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自測練習題附答案

  為了讓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備考,以更好的狀態迎接高考,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學習!

  高考政治自測練習題:

  一、選擇題

  1.[2013·深圳一調]書法是中國藝術的奇葩。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談到學習書法的過程時說:“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這一過程體現了***  ***

  ①事物發展是一個不斷迴圈往復的過程 ②事物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③事物發展是一個量變不斷積累的過程 ④事物發展是一個不斷“揚棄”的過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題考查發展的觀點。根據材料可知,學習書法的過程要經歷由平正至險絕,再到平正的過程,這一發展過程是不斷上升的過程,是“揚棄”的過程,②④說法正確。發展是一個不斷上升的過程,①中“迴圈往復”說法錯誤。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過程,③說法錯誤。

  2.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增長中潛伏著風險,成就中積累著矛盾,不轉型升級則舉步維艱。為此,新一屆中央政府多次強調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就是***  ***

  ①擴大經濟規模和提高發展速度 ②用新的發展方式取代舊的增長模式 ③通過系統優化實現整體功能最大化

  ④敢於打破一切既有理論和規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B 本題考查發展的實質和系統優化方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實質是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和升級,同時通過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故②③正確;①錯誤,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強調的是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而不是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新的發展方式既要克服現有模式的不足,又要繼承和保留其優點,故④排除。

  3.南宋詩人楊萬里寫道:“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下列與這首詩蘊含的哲學思想相同的是***  ***

  ①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②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③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A 本題考查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材料中大山對小溪的阻攔,比喻發展過程中的磨難,最終小溪衝出大山,比喻新事物不可戰勝。①②都比喻的是新事物不可戰勝,事物是不斷髮展的,故當選。③說明的是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④暗指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均排除。

  4.[2014·廣東十校聯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下列與此詩句哲理相近的是***  ***

  A.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千里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

  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解析:C 材料體現了事物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C蘊涵哲理與此一致應入選;A體現的是角度不同,人們的認識不同,排除;B體現了強烈的愛國熱情,D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都不符合題意。

  5.[2014·江西新餘、宜春聯考]“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  ***

  ①事物發展的過程在時間上具有持續性  ②事物的發展是絕對靜止與相對運動的統一 ③事物發展是其在運動形式、結構等方面的更新  ④世界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②④選項觀點錯誤,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運動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故排除。恩格斯強調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就是強調事物發展在時間上的前後延續,在內容形式上的更新變化,故①③入選。

  6.[2014·南京調研]植物有許多“過人之處”,巖縫裡的松柏、雪山之巔的雪蓮、沙漠深處的紅柳,環境的惡劣往往錘鍊出它們無與倫比的堅忍性格和頑強精神。這體現了***  ***

  A.事物的特質是由外部環境決定的

  B.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C.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D.自然界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解析:C 惡劣的環境是松柏、雪蓮、紅柳堅韌性格和頑強精神形成的外部條件,是外因,而它們自身的特點是形成這種性格和精神的根本原因,即內因起決定作用,C正確;事物的特質由內因決定,外部環境只起影響作用,A錯誤;B、D與題意不符。

  7.[2014·浙西、浙北聯考]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漫畫《羨慕》中雙方改變處境的努力最終失敗的原因有 ***  ***

  ①只注意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而忽視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發展的曲折性,而忽視其前進性 ③只注意願望與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視其鬥爭性 ④只注意願望與效果的鬥爭性,而忽視其同一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A 漫畫中的雙方只“羨慕”對方,茫然行動,不考慮結果,只看到了前進性,而忽視了曲折性,①入選,②排除;雙方注重了願望與結果的一致性,而沒有慎重分析其對立性,③符合題意,④排除。本題為漫畫分析題,準確理解漫畫寓意是解題的關鍵。

  8.[2014·長治二中練考]下列選項與下圖漫畫所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

  A.從時間上看,改革會使人人受益,但它不是一首田園詩,它常伴隨眼淚和痛苦

  B.只有一次次前仆後繼,才能鋪就從不可能到無限可能的路基

  C.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D.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多的夢想面對未來

