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柳樹的狀物抒情散文

  柳樹的適應性非常強,插到哪裡都能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柳樹

  秋日的午後,和幾位朋友相約到漳澤水庫一遊。行進的途中,堤壩旁一排排整齊生長著的柳樹引起了我的注意,駐足片刻,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告訴我柳樹一般栽在河堤上用來固土。

  固土?原來柳樹還有如此的作用。固土——“故土”。回到家中,身處異鄉的我陷入了對故鄉的懷念。

  在中國西北廣袤的黃土高原上,柳樹隨處可見,這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樹。

  能看到炊煙的地方,幾乎就能看到柳樹,它們的根深深紮在土中,守護和陪伴著那裡的人們。

  我從小就喜歡柳樹,兒時的多半光陰便是在她的陪伴下度過的。農忙時節,父母親將我和弟弟妹妹留在家裡,出不了門,院外挨牆生長的一棵柳樹便成了我們兄妹三人的好去處,弟弟蹲下,我踩在他的肩上先爬上去,然後用手把他和妹妹兩人也拉上去,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後來,本家修房子需要用椽,便把它伐掉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難以適應沒有它的生活。

  童年的記憶裡,柳樹經常出現,春天上學的奔走,嘴裡總是含著一支用柳枝製作而成的口哨;夏天飯後的休閒,頭上總是頂著一片大柳樹遮擋形成的陰涼;秋天週末的外出,身後的揹簍裡總是盛滿柳葉用作冬天火炕的燃料;冬天雪後的幫活,總有一項是到林子裡撿回柳樹的枯枝用來當燒飯的柴薪。這樣的生活幾乎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期,而柳樹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愛柳樹,不光是因為它在我童年的記憶裡隨處可見,更是因為它那無華的品性。眾所周知,柳樹是名副其實的平民樹,在西北廣大的農村地區,它的主幹被多少家庭用作房頂支撐天空的椽,它的枝條被多少家庭編成了籮筐,它的樹葉被多少家庭燒暖了火炕……柳樹的一生,從小到大,從生到死,一直默默地為黃土高原上的人民奉獻著自我。

  因而當我身在異鄉,看到柳樹時,總會引出一些複雜的思緒。儘管城市的柳樹多為垂柳和白柳,被作觀賞之用,但還是從它們的形態中勾起許多關於故鄉的記憶。“故鄉”這個詞我是不常用的,我一直認為這是遲暮之年才敢用的字眼,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用“家鄉”。後來有次和朋友閒聊,他告訴我,“母親在,家鄉存;母親逝,故鄉魂”。原來母親的離世竟已讓我失去了“家鄉”,此後我便一直用“故鄉”了。

  故鄉的柳樹,是我見過的最美的柳樹。時光荏苒,歲月蹉跎,當母親的輪廓逐漸變得模糊,故鄉的柳樹是我夢裡出現最多的事物,她已然像是母親靈魂的寄託,一直陪伴著我。夢裡的黃土地上,鄉親們的?頭一下又一下,揚起陣陣的土霧,打罵聲、嬉笑聲不絕於耳,我穿過土霧,放眼望去,什麼人也沒有,一排柳樹立在那裡,在風中盡情搖曳著自己的枝條,這是一種惟有自己才能讀懂的幸福。

  故鄉的柳樹不僅是平民樹,更是人們情感的寄託。西北農村的喪葬風俗中,當逝者出喪的時候,晚輩***侄子和外甥等***會手持符節,上面滿是用白色的紙花纏繞,這些符節是要到墳前燒紙時攪火用的,大多數人會選用柳樹的枝幹來製作。等下葬完成後,人們會把它們插在墳旁邊的空地上,若干年過去了,幾棵大柳樹生長在墳的兩側,為逝者遮擋陰涼。多好的柳樹啊,人們藉著你寄託了哀思,表達了對逝者的敬意。

  耳邊傳來費翔的《故鄉的雲》,每一句歌詞都深深觸動我的心,原來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那故鄉的風,故鄉的雲,還有故鄉的柳樹,是否也在呼喚我的回來?

  我一直喜歡柳樹,也喜歡它極強的適應環境的生存能力。柳樹不僅是我靈魂的寄託,更是我人生的楷模,我的生命也應像柳樹一樣,能夠在新的土壤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身邊的人們奉獻自我,哪怕只是在炎夏撐起一片陰涼!

  柳樹,故鄉的柳樹,請收起你對我歸來的呼喚吧,因為我從來都沒有離開!

