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作文題端午節

  端午節到了,早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包好了粽子,讓我和哥哥可以在端午節的這天吃粽子下面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希望你能喜歡。

  篇1

  我盼啊,盼啊,終於盼到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了。今天不光是端午節,還是我奶奶57歲的生日。聽爸爸、媽媽說,難得今年放了三天假,要好好的給奶奶過個生日。

  我要送給奶奶一份珍貴的禮物,我早就有所準備,我拿出一張16開的卡紙對摺,然後拿彩筆在上面迴圈寫著“祝奶奶57歲生日快樂!”裡面寫上了各種各樣的祝福語。在封面上畫了兩顆心,分別用剪刀挖空,形成兩扇開著的視窗。一張精美的賀卡做好了。這時媽媽買來了一個大蛋糕,上面有一條用奶油雕塑的龍,那龍張牙舞爪,栩栩如生。

  生日宴開始了,我首先給奶奶送上了賀卡,並鄭重其事的對奶奶說:“奶奶,謝謝您這9年來的養育之恩,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我的祝福語引來了客人們的陣陣掌聲。媽媽獻上了大蛋糕,弟弟點燃了蠟燭。奶奶許願,大夥幫著一起熄滅了蠟燭。這時音樂響起,大家一起唱了《生日歌》,奶奶高興地合不攏嘴。這時,媽媽端上了第一道美味——端午粽子,大家邊吃邊聊著端午的風俗習慣,緊接著一道道菜都上來了,大家在給奶奶慶祝生日的同時,又度過了一個歡快的端午節。

  篇2

  端午節到了,早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包好了粽子,讓我和哥哥可以在端午節的這天吃粽子。

  我看見粽子的外形像一個金字塔,外皮包裹著綠色的竹葉,上面還纏繞著白線。裡面的餡兒各種各樣,有糯米的、豆沙的、和鹹肉的等等。

  我們邊吃粽子,哥哥邊給我講了粽子的來歷。他說:“屈原這位愛國志士當年蒙屈含冤,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百姓為了不讓龍和魚蝦傷害他的屍體,所以用竹葉把糯米捲起來扔進江裡。後來慢慢的就形成了包粽子和賽龍船的習俗。

  我想,怪不得毛澤東主席用一首詩高度的讚揚了屈原。我記得那首詩是這樣寫的“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里濤。”

  我覺得這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我不僅吃到好吃的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

  篇3

  時光流轉,古代,屈原含冤投江而死,他那一身正氣驚天動地,人們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隨著時間的推移,節日中各種花哨而令人興奮的遊戲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美麗的傳統,人們在粼粼波光上划著龍舟,聽著吶喊加油的節奏,吃著香噴噴的粽子,茶雞蛋,小孩子們繫著各種五花八門的紅線,與此同時,與傳統一起定格在人們心間的便是屈原那高大的身軀!

  回到現實……

  又逢一年端午佳節,早晨,剛起床,一股艾草的香味撲鼻而來,空氣中參雜著端午節特有的氣息;中午,一個個獨特的粽子傳播著一種誘人的味道,一個個白淨的雞蛋上變魔術般的出現了一道道咖啡色的細紋,在這獨特的節日裡享受獨特的佳餚,每個家人臉上都帶著一種透明的笑,那種比彩虹泡泡還清澈的快樂從心底浮起;晚上,與媽媽在人來人往的夜市中走著,也許正是這一個個人身上散發出的節日氣息,構成了一幅熱鬧的畫面。

  這一天中細節太多,多得難以說完,收穫太多,多得令人意外,當然也有一些遺憾,足以讓我慢慢彌補,這個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玩味十足的一天我卻更偏愛這種獨有的節日氛圍。

  端午節,悲傷的節日演變成了喜氣洋洋的人來人往,但在開心之餘,我想無論哪一個人有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在心裡紀念的屈原,清澈的水洗清了流言蜚語,我忽然覺得,如果他看到現在的一切一定會瞑目了……

  篇4

  端午節,湘湖下孫宗祠舉行了一場包粽子比賽,我和媽媽也是其中一組參賽人員!

  糯米、粽葉、細繩,萬事俱備,只欠一聲令下。主持人叔叔一聲令下,大家都開始緊張地忙碌了起來。我左手託著粽葉,右手一捲,把粽葉折成漏斗狀,挖了一大把糯米放進粽葉裡,然後把豎著的粽葉往下一按,封住了漏斗口,再纏上線繩,一個菱形的粽子就包好了。媽媽高興地大喊:“你好棒!”周圍許多人也開始關注我。我既興奮又緊張,馬不停蹄地連續操作,一會兒工夫,媽媽和我已經包好了3個粽子了。我偷偷地瞄了一下旁邊的小朋友,哇!他們也很快。我急了:再快點,再快點!可是越急越出問題,粽葉破了,媽媽教我的繞繩子的方法也忘了……

  “時間到,停!”評委阿姨開始評分,主持人叔叔最後說:“這一輪的第一名是2號。”我和媽媽擊掌歡呼起來:“耶!”原來我們是這一組包的最多的,而且樣子又漂亮。

  這次包粽子活動,我和媽媽都很開心。粽子裡不僅僅有糯米和筍葉的清香,還包著無窮的快樂和無盡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