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學習的作文高中

  1:

  從我讀書識字起,父母就常告訴我,在學校學習不懂就要問老師,老師會解答你的疑問,你的學習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於是眾多像我一樣的孩子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問老師。許許多多的家長都花昂貴的代價讓孩子上名校請名師。一時間“名校效應”在社會上掀起一陣熱浪。這種現象正是由於大多數家長盲目地認為“名師出高徒”。久而久之學生們總認為“我身在名校又有名師伴左右,我有問題都能解答”。漸漸發展到學習不動腦筋,養成了依賴性。

  試問:“名師真的能出高徒嗎?高徒又確實出自高嗎?”

  我的哥哥曾在一所普通中學裡度過他的高中生涯。他的母親覺得哥哥身在一所普校,應該給他找一位名師。於是他的母親不惜代價地為他找到了一位杭州高階物理教師,據說名聲享譽浙江全省。哥哥欣然接受他母親的好意愉悅地前往名師家討教。前幾次的課哥哥都按時地前往,回來還興高采烈地讚揚這位名師的好。可是沒過多久,哥哥的惰性讓他放棄了拜讀名師的機會,多次課都沒去。就這樣兩年的學習就被他渾渾噩噩地度過了,最後的高考連本科都未考上。可那位名師的名氣一直如日中天,他不會因為哥哥的失敗而感到自責,因為這不是他的錯。

  大家都知道張海迪吧!她是個身殘志不殘的優秀女青年。在她因禍致疾的灰色歲月裡,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揹著書包去迎接黎明的曙光,只能坐在輪椅上年復一年地過活。她多麼渴望走進校園聆聽老師動人的講課。然而明知不可能的她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做到了。她沒有課本、沒有名師,唯一有的是堅定的信念。她買來了許多書,勤奮的學習,用她的大好時光自學成材。是書本和字典教會了她一切;是她的頑強精神和毅力教會了她所有。她靠的絕不是名師。

  當然我不排斥名師,正如名揚八方的袁偉民教練和光榮的女排隊員們就鮮明地證實了“名師能出高徒”這句話。袁偉民是位赫赫有名的國家隊女排教練,在他任教期間女排的成就是震驚全世界的。他的訓練嚴格、艱苦,絲毫不能鬆懈;他的訓練方法靈活紮實;他的訓練成果贏得全人類的讚揚。然而女排隊員也是受得起嚴格艱苦的訓練;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持以謙虛謹慎的作風;塑有嚴明的紀律。女排的五連冠輝煌成就離不開袁偉民這位名教練和女排隊員的共同努力。他們成為了歷史上和神話,成為中國人民的驕傲。

  名師不一定能出高徒,這只是因為徒弟的懶惰不肯學;高徒不一定出自名師,那是因為只要有顆上進的心,有勤奮努力勇於拼搏的勁,靠自己就能技高一籌;當然有了名師的諄諄教誨,加上徒弟的勤勤懇懇,那麼“名師出高徒”就一定會成為現實。

  讀書靠的不是名師、不是名校,靠的只是勤奮,也唯有勤奮才能創造人才,創造奇蹟。不要片面地堅信“名師出高徒”,而要肯定地堅信“天才是靠99%的勤奮和1%的汗水”。學貴於勤,業精於勤。

  2:

  明初的大文學家宋濂小時候酷愛讀書,但是由於家裡貧窮,只能向人家借書來用手抄錄,他對待老師畢恭畢敬,他毫不畏懼求學路上的辛酸,生活環境的惡劣。他一心求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艱苦卓絕,看到了堅持不懈,我也明白了:學習是一件長久且辛苦的事情,需要的是我們的勤奮!

