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閱讀題的萬能答題技巧有哪些

  在語文的答題中,有一些的答題技巧是適合使用的,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閱讀題的萬能答題的技巧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語文閱讀題的萬能答題技巧

  一、文章開頭結尾的作用常見答案

  ***一***開頭的作用:

  吸引讀者:

  ***1***巧設懸念

  ***2***使用修辭***使文章文字生動***

  ***3***充滿生活情趣

  2.總領全文

  3.奠定感情基調

  4.於後文發生某種關係:***1***對比關係***2***鋪墊、伏筆關係

  ***3***呼應關係***4***欲揚先抑

  ***二***結尾的作用:

  1.中心類:***1***點明中心***2***深化主題***3***拓展主題

  2.於前文發生某種關係:***1***對比***2***呼應

  3.給讀者留下思考餘地和想象空間

  4.委婉含蓄,意味悠長

  二、關於總喻和分喻的思維方式***用於帶有較複雜比喻修辭的句子理解題***

  思考步驟:1.明確陳述主體***基石***

  2.分清本體喻體***重點***

  3.理清比喻內容***保障***

  三、關於三種人稱各自的好處問題

  第一人稱:***我*** :

  1.使讀者有身歷其境之感

  2.便於作者表達自己較複雜情感

  ***我們***:

  1.說理性有號召力

  2. 抒情性有感染力

  第二人稱:***你,你們***:

  1.讚美性質:親切感

  2.批評性質:

  ***1***人:質問之勢-氣勢強烈-表達情感

  ***2***非人:擬人化—同上

  第三人稱:***他,他們***:客觀真實

  四、常用的表現手法***手法;寫法;寫作方法;藝術手法……***

  對比; 象徵; 襯托; 比喻; 幽默; 諷刺; 巧設懸念; 側面描寫; 欲揚先抑; 借景抒情; 虛實結合;託物言志;

  五、文章多主題多情感時概括作者情感宜用劃線摘句法***常見於寫景抒情散文***

  1.劃出中心句

  2.劃出具有感情色彩的詞

  3.分析詞句所蘊含的情感,結合全文整理答案

  六、文章謀篇佈局的常見型別

  1.一波三折***情節曲折,引人入勝***

  2.欲揚先抑***突出重點***

  3.結尾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思考***

  4.巧設懸念***吸引讀者***

  5.逐層深入***環環相扣,結構嚴密***

  6.某種時空關係

  7.某種對比關係

  注:文章的結構特徵是無窮的,掌握謀篇佈局既是談結構特徵這一本質即可。

  七、句子賞析要點

  1.解析修辭

  2.描寫角度:

  ***1***遠近、高低、大小對比

  ***2***虛實結合

  ***3***視、聽、嗅分層次

  3.選材特徵:

  ***1***小事

  ***2***細節

  ***3***某一方面

  八、文章選材特點常見答案

  1.以小見大***易為讀者接受*** 常見於記敘文和小說

  2.多用古代故事,典故,寓言,詩詞***增強文章文化底蘊*** 常見於議論文和雜文

  3.選材角度寬泛***是文章豐富生動*** 常見於散文

  九、文章語言特點常見答案

  1.生動形象***修辭多,語言華麗,多見散文***

  2.平實***多見小說,記敘文,哲理性散文***

  3.幽默

  十、關於雙層含義的問題

  1.淺層和深層

  淺層一般與文章內容有關;深層一般與文章中心有關

  淺層一般是物質性的;深層一般是精神性的

  2.虛寫與實寫: 夢;現實幻想;現實想象;眼前

  3.角色主體不同造成的含義不同

  十一、逐層深入的集中常見型別

  1.邏輯性深入:分類無限,重在掌握什麼是邏輯性。

  2.情感的深入: 誇大化;深入化。

  3.從感性到理性

  高考語文成語應用的知識點

  一、要分辨成語的語義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見的成語,這時切忌望文生義,很多的時候,字面的意思與它本來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會出錯。如:

  例1 成都五牛隊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它甲B球隊望其項背。

  “望其項背”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式,這裡誤解了詞義,使用也不恰當。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 “萬人空巷”,“炙手可熱”,“首當其衝”等。

