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成語故事典故

  成語是漢語中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泉。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掌握成語,既可以豐富漢語詞彙,提高漢語的語言修養,增強漢語的表達能力,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弄巧成拙

  北宋時期一個有名的畫家孫知微。

  有一次,成都壽寧寺請他為寺院畫一幅《九曜圖》。

  他畫好草圖以後,因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們找來,說:“這幅畫的輪廓我已經畫好了,剩下著色的工作,你們幾人接著做吧,一定要認真做好。”

  老師走了以後,弟子們準備上色,可是,忽然發現圖中水星菩薩的侍從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

  一個學生說:“老師平時畫瓶,總要在瓶上畫一束鮮豔的插花,這一次可能匆忙當中忘了畫上,我們給畫上吧。”

  大家都贊同他的意見,於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畫上一枝粉紅色的蓮花。

  第二天,孫知微歸來。

  當他看到水星菩薩的侍從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蓮花時,氣憤得吼叫起來:“《道經》中說,這水星菩薩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來鎮妖伏水的寶貝。瓶中根本就沒有什麼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隻普通的花瓶了。你們這是弄巧成拙啊!”

  弟子們一個個嚇得低下頭去。

  弄巧成拙[nòng qiǎo chéng zhuō]:比喻想耍巧妙的手段,結果反而壞了事。

  篇二:胸有成竹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裡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

  日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

  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篇三:大公無私

  春秋時,南陽縣這個地方缺少一個縣令。

  一天,晉平公問大夫祁黃羊說:“祁愛卿,南陽縣缺個縣長,你認為,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我認為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 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 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於是, 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 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裡缺少一個法官。你認為,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

  平以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 你怎麼推薦你的兒子, 不怕別人講閒話嗎?”

  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 你並沒有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 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

  孔子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 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 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 便不推薦他; 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 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