  說道勤奮,我們就應該像宋濂一樣,將勤奮當成一種習慣,在生活中,處處落實,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話說: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勤奮就是將每一件事做好的基礎。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早早就古代,就已經有人意識到這樣的道理。這也不禁使我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我對待學習是不是一絲不苟?對待老師是不是恭恭敬敬?我是不是已經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了?想想,自己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不足,有時也會犯懶病,也會想偷工減料,對待林林總總的事,我也不能說我已經給進了我的極限。

  保爾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回憶往事,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我想,宋濂肯定是做到了這一點,做人不應該給自己留太多遺憾,也許我們自己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隻要努力去做就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現在正值豆蔻年華的我們也應該好好反思,雖然學習十分的艱辛,可是我們是否已能問心無愧?答案當然是“沒有”所以,在以後的時光裡,我必定要培養自己堅韌,勤奮的性格。

  “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未來的道路確實是漫長艱辛的,還有很多的風風雨雨,我們要的就是老老實實走好每一步,我們應該帶著一顆“”好之者不如樂者’的心和像宋濂一樣高貴的平直,去勇敢面對,勤奮,努力!讓我們在花季雨季,在似水流年的日子裡,譜寫出無悔的青春樂曲,飄揚無憾的生命之旗!

  3: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是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的一句話。

  勤奮,是成功的祕訣,也是成功的鋪路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分辛苦一分才”沒有耕耘,沒有辛苦,就沒有收穫,沒有知識。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無不是經過勤學苦練,才得到最後的流芳萬代。

  愛迪生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發明中度過的,他的一生,竟有1000多項發明,他每發明一項東西,都經過艱苦的過程,每天夜以繼日地工作。有人問這位“發明大王”成功的祕訣。他答到:“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足以證明,天才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經過不懈努力,奮鬥,勤奮得來的。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是為人類留下千古名句的文學家韓愈深發的感慨。只有經過不懈勤奮,即使不能成才,也能充實自我。但是如果不勤奮,就根本成不了大事。

  “天才出自勤奮。”這句話說得不錯。勤能補拙,即使這個人不是天才,但經過勤奮地學習,不斷地努力,一定能成為一個天才。但是,如果這個人天資聰穎,出生下來就是個天才,他引以為傲,但不會勤奮地學習,懶惰成習,那麼,即使他再聰明,也會變愚笨。所以,一個人不管他天賦怎麼樣,只要經過勤奮,就一定能夠成為天才。

  但不要認為只要勤奮過就會永遠聰明,只要你一懶惰下來,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自滿,驕傲時,那麼你也會從天才降級為平凡的人。人不應該擁有驕傲自滿的心態,否則再勤奮也沒用。勤奮應該為每個人所擁有的心態。

  勤能補拙。同學們,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是很好,請不要灰心,擁有勤奮的心態,保持勤奮的心態,勤奮會帶你走上成功的路。

  4:

  勤奮,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字眼,然而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誰又能真正地做到勤奮、真正地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地努力呢?有人說,我有一副聰明的大腦,什麼事都能被我輕而易舉地解決。也有人說,只要我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勤奮與否不是很重要。而我認為,不論你是否聰明還是你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都需要勤奮、刻苦來實現目標和理想。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成功是1%的天分和99%的勤奮。顯而易見,天分也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勤奮和努力。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做一件能夠對社會有用的事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證明了自己不枉來這個世界上走這一遭。然而我們只習慣看到別人的成功和輝煌,看到別人的光鮮亮麗和富有,殊不知在這成功的背後,有多少勤奮、努力和汗水才鑄就了今天的輝煌。如果說成功是一張色彩絢麗的糖紙,那麼包裹在這裡面的就是勤奮。

  梁啟超曾在他的演講《敬業與樂業》中說道:“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麵包的機器,自然該個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但當我們樹立了自己的目標,確立了自己想要做的事以後,又該做些什麼呢?自然是朝著自己的目標發奮、努力,爭取實現它。有些人是確立自己的目標,也知道要想成功就必須勤奮,但他每天躺在床上對自己說:我要勤奮。像這樣每天無所事事,總是口頭上說我要勤奮,卻不付諸於行動,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從現在起,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並從現在做起,抓緊每一分鐘勤奮學習,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這樣才有可能成功。

  人一出生都是平等的,之所以到以後有的人成功了,為社會做出了貢獻,而有的人註定一輩子默默無聞,甚至成為社會的累贅,是因為成功的人懂得了要想成功就必須勤奮、努力的道理。所以,讓我們為明天的成功而為之勤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