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考場作文字質探究的應對策略

  只要應試教育存在,考場就是磁場,考卷就是指揮棒。在語文考試中,作文佔了半壁江山,無論學生和教師都不敢對它掉以輕心。筆者在中學任教36年,長期關心考場作文。什麼是考場作文?它有哪些特點和規律?怎樣才能寫好考場作文?為什麼年年高考和中考時不少考生因作文不慎而敗北?本文試從兩方面來談談看法。

  一、寫好考場作文先要正確認知考場作文題

  考場作文題雖然林林總總,但概括起來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限制性強。考場作文與平日自行作文不同。前者被動,後者主動。前者是要我寫,我得寫;後者是我想寫,我要寫。考場作文的被動是由於考場作文的限制性,考場作文的限制性是由於考題承載著制題人的意圖,考生只能按他的意圖去寫,有人稱這樣做是戴著鐐銬跳舞。即使那些能妙筆生花的作家,由於平日寫東西天馬行空我行我素慣了,如果要他們來寫考場作文,未必都能得高分。因此要想寫好考場作文,就要熟悉和適應考場作文,只有這樣,才能化被動為主動,戴著鐐銬也能跳出漂亮的舞姿來。

  二是時效性強。考場作文不能悠著點,是極講究時效的。以高考為例,要求150分鐘完成語文試卷,給作文的時間就是個把小時。60來分鐘要寫好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是件難事,要把這件難事做得稱心就需要有功夫來做鋪墊,這功夫就是平日有針對性的作文強化練習。因此平日要通過練審題、練行文、練書寫速度,來達到一小時寫好一篇文章的要求。只有這樣,身臨考場時才會心中有數,遊刃有餘。

  三是風向性強。考場作文從內容來看是風向性很強的,而風向標就是時代特徵,具體來說是時代風貌、時代氣息、時代精神。這是新中國成立後考場作文一以貫之的出題宗旨。高考作文就是見證: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剛誕生,一派新氣象,於是有了《記一件新人新事》***1952年題***;60年代中抗美援越揪人心,於是有了《給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5年題***;70年代末國家在撥亂反正中急需要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於是有了《速度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縮寫,1978年題***;80年代環境保護已成為問題,於是有了關於環境汙染的《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一封信》***1985年題***;90年代以後改革開放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於是有了《嘗試》***1994年題***和《轉折》***2003年北京題***;近幾年來高考出題以各省市為主,每年出題多樣化,但都遵循了上面的宗旨,於是北京奧運、金融海嘯、汶川地震等事情及寬容、誠信、和善等觀念,都成了高考作文題的製作材料。因此要寫好考場作文,就要關注所處時代發生的事情、存在的問題,就要關注社會、關注民族、關注環境、關注人生。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寫不好考場作文。

  考場作文題雖然千變萬化,但歸納起來是四類: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半命題作文。

  命題作文在我國的考場承傳千年了,生命力極強。近30年來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熱鬧時,它也沒銷聲匿跡,最近幾年它的出現又很頻繁。其特點是用來做題的語言簡單,或是一句話,或是一個短語,或是一個詞。這看似簡單的題目往往最讓人琢磨,過去每年中考和高考,因看不懂題或看不準題失分的很多。命題作文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審題千萬不能馬虎,題中的每個詞不能輕易放過,而關鍵詞更要吃透。有的題言約意豐,題外有題,不能死扣字面來理解。比如《踮起腳尖》***2009年湖南高考題***,“腳尖”在題中有它的比喻義,是藏虛於實。如果看不到這層意思,作文就會拓不開思路。命題作文的另一特點是形式表現的多樣性和內容表現的廣泛性,這在以一個詞為題的作文最突出。比如《難題》***2010年重慶高考題***,形式基本上不受文體限制,內容凡與“難題”有關的都可以寫。以上談的是舊命題作文,近幾年出現了新命題作文,它制題時比舊命題作文字多,有題目,還附有材料,材料對題目有提示作用,審題降低了難度。

  材料作文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最早的有代表性的是1983年高考題,要求根據漫畫《挖井》的材料來寫文章。材料作文的出現,打破了命題作文的一統天下,並多年取而代之。它的特點是限制多:限內容,作文不能脫離材料的內容;限立意,不能脫離材料含義的範圍;限體裁,一般要寫議論文。它的好處是: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猜題套題,彌補命題作文在這點的不足。它的缺點是:審題難度大,稍有不慎全盤皆輸;再者它不利於個性表現,對擅長寫記敘文的考生有失公平。因此,最近幾年出現了新材料作文。它的特點是:給的材料往往不止一條***舊材料作文一般是一條***;材料的含義不難理解***舊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難懂***;可以寫成其他文體。新材料作文是對舊材料作文的修正。由於材料作文的上述特點,制題人對它是青睞的,它一度冷寂後又熱鬧起來,近幾年頻現於高考,與命題作文平分秋色。

