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篇一

  一、用形象生動的數學語言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

  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是一名出色的語言學家,數學相對語文而言缺乏人文性,數學教師更應該注重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到數學也平易近人。

  二、直觀教學,化難為易

  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和學習積累都比較缺乏,教師必須依據教學的內容,恰當的演示直觀材料,讓學生獲得感知,作為形成科學概念的基礎,直觀教學一方面以其形象吸引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從而樹立他們的信心,提升學習興趣。

  三、享受成功,樹立信心

  心理研究表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加與掌握知識的愉悅感,乃是喚起學生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小學生特點之一是活潑好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認知活動,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創設師生情感紐帶,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要想使你的學生都喜歡你的數學課,必須讓你的學生喜歡你這個數學老師。讓學生喜歡無外乎用愛去感染每一位學生。

  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篇二

  一、聯絡生活,誘發學習興趣

  1.教學語言生活化。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巧妙地運用生活化、情趣化、童真化的語言感染學生。如課題的設計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從“人文化和生活化”的角度去提示:學習“時分的認識”變成“我家的小鬧鐘”;學習“人民幣”變成“我和媽媽逛超市”等等。

  2.教學內容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數學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這樣的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對小學生而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利用現實的內容來誘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學習“周長”時,可以帶領學生到室外的花園附近看一看,觀察一下花園的形狀,繞花園走幾圈,算一算花園的周長以及我們走了多長的路。

  二、優化設計,保持學習興趣

  1.優化匯入設計。教師要抓住兒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可採用“謎語匯入法”、“故事匯入法”、“情境匯入法”、“談話匯入法”、“多媒體匯入法”等等。

  2.優化教法設計。通過情境創設、啟發誘導、適當點撥、放手“捕魚”等策略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控。如教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例題時,為了使學生自己得出“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從這個數裡減去這兩個數的和”,可以改變教材的一例一練一小組的編排思路,通過一組訓練與思考歸納出減法的運算性質,這樣學生就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

  3.優化學法設計。要鼓勵學生敢提問、善提問,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從“學答”向“學問”轉變,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好,不同的解題方法也罷,教師要及時予以肯定,並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讓學生進行評價。

  4.優化練習設計。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做到難易適中,體現多樣性、層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的原則。

  三、多元評價,鞏固學習興趣

  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我們要用多元的評價標準和手段來激勵學生,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心理狀態下把對數學學習的需要昇華為一種內在的需求。對學困生要特別關注、關心,對他們寄予希望和期待,學習上要對他們“多鼓勵,樹信心,低起點,教方法,快反饋,速評價”,給他們創設更多表現自我和獲取成功的機會。

  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篇三

  ***1***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要求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日常活動中,學習興趣是關鍵,我們就需要以此為原則來不用該年齡階段的知識去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說,現在小學階段,小學奧數比賽已經非常流行了。這些所謂的奧數競賽,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範圍。但這在校園裡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風尚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使他們發出“數學難”的呼聲。這樣的學習榜樣當然值得肯定,但不適宜在推廣而後實施,也不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2***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結合社會的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雙重因素。那麼,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主要是要聯絡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感覺到好玩和有成效。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又有了繼續學習的慾望和興趣,為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

  以根本原則為基礎,以具體措施為方法來有針對性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

  ***1***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

  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為基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體驗

  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並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所以說,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後進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學生都會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積極表揚和鼓勵

  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和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榮譽感,所以,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特別是,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4***趣味性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活動.首先是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其次,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儘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並通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