  二、要辨別成語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時忽視了這方面的內容,就會出現錯誤。如判斷下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是否正確:

  例2 在“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李校長拋磚引玉的即興發言,博得了全場一片掌聲。

  “拋磚引玉”,謙詞,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由解釋可以看出這個成語的主語只能是第一人稱,因此上句中的成語運用是錯誤的。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蓬蓽生輝”。

  三、要分析成語所在句子的語境

  具體的語境往往有區別語義的功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語境,否則就會用詞不當。如:

  例3 只要你設身處地,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你就不能不為我們子弟兵那種捨己為人的精神所感動。

  “設身處地”的意思是“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語境是要“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不是設想,因此此處不能用“設身處地”,只能用“身臨其境”才妥當。

  四、要看成語與其他詞語的搭配

  一個詞語依據的某種語法關係,往往有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脫離這種搭配,則容易出錯,有些成語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規則,比如說修飾語與中心詞不搭配,動詞與賓語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帶賓語等等。如:

  例4 如果對中國人民的嚴正宣告和強烈抗議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將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聞”詞義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詞“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聞”常常和介詞“對”搭配,因此例 4中要就把“對”改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為“置若罔聞”,才能是正確的。這樣的詞還有:“司空見慣”“耳濡目染”不能帶賓語:“同心同德”“深思熟慮”不能作修飾語,等等。

  五、重視雙解關係成語的運用

  雙解關係的成語主要指兩種情況:一種是成語的意義不同,感情色彩也相應不同,呈現出意義與感情色彩的雙重性;另一種情況是成語的意義呈現出雙解現象,但感情色彩並不一定相應變化。而考生很可能只注意到了成語用法的一個方面或者感情色彩的一個方面,在高考中誤選答案,這種成語多次在高考題中出現。

  譬如1992年高考成語C項“燈紅酒綠”,既可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是貶義詞,又可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是褒義詞;1995年高考成語D項“想人非非”,2000年B項“淋漓盡致”都屬於成語雙解現象,而此種成語在高考中出錯率特別高,應當引起我們對雙解成語的足夠重視。

  六、重視“望文生義”現象的研究

  不少文章總結了成語“望文生義”誤用這種普遍現象,但並未從深層次上揭示命題者如何設定錯誤選項的規律,筆者分別比較了1995年、1997年、1999年的高考成語“首當其衝”“萬人空巷”“炙手可熱”,等等,總結出瞭如下答題規律:我們只要摘取成語中的部分意思,代人全句中能講得通,往往就是“望文生義”成語誤用現象。而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我們應該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從成語的來源、成語的結構、成語的發展整體上把握其意思,切不可分而化之,斷章取義。命題者往往利用成語中一兩個“耀眼”的字,迷惑考生,最終讓考生出錯。遇到此類成語,我們應該仔細辨認,反覆推敲,方可定奪,切不可草草下筆。現舉三例以深入解讀這類誤用現象:

  例2: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道上顯得靜悄悄的。

  七、重視從語法的角度去研究成語運用

  我們研究成語往往把成語作為一個個孤立的個體來研究,其實,命題者很可能轉移考生視線,延伸到語法的層面來考查學生。因此,我們還應考慮到成語本身具有的語法特徵以及與前後的搭配,應從成語的內部研究延伸到成語的外部研究。

  譬如“司空見慣”這個成語,形容某事物常見,就不覺得特別奇怪了。從詞性上講,是動詞性的短語,但從搭配上講,這個成語並不能帶賓語,不能說:“某某司空見慣了什麼東西”,即使要帶賓語,也只能說成是“對什麼司空見慣”。用狀語將賓語轉移位置提前。

  又譬如“奇談怪論”,指“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言論”,是名詞性短語,它就不能修飾名詞,但我們很可能只抓住“稀”與“古”字,誤認為其是形容詞,下面的例句就不恰當:

  例9:有人通過散佈奇談怪論的謠言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最終只是招來了人們的嘲笑罷了。

  另外,部分成語有比較常見的搭配,譬如“空穴來風”就經常說成“並非空穴來風”,“望其項背”多用否定“難以望其項背”。這些我們只有日積月累,才能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