  話題作文的出現是繼材料作文之後,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形成高潮,取代了材料作文的位置。2004年高考,全國卷和地方卷共15套,只有北京卷的作文題《包容》是命題作文,其他全是話題作文。它具有限制性和開放性共存的特點。限制性是不能離開規定的話題;開放性是隻要能圍繞某話題怎麼寫都可以,寫成什麼樣的文體都行。它的好處是題目確定了話題寫什麼就明白了,審題無障礙;不受文體限制,有利於個性表現。由於這樣,它曾一度極受追捧,但因不利於檢測學生對考題的認辨能力,它一度熱鬧之後又冷寂下來。2010年的高考和中考,在我看到的各地幾十套的考卷中都無話題作文。

  半命題作文出現的時間與話題作文大致相同,它先出現在中考中,並且一直佔重要地位。後來高考也有了它,但次數不太多,到了2010年它基本消失於高考。半命題作文也具有限制性和開放性並存的特點,內容上它對考生既有所限制,又給予了較大施展的空間。審題難度比較小,考生只需要審好已給出的半命題中的資訊,結合人生體驗和素材積累將題目補齊,一個他熟悉的新題目就出現了,寫起來也比較順手。半命題作文的第二個特點是:補齊後的題目大多隻適合寫記敘性文章,這大概是中考作文制題人一貫青睞它,而高考作文制題人先親近後疏遠它的原因。

  二、寫好考場作文的六字訣

  寫好考場作文,在技巧上我簡單歸納為六個字:準、清、快、緊、亮、當。具體來說是:

  1.選題要準

  這裡的“題”取題目的意思。多個題選做其一是一種常見的作文現象,碰到這樣的情況,一定要選準再做。要避免半途而廢另取題重寫,這會因時間不夠難以成篇;或要避免寫到一半硬往下寫,這會因寫不順手勉強成篇。選題要準應做到:避難擇易,避生擇熟,避短擇長。

  2.審題要清

  這裡的“題”取題旨的意思。有的題審題難度大,不能急於開筆,要在咬文嚼字上花點時間,弄清題意再寫。比如《品味時尚》***2009年江蘇高考作文題***,“品味”不能理解為“體驗”,它是仔細體會、玩味的意思,“時尚”不能理解為“時髦”,它比時髦的外延要大。時髦是指人的衣著或其他事物入時,僅就物質而言;時尚是指時代的風尚,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精神的。有的題看似好寫實易犯錯,要謹慎對待。比如《老師要來家訪》***2006年某校中考模擬題***,許多學生寫成老師來家訪怎樣怎樣,把個“要”字漏掉了,出現了審題嚴重失誤。有的題立意不受限制,寫時不要輕易逆向取意。我主張平日作文要求異,考場作文要求穩。考試不能做沒把握的事,要在穩中求贏,不在險中取勝。走險路,出怪招,雖然有成功的可能,但風險也大,過去有太多的教訓。求穩的文章雖立意和寫法一般化,但翻不了船,如果思路和語言好,同樣可以得高分甚至滿分。

  3.入題要快

  這裡的題也是取題旨的意思。文章下筆後,一開始不要去兜圈子,這是考場時間不允許的。開頭不要長,長了主體部分的內容可能就少了,結構就不相稱了,就像一個人一樣,頭大身子也要大。因此,寫記敘文最好不要先講個故事再引出主題,寫議論文最好不要先論了一大段再提出觀點。開門見山很適合考場作文。

  4.扣題要緊

  這裡的題也是取題旨的意思。落筆後要緊扣題意來寫,不要若即若離,更不要觀點與材料油水分離。後一種情況雖然少見但考場作文不乏其例,前一種情況則是普遍出現的。議論文中材料與論點結合不緊或寫著寫著就跑了題;記敘文中題材與題旨親而不密或貌合神離,在考場作文中都是常見的。我曾看過一篇中考滿分作文,題目是《驚喜》,初看覺得不錯,多看一遍就發現問題了。因為文中“選擇”的詞多於“驚喜”的詞,題目改為《選擇》更好。這使我懷疑考生可能將一篇《選擇》的作文套入到考場作文《驚喜》中來。即使避開這一點不談,僅從扣題來看,它也談不上緊密。如果閱卷人心細一點,這個考生就會吃大虧。