  解析:B 根據題意,漫畫揭示量變與質變的關係,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後要抓住機遇,實現質變。A選項蘊含的哲理是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故排除。B選項觀點就是量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故入選。C選項體現運動與靜止的統一,故排除。D選項觀點與題意無關,如何對待過去和未來沒有體現哲理,故排除。

  9.[2014·晉江檢測]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網友接下句道:“世上本沒有堵的路,開的車多了,便有了堵的路。”兩句話形象地告訴我們***  ***

  ①隨著條件的改變,事物聯絡的性質、方式也要發生變化

  ②我們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③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 ④沒有質變就沒有新的量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題材料中,“路”和“堵路”的形成條件,說明聯絡是多樣的,是有條件的,隨著條件的改變,聯絡的性質、方式也要發生變化,故①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題中材料“走的人多了,便成了……”、“開的車多了,便有了……”說明量變是質變的基礎和前提,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故③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②④兩項不符合題意,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C項。

  10.[2013·杭州模擬]下面名言與漫畫蘊涵哲理相同的是***  ***

  A.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B.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C.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

  D.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禮記》***

  解析:A 本題漫畫中“匆匆落地的果子一定苦澀”是因為沒有經過充分的量的積累,這說明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做好量的積累。A項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關係,符合題意,可以入選;B、C兩項強調的是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不合題意,不能入選;D項強調的是自我修養的重要性,與題意不相符合,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A項。

  11.[2014·鹽城期中]原創,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最強律動,也是一個民族形象的最集中呈現。原創萎靡,蓋因社會浮躁、急功近利所致。曹雪芹如果有幾家出版社催稿,恐怕不可能將一部《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司馬遷隱忍半生,僅為一部《史記》,因此字字飽蘸血淚,句句蘊含深情。這表明***  ***

  ①質變要通過量的積累才能夠實現  ②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③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變,要注重量的積累  ④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到質變,不斷迴圈往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A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事物的發展要經過量的積累,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的飛躍,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故①②正確;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故③錯誤;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而不是迴圈往復,故④錯誤。本題答案選A。

  12.[2014·開封定位考試]有專家指出:人為型空氣汙染***工業排放和尾氣排放等***是霧霾天氣的重要成因,對此,需要綜合手段,實現多項汙染物協同減排,減少汽車出行,倡導每人少開一天車,大家共同努力,共建綠色家園。這體現了***  ***

  ①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各方面協同減排  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共創綠色家園 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踐行環保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④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性質,抓住環境治理的關鍵環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需要綜合手段,實現多項汙染物協同減排”體現了立足全域性,堅持用整體的觀點看問題,說明要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①正確;“每人少開一天車”說明了要從小事做起,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③正確,選A。②與題意無關;④錯誤,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13.[2014·青島二中階段性檢測]不斷地嘗試失敗,於是你積累了經驗;不斷嘗試成功,於是你積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積累,迸發,再積累,再迸發,最終實現完善的自我。這段話所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①事物發展是通過質變實現的,質變比量變更重要

  ②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

  ③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④只要注重量的積累,就一定能實現質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②③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題中積累就是量變,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題中嘗試失敗最終完善自我,體現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故入選。①④選項觀點錯誤,事物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質變和量變都很重要,注重量的積累有可能實現質變,但不必然發生質變,故排除。

  14.[2014·杭州高階中學月考]下圖是國家標準委對酒後駕駛、醉酒駕駛的界定標準***以100 mL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依據***。由此圖可知***  ***

  ①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②事物的發展是質變對量變的替代  ③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的發生 ④醉與非醉之間並沒有明確標準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B 材料中是國家標準委對酒後駕駛、醉酒駕駛的界定標準,可以發現血液含有不同的酒精量是界定酒後駕駛和醉酒駕駛的標準。因此題肢④說醉與非醉之間並沒有明確標準錯誤,故排除;題肢②不符合題意,故排除。題肢①③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

