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物理科技的小論文

  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分支,不反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以下物理科技小論文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

  1

  談到物理學,有的同學覺得難;談到物理學究,有的同學覺得深不可測,談到物理學家,有的同學更覺得他們不是凡人。誠然,成為物理學家的人屈指可數,但只要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現:其實物理就在身邊。正如馬克思所說:“科學就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勤於觀察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時,懸掛在教堂半空中的銅吊燈的擺動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後來反覆觀察,反覆研究,發明了擺的等時極性;勇於實踐的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為認清天神發怒的本質,在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日子,冒著生命危險,利用司空見貫的風箏,將“上帝之火”引下凡,由此發明避雷針;敢於創新的英國科學家亨利。

  阿察爾去郵局辦事,當時身旁有個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郵票,準備裁下一枚貼在信封上,苦於沒有小刀,找阿察爾借,阿爾察也沒有。這位外地人靈機一動,取下西服領帶上的別針,在郵票的四周整整齊齊的刺了一圈小孔,然後很利落的撕下郵票,外地人走之後,阿察爾由此發明了郵票打孔機,有齒紋的郵票也隨之誕生了;古希臘阿基米德發現阿基米德原理;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研究身邊鎖事並有大成就的物理學家的事例不勝列舉。

  今天,人類所有的令人驚歎不已的技術成就,無不是建立早年科學家們對身邊鎖事進行觀察並研究的基礎之上,在學習中,我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物理學方面不斷進步。


物理科技

  2

  在燒紙船的實驗中紙船裡的水會怎樣?紙船又會怎樣?

  記得有一個星期的星期四下午第三節課,我們在上科學課,在科學課上,我們做了小實驗,實驗的方法就是:在三角架上放了一張白紙做的紙船,在紙船裡倒上一定的水,最後把酒精燈輕輕地移到三角架下,紙船裡的水會怎樣?紙船又會怎樣?同學們議論紛紛。老師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開始做實驗吧。”

  只見老師把三角架放在桌子上,又把事先準備好的紙船放在三角架上,接著,又從燒杯裡倒進了半個紙船的水。最後一步了,老師用火柴的火把酒精燈點著了,在把酒精燈移到三角架下,等到水和紙船的變化。不一會兒,我們發現,紙船沒有被燒掉,紙船裡的水也都還在。

  我們的嘴張得可以放下一個雞蛋,老師說:“紙船之所以沒有被燒掉是因為物質在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因為紙船在加溫的同時,水分也不斷蒸發。水蒸發,水蒸氣帶走了熱量,所以在水燒乾之前,紙船是不會燃燒的。”

  我知道了:在燒紙船的實驗中,紙船裡的水不會蒸發?紙船也不會被燒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