  5.點題要亮

  這裡的題既取題目的意思,也取題旨的意思。古人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今中外選美人,第一是挑眼睛要大要亮。文章的“眼睛”不亮很難感動閱卷人,因為他得在很短的時間看完你的文章並判好分,需要“眼睛”亮。如果他看後不知道你的意思是什麼,或者他認為你寫的與題目並無關係,這對你是很危險的。要避免這樣,就要在文中適當之處用好點題的話。最好在首尾各出現一次,中間也出現幾次。

  6.結題要當

  這裡的題只取題目的意思。結題就是結尾。我們的古人歷來重視文章結尾。有的主張要有力量,像豹子的尾巴;有的主張要有韻味,像繞樑的餘音。哪一種好?要視情況而定。大凡而言記敘文可來點餘音繞樑,議論文要響鼓落音有力。我以為,考場作文的結尾要防止下列現象:

  不要似結非結。2009年湖北高考某考生的作文是《站在自由的門口》。考生在文章前面敘議了對自由的看法和自己在這種思想支配下的行為以及在母親教育下的思想轉變,結尾時他這樣寫道:“後來我還是向母親闡明瞭自己當時的錯誤想法,並說明了今後的打算。母親對我大加鼓勵,這使我更堅定了自信心。還好,自己從將要踏進自由享受的門口退了回來,我感到萬分慶幸,慶幸自己對自由的認識,從此改變了,做了自己該做的,去追求自己力所能及更應當的自由。”這樣的結尾,寫得拖泥帶水,使人感到好像是結尾,好像又不是。

  不要畫蛇添足。有一年湖南中考,作文題是《一個夏天的早晨》。有位考生寫了自己在一個夏天的早晨的所見所聞,本來不錯,可以寫點感想結尾了。可是他又由此展開聯想,寫到又一個夏天的早晨在這裡發生的另一件事。本想以此形成對比,不料弄巧成拙,不僅沒有增加表現力,反而有悖於題旨,被閱卷老師視為嚴重跑題。

  不要草率收場。有一次某縣初三聯考,題目是《我更需要什麼》。有位考生寫自己更需要自信。他在文中回顧了一段人生經歷,寫了自己不成功是由於缺乏自信,總覺得事事不如人是爸媽沒給自己生個好腦袋,於是每事都不想去與人競爭,只求一個“混”字。結尾他說:“為了美好的明天,我要拾起自信來。祖國,請相信我吧。‘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這個結尾雖然說了自己的觀點,但三句話中有一句套話和一句不著題意的話。這樣的結尾是不成功的。也許這樣改會好一些:“一位名人說:‘自信是成功的祕訣。’從此以後,我要拋棄自卑,戰勝膽怯,豎起自信的燈塔來,想必等待我的是明天的成功。”

  不要首尾不一。2008年廣東佛山市中考的作文題之一是《永遠的座右銘》。一位考生開頭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是我國已故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自初一起我從語文老師那兒知道了它,並把它當作座右銘。”主體部分,他敘述了自己學習的經歷,講了兩個小故事來印證勤能補拙的觀點。結尾他卻說:“我忘不了這位語文老師,他告訴了我怎樣做人的道理,使我有了生活的座右銘。它會永遠陪伴我去奮鬥。”開頭陳述的物件是華羅庚的名言,結尾的陳述的物件是語文老師,雖然有點題的話,但首尾的內容並不一致。

  不要字數不合要求。2004年高考,福建作文題要考生從孔子、蘇軾、曾國藩、魯迅、霍金等人物中,選擇一個寫篇文章。一位考生選了霍金,由於體裁沒限制,他寫了一首詩《上帝是公平的》。該詩8節,48行,300多字,表現了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主題,有鮮明的形象和蘊藉的哲理,確實是一首好詩,也得了很高的分。但我不主張考場作文這樣寫,至少它的字數不合此次作文“800字以上”的要求。僅憑這一點,閱卷老師就有理由判它一個不及格。這位考生雖然得了高分,可走的是險棋。

  誠然,寫好考場作文,除了按六字訣去做,還要有點文采,一篇文章要有幾個吸引眼球的句子,還要卷面整潔,字跡清楚等。但這要靠平日練好功夫和養成良好習慣,這不是考場作文對策中所要說的技巧問題。因此,這裡我就不去詳談它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