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滿分作文賞析

  好的文章源於生活,寫你的所見、所聞;寫你的親身體會;寫出你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以下是天津的高考滿分作文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天津高考滿分作文一:美的啟示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羅丹

  桌上堆著厚厚幾疊作業,窗外草坪上兩小男孩正在追逐一隻蝴蝶,那樣子,很醜。我坐在窗前,望著這一切,忍不住抱怨說:“多麼單調的生活,多缺少美的生活!”

  “啊,這一切是一幅多麼和諧的美景!”身後突然傳來一聲讚歎。我回過頭,羅丹先生正笑眯眯地站在我背後。“美,哪兒會美呢?”我不解地問。羅丹先生衝我招了招手,我走了過去,只聽冥冥中有一聲音在說:“孩子,羅丹先生剛才關於你眼前一切的記憶已經移植給了你,你可以睜大眼睛去體會美了。”

  我走回到桌旁。怎麼,數學作業上那令人生厭的橢圓不見了,一個花樣滑冰運動員正舒展身體,在光潔如鏡的冰面上劃出一道美麗的虹線,虹線接成了一個圈,是一個橢圓!咦,記憶中怎麼出現瞭如此美妙的景象:一汪碧水,邊上是幾株婀娜多姿的柳樹,一株正擺動著身體,跳著歡快的舞蹈,而另一株正揉著惺忪的睡眼,打著呵欠。樹下是一個人孤獨的身影,只有偶爾拂面的晚風和水中的月影與他作伴。對了,是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一句詩我曾讀過無數遍,卻怎麼也構築不出如此美妙的意境,體會不出羅丹先生記憶中的美麗。難道我真的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我正怔怔地想著,腦中的記憶一下子消失了。“你剛才擁有了我的記憶,孩子,你現在試著用你的眼睛去創造美的記憶吧!”羅丹先生說完這句話,一下子就不見了。

  我於是打量著周圍的一切。那是我熟悉的窗簾嗎?顏色何以如此動人?淡藍色的光彩裡透著淺淺的紫色,像蔚藍的天,卻比天更成熟;像碧波萬頃的海,卻不如海高深莫測。那麼就只像它自己吧,像一個青春少女的性格,活潑熱情而沒有幼稚。啊,羅丹先生移植了他的記憶給我只有幾分鐘,卻讓我發現周圍的世界竟是如此的美麗,如此的多彩!

  “真美啊!”我由衷的讚歎,不覺醒來,發現剛才做了一個多麼荒誕但有趣的夢啊!我忽然想把自己的記憶借給每一個對生活感到厭倦的人,告訴他們:窗外草坪上兩個小男孩正在追逐一隻蝴蝶,那樣子,很美。

  天津高考滿分作文二:兩個人的一生

  一對風風雨雨走過了60多年的夫婦死了。他們最大的願望便是來生還做夫妻,於是在生前約定,公元2010年7月7日晚7點在鵲橋公園的大樹下見面。他們的子女按照父母的遺囑,把他們的記憶分別移植給兩個12歲的男女少年。

  10年很快過去了,兩個少年已都長成了青年。他們在約定的時間來到約定的地點,但是他們誰也不認識對方,因為他們記憶中的對方應該是另一番模樣。

  於是他們都坐下來等,從黎明到黃昏再到黎明,記憶中的“他” 和“她”還沒有出現。樹上的喜鵲不停地叫著,但是“喜事”卻不肯露面。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他們都堅信自己的約定,都毫不氣餒地等著。從青年到中年,直到皺紋和白髮悄悄地出現,他們始終等著,他們從未說過一句話,因為他們沒有二心,只等著自己的愛人到來。

  轉眼間60年又過去了,大樹的葉子枯了又綠,綠了又黃,樹上的喜鵲搬走了,但兩位白髮老人仍坐在那裡默默地等待。終於她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他作為她惟一的鄰居在清理她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封遺書。他打開了,看完之後,經過60年漫長等待都沒流過一滴淚的他突然嚎啕大哭。他抱起她的屍體,哭聲如雷。風呼呼地吹著,似乎讀到了悲涼,“請把我的記憶移植給一個女孩,來生我還在這裡等他。”他反覆地讀著遺書。突然他把遺書丟在風裡,倏地便無影無蹤。他不想再浪費又一對少男少女的生命。他遺憾,為什麼還要等下一個來生?他痛苦,他決定來生他們一切從零開始,如果有緣,他們一定會相遇。

