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社會生活的作文範文

  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生活中,從一句話一件小事就體現出了你對生活的態度是怎樣的。以下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的看法和評論,歡迎大家閱讀!

  社會生活的作文範文一

  當我們這美好的世界上有了戰爭,就失去了和平。因為有了戰爭,人們才渴望和平;因為有了戰爭,人們才知道和平是多麼的重要是戰爭,還是和平?走在世紀邊緣,我們始終面臨著這樣一個兩難選擇。

  戰爭,代表著世界的毀滅,代表著死神的降臨,代表著人類的滅亡。然而,和平卻能夠帶來希望,帶來幸福,帶來美好的生活。因此,我渴望和平,我渴望可惡的戰爭永遠在我們美麗的地球上消失、滅絕!

  人們多麼希望:橄欖樹在大地上自由地生長,任由和平之舟擱淺在荒灘上!在這個人類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古老星球上,戰爭,終會被劃上句號,徹底的結束,而和平則能永遠繼續!迎接他們的是人類朝思暮想的兩個字——和平!

  回眸,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從八國聯軍到武昌起義。每一場重大的戰役背後都有無數冤屈的人民在心底呼喊著“和平”。20XX年的9月18日,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這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和損失,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血鑑。明年,是九一八80週年,勿忘國恥,我們思考的應當更多、更深。還有,20XX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中那30萬遇難同胞們,他們是這場戰爭無辜的犧牲者。當我們生活在這充滿歡聲笑語的21世紀,見證祖國的和平于飛速發展時,又怎能忘記舊日鮮血染紅戰場趕走侵略者的革命人士呢?被連累的無辜百姓們,永遠也不會放棄對和平的追求。他們組成一支支隊伍,去放抗戰爭,去呼籲和平。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會用心去呼籲和平!而現在,戰爭並沒有停止,在中東,因為石油,血腥的場面依然存在,但是真正受苦的是人民,是兒童,在他們弱小的心靈上還經不起這麼嚴重的摧殘……。.

  我們熱愛和平,我們不喜歡戰爭,但在這個世界的槍聲,炮聲、爆炸聲,遠遠多於鞭炮聲和禮炮聲。就在過去的20世紀,全世界發生的大大小小戰爭總共不下400次!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更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試問,世界何時鑄劍為犁?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加熱愛和平。

  我渴望世界永遠的和平!願和平鴿自由的在天空中翱翔,讓綠色的橄欖枝“鋪”滿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社會生活的作文範文二

  古代詩人寫天,“江天一色無纖塵”;近代作家寫天,“蔚藍色的天空,一塵不染,晶瑩透明”。

  可惜我們現在很少能見到這樣美麗的“天”了。尤其在城市裡或工業區,終日烏煙瘴氣,陰霾籠罩,實在令人不快。面對這一切,你也許會情不自禁地慨嘆:“新鮮、清爽、明淨的大氣呀,你到哪裡去了呢?快給大氣治“病”吧,還我藍天紅日!

  我們確實有很多事情要做,最重要的是設法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量。

  煙塵主要是由煤炭、石油的不完燃燒產生的。改進燃燒方法,使燃料充分燃燒,就能大大減少煙塵的生成量。

  儘量不燒散煤,發展煤的氣化、液化,對含有很多灰和硫的燃料要水洗加工再用。對已生成的汙染物要通過吸收、催化、吸附、冷凝等方法,回收、加工,化害為利,再利用。

  即使是跑到大氣中的汙染物,也要設法減輕它們的危害。我們要加強城市的綠化工作,栽種更多的花草樹木,開闢更多的公園和林蔭大道。

  從制止全球變暖的角度看,控制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氣體的增長,應該儘量使用天然氣做燃料。如能取消一家一戶的小煙囪,集中供熱或實行供電、供熱的聯合生產,就可節省燃料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世界各國二次利用鋁的數量如果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一倍,一年就可減少排入大氣的汙染物100萬噸。

  全世界有4億多輛汽車,每年大約要排18.3億噸二氧化碳。為減少汽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除了限制汽車的數量,節約燃料消耗、安裝淨化裝置外,還要試用甲醇、乙醇等比較乾淨的燃料,發展公共交通工具和電動汽車。

  最後,開發利用乾淨清潔的新能源是減輕大氣汙染的最根本的出路。如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等能源乾淨清潔,儲量豐富,大有發展前途。

  臭氧層的破壞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聯合國環境會議決定,20XX年底將逐步停止生產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含氯氟烴物質。但是氯氟烴的壽命是50—— 100年,已經損耗放到大氣中的1500萬噸氯氟烴,至今只是一小部分對臭氧層發生了破壞作用,其餘大部分還在行動,臭氧層仍然會繼續遭到破壞,併到下一個世紀的頭10年達到高峰。至於要完全恢復到正常自然水平,那起碼需要一個世紀的時間!

