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人論據

  寫議論文當然要運用論據,選論據常常就要用到名人素材。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1932年,陳獨秀被捕,在上海成了轟動一時的新聞。開庭前,作為同國民黨鬥爭的一種手段,陳獨秀曾揮筆疾書,寫下了洋洋數千言的《辯訴狀》。他指出:“共產黨之終極目的,自然是實現無剝削、無階級,人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社會。”他揭露了國民黨政府的反動、腐朽統治,抨擊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壓迫,表示只要“一息尚存,予不忍眼見全國人民輾轉悲號於外國帝國主義及本國專制者兩重槍尖之下,而不為之挺身奮鬥也。”

  從陳獨秀的《辯訴狀》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顆為民族的解放和富強而孜孜以求的忠貞愛國心。

  二

  或許詩歌真是從寂寞中釀出來的,否則為什麼所有的詩人都那麼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與別人進行交流。

  有一次,海子在百無聊賴之際隨意走進學校附近的一家餐館。他對老闆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我酒喝?”毫無浪漫情趣的老闆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年輕人:長髮凌亂,身材瘦小,落落寡歡,不修邊幅,而且說話如此神經兮兮,就以為他腦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諷地回答說:“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別在這兒朗誦。”海子無奈地聳了聳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館,同時也走進了更深的寂寞。

  三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盃,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

  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葉落歸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對祖國的眷念,是每一個愛國者的共同期望。

  四

  東晉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有一次,郡裡的督郵到彭澤檢查公務。郡裡派人送信給陶淵明,要求他做好迎接準備,也就是備好禮品,備好美食佳餚,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來迎接。

  陶淵明氣得將信撕得粉碎。他大聲說:“我決不為小小縣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傢伙獻殷勤!”說完,脫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辭官回家了。

  沒有高尚的品德和氣節就無法做出這樣的舉動。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傳,這正是人們對高尚品德和氣節的追求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