  :校園裡的柳樹

  在通行的觀音菩薩像中,有一個很鮮明的形象,便是美麗慈祥的觀音菩薩手持楊枝淨瓶,用一枝纖纖柳枝蘸取甘露聖水灑向人間,給人們降下潔淨吉祥。

  一般人都會注意到這個細節,但卻很少有人去想,那美麗的觀音菩薩手中所持的為什麼會是一枝楊柳呢?據說觀音手中的柳枝是可以辟邪祛病的,能潔淨人的心靈。儘管我們一時弄不清楚那柳枝的正直來歷,但既然為聖潔的觀音菩薩所持,那纖纖柳枝便也就成為一種聖潔的象徵。

  柳樹可謂是一種極為平常的樹種,無論是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還是荒涼的蒼茫大漠,幾乎到處都可看到她婀娜飄逸的身影。但古往今來,柳樹在無數詩人們心目中卻可謂是情有獨鍾。她那纖纖身姿,縷縷長絲,總是屢屢牽動著無數遷客騷人的纏綿情思。

  在最早關於柳的詩歌中,最著名的詩句恐怕要屬《詩經》中的那首: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自古傷情多別離”。而楊柳卻總是每每嵌入人們依依惜別的場景。也許是詩人們總是寄情於柳,因而總讓那纖弱的柳絲纏繞了太多的離愁別緒。

  “楊柳多短枝,短枝多別離。贈遠累攀折,條條安得垂”。

  大概人們也感到,即便那依依婀娜的楊柳也不希望人們總有太多的別離吧?於是總也還有人出來替她說公道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然而,楊柳帶給人們的也並不總是傷情別離,而且她還是一位最早的報春使者。正是她用最早綻出的一縷新綠,在冰雪消融寒冬將近的時候,最早帶給人們春天的訊息: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在平常人的心目中,楊柳幾乎就是春天的象徵,是春風的化身。正是那一株株春風中搖曳的楊柳,才使得人們感受到春光的明媚,也為古往今來無數的詩人筆下增添了無盡的詩情畫意:

  “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

  而寫柳較為著名的一首,當推唐代賀知章《詠柳》:

  “碧樹妝成一樹高,萬杆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從古至今,詩人們詠柳的詩句可謂數不勝數,幾乎歷朝歷代的著名詩人大都寫過《詠柳》或與柳有關的詩句,直到今天,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仍為人們所熟悉。在無數詩人詠柳的詩中,最為著名的還是要數王維的那首《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據說唐代樂曲中著名的古曲《陽關三疊》***又名《陽關曲》、《渭城曲》***,便是依據王維這首絕句譜寫而成。這首樂曲在唐代曾非常流行,曲調情意綿綿,婉轉悽切,可謂“一唱三嘆”:

  “渭城朝雨,一霎挹輕塵。更灑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縷柳色新。更灑遍客舍青青,千縷柳色新。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人生會少,自古富貴功名有定分。莫遣容儀瘦損。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陽關,舊遊如夢,眼前無故人”。

  :春天的柳樹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校園裡的楊柳以其欣喜的羞澀的舞姿迎來了整個春天!

  經過了一個嚴冬的沉思,跨過了冰霜的洗滌,春天不知不覺姍姍來遲。陽春三月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站在春暖花開的大地上。放眼望去處處都是柳綠花紅,繁花似錦。不甘落後的柳樹枝葉也隨著春天的腳步,悄悄地向我們走來,吐出嬌嫩綠黃的新葉。為校園增添了不少色彩。

  柳樹千絲萬縷,與蒼松翠柏剛勁挺拔的風格迥然不同。它柔中帶剛,剛柔相濟。你瞧!綜合樓門前,有一排列隊整齊的柳樹。柳絲低垂,婀娜多姿。

  經過春風的吹拂,柳樹枝條猶如長髮飄飄的舞女在風中翩翩起舞,它舞得那樣柔,那樣媚,那樣靈,那樣巧。它有漢朝女子的端莊大氣,有唐朝仕女的熱烈嫵媚,有宋代淑女的婉約淒涼。它為校園穿上綠衣,為春天寫下詩歌,為孩子增添笑顏。它是校園環境的綠色使者!

  百草忙著出頭,百花忙著爭豔,只有柳樹伸直雙臂全心全意迎接春天,春風來了就足夠,春雨來了就滿足,樂在春天裡,美在春風中。柳樹旁邊的百花百草爭豔,那是因為柳樹映照出的美景。孩子們欣賞它、喜愛它,那是因為這裡是孩子們的童話城堡。

  每當春日夕臨,綜合樓門前的青磚路為孩子們和柳樹鋪下了一個大舞臺。下課之時孩子們都會跑到柳樹底下戲弄它那柔弱的柳枝。有的孩子手裡拿著柳條在校園裡嬉戲追逐,滿是歡聲笑語;有的孩子嘴裡含著一支用柳枝製作而成的口哨,那音樂輕巧曼妙;還有的孩子戴著用柳枝做的柳條帽,童趣盎然。柳樹爺爺看著孩子們玩得欣喜若狂,以至於沖淡了、忘卻了自己的悼心之痛。和孩子一起共享童真的樂趣。孩子們的課餘時間柳樹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喜愛柳樹,不僅因為它輕盈柔美的風姿為校園增添了嫵媚的風采,還因為它有堅韌不拔的性格。它不需要種子,只要把枝條插進土裡,無人看管,自己默默地成長,就像我們,就像我們的孩子們,無所依憑依然可以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