  等到冷靜下來之後,他提起筆,寫了一封給後人的信,信中是這樣說的:“記憶移植本來是一件可以造福人類的好事,而我卻因它浪費了大好的時光。聰明的人們哪,千萬不要學我,而要把移植來的記憶用在學習、工作上,去創造財富,造福人類。”

  寫完這封信,老人永遠地失去了記憶,但他還睜著眼睛……

  天津高考滿分作文三: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什麼?”我瞪大了眼睛,又讀了一遍報紙上的這則廣告:本公司新發明的“記憶移植器”,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知識……“太棒嘍!”我跳了起來,高興地撥通了訂購電話。

  不一會兒,“記憶移植器”送到了我家。我激動地拆開包裝,取出這臺機器。這機器銀光閃閃,帶著大大小小的一堆按鈕,還有兩個頭套連在上面。使用說明書上印著:本品可通過轉移儲存資訊的腦化學物質的方法,使記憶在生物的腦間進行轉移……“太好了!”我叫出聲來,因為我終於可以擺脫上課背課本的苦惱了。只要我在考前轉移一下記憶,就能拿高分。不用去學校就能學好,我的美夢終於成真了!

  可是,問題來了,我去轉移誰的記憶呢?同學?不可靠。老師?那不成作弊了嗎?這時,我看見我養的那隻寵物———小白鼠。

  第二天,那隻小白鼠被放到了我的課桌上。而我,則在老師和同學們驚異的目光中大搖大擺地走出教室,到操場上玩去了。而那隻小白鼠被關在籠子裡,代我受“上課之苦”去了。

  每天放學,我都把小白鼠帶回家。我把那兩個頭套一個套在它頭上,一個套在我自己頭上。一開機器———嗨!老師上課講的東西都由小白鼠的腦中轉到了我腦中,真是絕了!

  就這樣,我玩了一學期,也這麼“學”了一學期。

  期末考試到了,我滿懷信心地去趕考,可是卷子一發下來,我就傻了眼——為什麼這些題我都不會呢?我明明把老師講的都記下來了啊。

  終於,我考了班裡第一———倒數的。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我把實情全告訴了他,弄得老師哭笑不得。他摸摸我的頭,告訴我:“你知道咱們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那就是人會把他們所學的綜合起來加以創造,而動物不行。固然記憶是學習中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用知道的去推斷不知道的,這才是你來上學的目的啊!”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喵———”啊!一隻貓!在小白鼠的記憶裡,它是最怕貓的,我也怕起來,縮成一團……這時鬧鐘響了,我睜開眼———原來是一場夢!而我手中還抱著《記憶可移植嗎》這本書。

  評點:

  讀本篇作文,像是在讀一篇民間故事——兩個被移植了記憶的人,那麼恆久地痴痴地等待著記憶中的愛人,一等就是60年,那不是兩尊活的望夫***婦***石嗎?那種對愛情的痴迷,對美好記憶的堅持,確實令人肅然起敬。然而,我們又分明感到了陣陣的殘酷——60年等待的背後,是兩個無辜的12歲的男女少年呀!是記憶的移植使他們失去了人生的所有,包括事業,包括歡樂,也包括愛情。我們真要詛咒把記憶移植給他們的人了!

  儘管其中的“他”最終是醒悟了,但不是太晚了麼?也許是有意追求這種民間故事般誇張式的風格,也許是為了達到最後的悲劇結局而鋪墊,文中的兩個人似乎只生活在記憶之中,沒有社會的任何影響,沒有兩個人的任何交往,60年間,“他們從未說過一句話”,沒有任何的變化。這種描述,還是使人覺得有些不夠合理。應當指出,本文的語言表達顯現出了相當深厚的功底,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