  大氣汙染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最後還得由人類自己來解決。只是時間不等人,我們最好從現在起就堅決行動,採取措施,淨化大氣,還我藍天!
 

  社會生活的作文範文三

  我談談尊敬老人的,有一次我從電視節目中看到:一個上小學的女孩兒,媽媽病臥在床多年,小女孩兒承擔起了全部家務,每天買菜、做飯、收拾房間,為母親擦洗身體。家裡生活十分困難,她養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在這種情況下,她每天還能按時到校上課,勤奮苦讀,還擔任學生幹部,成為三好學、十佳少年。看著這樣的報導,面對這樣有孝心的孩子,你有什麼感想呢?在我們身邊有沒有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例子?有些學生一回到家就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有的還動不動就和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大呼小叫的。誰孝敬誰甚至出現了顛倒的現象,難怪有人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孝子,孝子,孝敬兒子。”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呢?我覺得應該聽從長輩的教誨,不應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儘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還應該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時,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更應該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另外,應該在茅小的生活中,自己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在言行上。“百善孝為先”一個不懂得孝敬老人的人,誰相信他將來會是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呢? 談談社會公德 五一節到了,出遊的高峰時期來臨了。想起了長城磚上的“刻字”,想起了龍門石窟觸手可及的地方那些珍貴的小佛像雕刻已經被撫摩得光滑發亮,想起即使在故宮,穿著“文物保護鞋”的遊客依然十分自然地把那口膿痰留在紫禁城的院子裡……

  在廣州市一條不足400米長的步行街上,清潔工人清理出人們遺棄的約15公斤的口香糖;在哈爾濱漂亮的中央大街,隨處可見斑斑痰跡;在鄭州,慶祝節日時擺放的鮮花被哄搶、折毀;北京的一次游泳館水質抽檢結果顯示,水中尿素含量全部超標,而街頭的自動售貨機屢屢被毀…… 北京某公司業務部經理寧健乘坐公共汽車時,因制止歹徒行竊,被紮成重傷,住院治療費共1.7萬元。他所在單位以公司不是慈善機構為由,不給報銷醫藥費,他治病期間的工資、獎金也被扣除。面對手持匕首挾持兩名柔弱女青年的歹徒,不滿18歲的黃健英勇上前與歹徒博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令人遺憾的是,他用生命救下的兩名女青年及其父母對此卻表現出驚人的漠然,聲稱:“我們又沒有叫他救人,他自己要逞能,死了活該。”當地一位老人說:“他們傷害的不僅是黃健一家人,而且是全社會有良知的人。”黃健的父母忍無可忍,於今年6月25日憤而將獲救的兩名女青年推上了被告席,終於在法院討回了公道。

  更有甚者,一些見義勇為者救人反被懷疑成肇事者,受盡被救人家屬的刁難和自家人的責備。見義勇為是社會公德最突出的體現,本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所謂“助人為樂”,用不著倡導,更用不著立法保護。而如今,見義勇為越來越難,也就越來越少。僅靠宣傳教育已經不能喚醒人們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我們一起思考一下這個問題。自古以來,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社會公德要求來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安定,促進社會進步。一旦社會公德被破壞,必然導致人們的行為有失風範、社會混亂,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老百姓。試想,一個人如果從小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顧社會,不顧他人,這個人能在社會上立足嗎?哪個群體裡歡迎這樣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對自私自利都嗤之以鼻;在學校裡自私自利的學生同樣在班集體中處境十分尷尬。例如有些同學生性懶惰,從不願為集體服務,常常因為個人的遲到而耽誤了早晨的勞動,班級的榮譽也因此受到損壞,同學們對此深感不滿。因此,對於個人來說,是否有強烈的責任心,是否講究社會公德,關係到他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否能獲得滿意的社會角色地位,從而必然影響他的身心發展和事業發展。

  “天人合一”是儒家的說法,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觀的根本。千百年來,多少人在苦苦追尋著與自然的和諧,渴求著天地人融為一體,從而進入物我兩忘的境地。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大自然不光給予我們物質的享受,還給了我們多少精神的慰藉。但人類在高速發展自己的同時,也在破壞著自己的生存環境。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當今,地球村的全體居民正面臨著環境汙染和生態失衡的嚴重威脅。

  共同的命運使人類形成了共識:既要發展,又要保護環境,創造新的生態平衡。在中國,對自然資源無節制的濫採,對自然環境隨意的破壞已經使渴望富起來的窮瘋了人們開始受到大自然的報復。亡羊補牢謂為不晚,但這需要有識之士再一次喚醒民眾: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要斷了子孫的路!這類題20XX年考了之後,沒有再出現,近幾年考點主要是認識自我、自我與他人等型別,當災難再一次降臨之後,我們不得不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