  15.[2014·濟南外國語學校質檢]“將腳步放慢一點,我們才能盡情領略滿天的星斗;將腳步放慢一點,我們才能潛心閱讀經典中的智慧;將腳步放慢一點,我們才能聽到別人的心聲。”面對當前快節奏的生活壓力,這種對生活的感悟與下列選項中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

  A.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B.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C.把握分寸,過猶不及 D.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解析:C 根據題意,題中放慢一點,就是在不想發生質變的時候,就要控制好量變,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分寸,過猶不及體現了適度原則,故C入選。A選項體現角度立場觀點不同,認識不同,與題意不符,故排除。B選項體現關鍵部分決定整體,與題意不符,故排除。D選項體現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係,要立足整體和長遠,與題意不符,故排除D。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人類最偉大的思想,盡在書中。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沒有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閱讀事關全民素質和文化強國的問題。調查顯示,中國人年均讀書量為4.5冊,日本為40冊,以色列為64冊,目前很多國家都已對閱讀進行立法,如美國《卓越閱讀法》,韓國《讀書振興法》等。報告首次將全民閱讀戰略寫入黨的政治報告,據報道,我國全民閱讀立法也已列入2014年國家立法工作計劃。

  “閱讀立法”在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同看法。贊成者認為將閱讀提升到國家巨集觀戰略的層面,有利於提升我國國民閱讀水平。反對者則稱閱讀水平提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希望通過立法使其畢其功於一役並不現實,且真正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請你站在其中一方立場上,運用唯物辯證法相關知識闡明其理由。

  解析:結合材料反映的資訊,從贊成者的角度看,“閱讀立法”有利於提升我國國民閱讀水平體現了聯絡的觀點,將閱讀提升到國家巨集觀戰略的層面是立足全域性的表現,體現了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從反對者的角度看,閱讀需要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體現了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人們對閱讀立法的認識還需要一個過程,實施起來不會一帆風順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答案:贊成者:①事物是普遍聯絡的,要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閱讀立法”有利於提升我國國民閱讀水平,實現文化強國的目標;②在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中,整體統率部分,將閱讀提升到國家巨集觀戰略的層面是立足全域性的表現,有利於實現最優目標。

  反對者:①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閱讀需要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們對閱讀立法的認識還需要一個過程,實施起來不會一帆風順。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3D列印技術是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它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一層又一層的多層列印方式,來構造物件。3D列印,就是在普通的二維列印的基礎上再加一維。印表機先像普通列印一樣在一個平面塑料、金屬等粉末狀材料打印出一層,然後再將這些可黏合的列印層一層一層的粘起來。通過每一層不同的“圖形”的累積,最後就形成了一個三維物體。

  3D列印與傳統的通過模具生產有很大的不同,3D列印最大的優點是無需機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從計算機圖形資料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從而極大地縮短產品的研製週期,提高生產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實際上,3D列印的概念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隨後3D列印便開始在實驗室萌芽。慢慢的,3D技術開始運用在醫療模型、建築模型等行業,被應用在更廣泛的領域。

  這項技術最近實在很火熱,不過現在3D列印技術還不夠成熟,材料特定、造價高昂,打印出來的還都處於模型階段,也就是說真正用於生活應用的還並不多,但3D列印技術的前景很好,未來將有可能得到普及,進入我們的生活。

  材料是怎樣體現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的?

  解析:本題屬於《生活與哲學》中體現類試題,相對比較簡單,材料資訊指向明確,需要圍繞辯證法的發展觀進行思維,組織答案。解答此題,要求學生審清題意,吃透哲學原理,解題步驟為原理+材料,得分關鍵詞為:發展具有普遍性、發展的實質、發展的狀態、發展的趨勢和途徑。

  答案:①發展具有普遍性。3D技術從上世紀出現,到今天進入人們的生活,體現了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②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3D技術具有以往技術所沒有的優點,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上升。③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3D技術現在還不成熟,但前景很好,體現了這一點。④事物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3D列印技術通過一層層累積,最後獲得理想物質,體現了量變和質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