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奮鬥的高中作文素材

  人貧困不是錯,只要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去拼搏,仍然可以扭轉乾坤,改變命運,走向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達爾文的拼搏故事

  達爾文主義產生、發展的歷史,是一曲人梯、路石精神的讚歌、達爾文的老師漢斯羅教授發現了達爾文在生物學方面有驚人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便鼓勵學習神學的達爾文鑽研自然科學,推薦達爾文參加了歷時五年的環球考察。五年中,達爾文把蒐集到的資料和採集到的礦石、動植物標本不斷寄給漢斯羅教授。教授把這些東西仔細地進行分類,小心地加以保管,有時還請專家進行鑑定,對達爾文寄來的日記、信件、考察報告,教授都認真閱讀,並挑選其中的精華,到劍橋大學的哲學學會上去宣讀,或者印發給知名學者,漢斯羅這時已是譽滿英倫三島的植物學家,達爾文不過是二十出頭的青年。但漢斯羅犧牲自己寶貴的時間,引導、扶持達爾文擺脫了當牧師的命運,走進了科學的殿堂,終於創立了進化論學說,即達爾文主義。

  進化論猛烈地衝擊了宗教神學,引起教士們的圍攻。赫胥黎不怕諷刺、謾罵、威脅、打擊,堅定地表示;"我準備接受火刑--如果必須的話--也要支援進化論。"赫行黎當時已是聞名遐邇的博物學家和地質教授。為了支援達爾文和進化論,他甚至改變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改攻古脊椎動物學,在自己研究的領域,發展了達爾文主義。所以,達爾文主義不是達爾文一人奮鬥的結果,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閃爍著那些自我犧牲者的道德光輝。

  關於努力好學的名人故事

  愛迪生***1847~1931***是美國著名的發明家。一生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間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是135歲的人了。他活到84歲,一生中的發明有1100項之多,其中最大貢獻是發明留聲機和自動電報機,實驗並改進了白熾燈和電話。愛迪生20歲出頭開始研究電燈,歷時10餘年,他先後選用了竹棉、石墨、鉭……等等上千種不同物質作燈絲材料進行試驗,時常通霄達旦,有一次他和助手們竟連續工作5晝夜。1879年愛迪生用碳絲作為白熾燈絲,並點燃40小時。由於碳絲表面多孔,性脆,強度很低。不久被鎢絲代替。

  1883年愛迪生髮現了熱電子發射現象,也叫“愛迪生效應”,即金屬表面附近的部分電子或離子因高溫而使其無規則運動得到足夠的動能,克服表面的束縛,逸出金屬之外。愛迪生效應對於一切真空管的操作至為重要,作為發射表面的陰極常塗上一層鹼土金屬氧化物,以利電子發射,並用電流加熱以維持高溫。

  1900年愛迪生髮明瞭鐵鎳蓄電池,是一種鹼性蓄電池,電動勢約為1.3~1.4伏,壽命長,但效率不高。愛迪生一生有許多發明,可是當別人問愛迪生成功原因時,他說:有些人以為我有什麼天才,這是不正確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莫言的名人故事

  這傢伙從出生起,就吃不飽,趕上大多數中國人餓得半死的年代。每逢開飯,他匆匆把自己那份吃完,就盯著別人的碗號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公然地搶奪堂姐碗中的那份食物,搶得雙淚長流。 那是1960年的春天,能吃的東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樹皮、房簷上的草。有這傢伙從出生起,就吃不飽,趕上大多數中國人餓得半死的年代。每逢開飯,他匆匆把自己那份吃完,就盯著別人的碗號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公然地搶奪堂姐碗中的那份食物,搶得雙淚長流。

  那是1960年的春天,能吃的東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樹皮、房簷上的草。有一次學校拖來了一車好煤,他拿起一塊就放在嘴裡嚼,同學們也跟著一起嚼,都說越嚼越香。一上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他們就在下邊嚼煤,咯咯嘣嘣一片響,全都一嘴烏黑。

  1976年,他當了兵,從此和飢餓道了別。從新兵連分到新單位時,精粉的小饅頭,他一次就吃了8個,肚子裡還有空,但不好意思再吃了。炊事員對食堂管理員說:“壞了,來了大肚漢了。”

  後來,日子好過了,一上宴席,他卻仍是迫不及待地,生怕撈不到似地吃。好多朋友攻擊他,說他吃起飯來奮不顧身,埋頭苦幹,好像狼一樣。

  他一次一次牢牢記著,少吃,慢吃,吃時嘴巴不響,眼光不惡,夾菜時只夾一根菜或一根豆芽,像小鳥一樣。他也想痛改前非,但一見到好吃的,立刻便恢復原樣。每當他從電視上看到鱷魚一邊吞食一邊流淚的可惡樣子,馬上就聯想到自己。

  當然,僅僅有飢餓的體驗,並不一定就能成為作家,他能成為一個作家,是因為有個“右派”大學生說他認識一個作家,寫了一本書,得了成千上萬的稿費。聽說作家每天吃三頓餃子,而且還是肥肉餡兒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地往外冒。

  他不相信天下竟有富貴到每天都可以吃三頓餃子的人,但大學生用蔑視的口吻對他說:人家是作家!懂不懂?作家!

  從此,他就知道了,只要當了作家,就可以每天吃三次餃子,而且是肥肉餡兒。那時,他就下定了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當一個作家。

  他,就是著名作家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