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審題指導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審題的含義:審題就是仔細地審查研究題目,揣摩命題者意圖,從而確定寫作要求、主題立意、選材範圍、表現手法等。

  命題作文,不管是全命題作文,還是半命題作文,都有一定的寫作要求。寫作者只有明確這些要求,把握命題者的出題用意,寫出的作文才不會走樣。

  當前,話題作文作為一種重要的題型,已經佔據考試的半壁江山。話題作文所給的材料、題目所限定的話題往往只規定了寫作內容的指向和範圍,寫作的空間很大。因此,寫話題作文時,首先應弄清話題的內涵和外延,也就是弄清話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認真審題,明確題意,是作文的第一關。

  “符合題意”也是高考作文評分的第一條。

  所謂題意就是命題者在題幹、材料、話題和要求中所體現出來的考查意向,諸如內容、範圍、中心、文體、字數等方面的要求。要使文章符合題意,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要對材料所給的情境、題目、要求,反覆思考,全面領會。

  二是對作文試題上展現的各個部分仔細審讀揣摩,確切理解它們的全部含意,不折不扣地按規定要求作文,諸如試題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內容、中心、文體和字數等;

  三是要恰當地把握審題方面寬嚴的尺度,瞭解命題中的限制性和啟發性。特別要明確話題作文題目的構成及其作用。

  話題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語、話題、作文要求***或注意***四部分構成。話題作文的材料起到了由頭或引子的作用,或提供一則事實或講述一段小故事或給出一幅***組***漫畫等,用意在於啟用考生思維和想像,引起寫作的興趣,將作文引入話題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提示語的作用或是對材料作解釋說明,或是補充介紹,幫助考生更有效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開啟思路。話題是由材料申述引發開來的,是在材料的基礎上提取出來的作文的中心議題***或題旨***。話題和材料的關係既可能是話題範圍僅僅是材料蘊含的意義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話題範圍遠遠超過材料所蘊含的意義。要求***或注意***則是對作文提出一些具體諸如立意、選材、文體、題目、篇幅等方面的規定,必須嚴格遵守,不得突破。

  之把握題旨確定體裁

  ***一***把握題旨

  題旨,即題目的主旨,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把握題旨,就是耍弄清題目本身的含義,揭示其本質;同時選擇恰當角度,確立文章中心。

  怎樣才可以把握題旨呢?

  1.咬文嚼字,抓關鍵詞。

  有些題目通俗易懂,如《一件有意義的事》,這樣的題目審題難度不大,一眼就能看懂題目要求。“一件”“有意義”是這個題目審題的關鍵。

  也有不少題目既要弄懂字面的意思,更要弄懂其深層的含義。如《特殊的一堂課》就不能寫成一堂普通的課,而要體現特殊性。可以在“課”這個詞上做文章,只要是起到教育作用的,就可以視為一堂課。比如:教室裡,一團廢紙醒目地躺在過道中間,來來往往的同

  學視而不見,只有他彎腰撿了起來,老師說是故意這樣做的,考驗同學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為集體著想的意識,這是特殊的一堂課。社會中、家庭裡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特殊的一堂課”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2.整體理解,抓住語境義。

  有些題目字面的意義是確定的,而所指的內容卻是可以變化的。審題時,就要抓住詞語在特定語境下的變化。如《我長大了》,“長大”不能僅僅理解為年齡變大了,個子長高了,而是指思想成熟、經驗增長、能力增強等等。再如《腳印》,“腳印”也不能僅僅理解為人走路時留下的痕跡,還應寫出人在成長過程中留下的點點印記:一次失敗,一點成功,一份體驗,一種收穫,等等。

  ***二***確定體裁

  在拿到作文題的時候,第一步應明確這篇作文可寫成什麼體裁的文章。

  首先,抓住語言標誌確定體裁。

  一般來說,每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它較明顯的語言標誌,抓住這些語言標誌,就可以確定所要寫作的文章體裁。記敘文常見的標誌有:“記…‘人…‘事”等,如《值得讚美的人》《記一場特殊的比賽》《那件事,我永難忘記》等;議論文常見的標誌有“說”“論”“議”“談”“讀……有感”“……的思考”等,如《論尊師》《說今天》《讀{背影***有感》《一滴水引起的思考》《流水的啟示》等;說明文常見的標誌有“介紹”“……的製作方法***步驟***”“……的自白”等,如《介紹一本書》《電視機的自白》《葉脈書籤的製作方法》等。

  其次,根據題目意思確定體裁。

  題中如涉及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往往要求寫成記敘文,如《難忘的一課》《這是我的責任》《金色童年》《成功的喜悅》《五年以後的我》《他***她***是這樣一個人》《生活的一頁》《父母眼中的我》等;有的從題目上可以看出是一個判斷,贊成***或反對***一種觀點、一種主張,這樣的題目可以寫成議論文,如《愛拼才會贏》《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等;有的題目平實,直接指明要闡述的事物或事理,可以寫成說明文,如《我學語文的方法》《我的小天地》等。

  再次,有些文題帶有象徵意義、抒情意味或可以進行多種理解,則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適合的體裁,如《禮物》《腳印》《路》《習慣》《暖流》等。以《禮物》為例,可以談自己對禮物的看法,寫一篇議論文;也可以寫一件禮物維繫的朋友感情,寫成一篇記敘文。再如《暖流》,可以記老師***父母***的教導如暖流般溫暖了我而寫成一篇記敘文,也可以寫成談自己對這件事看法的議論文,甚至可以寫成介紹暖流的說明文。

  這就是說要根據題目要求,正確理解題意,確定文章的寫作範圍,同時字斟句酌,抓住文章寫作要求的關鍵。

  1.通過新增成分法來界定範圍,明確重點。如作文題《盼》,範圍非常廣泛,可以在中心詞前新增一些修飾限制成分來幫助確定寫作範圍,像“我的期盼”、“家庭的期盼”、“師生的期盼”、“社會的期盼”等。當然,不管在什麼範圍內,“期盼”總是文章要表現的重點和關鍵。

  2.運用短語分析法界定範圍,明確重點。如《父母眼中的我》,“父母眼中”是作為定語修飾中心詞“我”的。因此,這個題目要求寫“我”,而這個“我”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我,而是父母眼中的“我”。在朋友眼中,“我”可能是一個能幹的人,父母眼中我卻什麼都不會做;同學眼中“我”可能是一個勤奮刻苦的學生,父母卻總認為我貪玩,不用功;老師眼中“我”能顧全大局,替人著想,父母卻總說“我”任性,長不大。文章就是要站在父母的立場上,寫另一個“我”。“父母眼中”是審題的關鍵。

  當然,作文應規定在個人的實際生活經驗這個大範圍之內,寫自己最有感情的人,寫自己最有感受的事,寫自己最有感觸的情。這樣的文章才言之有物,才鮮活生動。

  之話題作文審題

  審話題

  審話題要注意兩點:一是審出話題豐富的內涵,二是審清話題中的限制。

  1.審內涵:有許多話題包含了很豐富的內涵,有現實的、歷史的;有物質的,精神的;有傳統的,現代的;有個人的、社會的等。深刻理解話題內涵,對我們寫作話題作文、開拓思維有很大的幫助。一般情況下,話題的內涵包括本義和引申義兩個方面。

  如2003年全國高考作文試題: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裡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話題“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是一對關係話題,內部又分成相互聯絡的四個概念。即“感情”有“親疏”之分,和“事物的認知”又有兩個方面,即有關係或沒有關係。考生應理清之間的邏輯關係,得出自己的恰當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