。試題的分類更為規範、科學。

  這一變化對論述類文字閱讀的考查能力的要求沒有影響。

  二、2017年考綱指明瞭論述類文字的型別和閱讀重點。

  1.閱讀中外論述類文字。瞭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字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

  無論大綱卷還是課標卷,近十年高考試題選用的都是中國的學術論文***有一些屬於學術隨筆***。從國別看,將來可能會選擇國外的學術論文;從論述類文字的型別看,將來選用書評的可能性更大,選用時評、政論文的可能性極小,甚至沒有。

  如果選用國外的作品或者非學術論文,對考生的作答心理多少會有影響。

  “瞭解……論述類文字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主要表達方式”自然是指議論;“論述類文字的基本特徵”,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做簡單的瞭解。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單元是文藝評論和隨筆、第四單元是自然科學小論文***把樑思成的《中國建築的特徵》歸為自然科學合適嗎?***。

  第三單元的單元提示強調審美、鑑賞能力的培養,比考綱要求的能力更高;第四單元的單元提示與考綱要求相近,但也沒有說明論述類文字的基本特徵是什麼——估計這是一件很難講清楚的事。

  語文教學始終欠缺具體而明確的知識、準確而權威的定論。語文教育專家忙於建構“玄之又玄”的理論,在他們的指導下,語文教學“去知識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

  至於前面提到的“論述類文字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很難直接命題考查。

  2.“閱讀論述類文字,應注重文字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字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我是建議刪去這一句的。考綱是明確高考考查內容的,不是指導閱讀教學的,而且這句與下面第2點的***3***重複。

  “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取代了2016年考綱中“把握文章思路”,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對“文章思路”的細化。

  作為考綱新增內容,2017年三套高考試卷的第2題都對此做了考查。預計明年一定會繼續考查,所以必須認真對待,複習時要高度重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2016年9月版******下載連結見文末2018年高考語文複習指導***一******明確了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2017年高考試題新增的題型——第2題和第21題,都是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前文中曾提到“將來會取消高考考試大綱,改為以課程標準為綱命題”,可見,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將成為語文課程及高考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