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知識要點

  管理學是管理學專業的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那麼你對管理學知識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一、

  ***1*** 組織是指肩負特定使命的人們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組成的有機整體。“組織”作為動詞是指把人、財、物、時間和資訊等資源科學合理地加以安排,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或整體性。

  ***2*** 管理的意義——①管理使保證作業活動順利進行而實現組織目標的手段;②管理的重要性伴隨著組織規模的擴大和作業活動的複雜化而愈益明顯;③先進的管理和科學技術一起構成了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這部“車子”的“兩個車輪”;④科學技術使第一生產力,管理是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所以管理科學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3*** 管理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到既定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包含四層含義:①管理是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的,是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過程;②管理工作的過程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連續進行的活動構成的;③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從效率和效果兩個方面來評價;④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展開的。

  ***4*** 管理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①管理有其內在規律,來自實踐並被證明是一門系統的科學;②管理工作要求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發揮創造性;管理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③自然屬性即管理與生產力相聯絡的屬性;④社會屬性即管理與生產關係相聯絡的屬性。

  ***5*** ①法約爾提出的管理理論被成為一般管理理論或組織管理理論,他將工業企業中的各種活動分成六大類: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和管理活動。②法約爾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職能,認為管理活動包括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五個職能***要素***。③法約爾提出了有效管理的十四條原則,包括分工、權責對等、統一指揮和統一領導、合理報酬、集權、團結精神等。

  ***6*** 韋伯及其理論:①行政組織理論強調組織活動要通過職務或職位而不是個人或世襲地位來設計和運作,後人稱韋伯為“組織理論之父”。②他認為理想的行政組織應當以合理和合法的權力作為組織的基礎,而傳統的組織則以世襲的權力和個人的超凡權力為基礎。

  ***7*** 定量管理的核心是把運籌學、統計學、電子計算機等科學知識及技術用於優化管理決策和提高組織效率。定量管理的主要特點:①力求減少決策中的個人主管判斷的成分,依靠決策程式和數學模型,使決策科學化;②各種可行方案均以效益高低作為評判的依據;③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作為輔助的決策手段。

  ***8*** 系統管理思想認為:①組織是一個系統,由相互依存的眾多要素組成;②組織是一個開放系統,即與周圍環境產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9*** 權變管理思想的要點:①權變管理思想是系統管理思想向具體管理行動的延伸與應用;②所謂“權變”就是相機而動、因地制宜、隨機應變的意思;③強調管理者在採取管理行動時,需要根據具體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採取相應不同的管理方式;④認為組織的管理者應根據其所處內外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⑤認為人的本性時後天形成的;⑥管理方法:理治+法治=綜合治理。

  ***10*** 管理人員需要具備三種基本技能:①技術技能——指使用某一專業領域內有關程式、技術和知識完成組織任務的能力,如工程師、會計師、推銷員工所具備的能力;②人際技能——指與處理人事有關的技能,即能理解、激勵他人並與他人共事的能力,如領導能力、影響能力、協調能力;③概念技能——指綜觀全域性、認清為什麼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業與環境相互影響之複雜性的能力,包括理解事物相互關聯性從而找出關鍵影響因素的能力、確定與協調各方面關係的能力,通俗地說就是出主意、出思想、出觀念、出點子和做決策的能力。基層管理人員主要需要技術技能和人際技能,而中層管理人員幾乎同等需要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最高層管理人員尤其需要具有較強的概念技能。

  ***11*** 計劃職能——①計劃是對組織未來活動如何進行的預先策劃;任何由組織的集體活動都要有計劃;無論是資本主義企業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企業,都要靠計劃來指導經營管理活動;沒有計劃,企業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②計劃工作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研究活動條件,包括內部能力研究和外部能力研究;制定經營決策,指在經營活動條件的基礎上,根據這種經營條件所揭示的環境變化可能提供的機會或造成的威脅,以及組織在資源擁有和利用上的優勢和劣勢,確定組織在為了某個時期內活動的總體目標和方案;編制行動計劃,即將決策目標從時間上和空間上分解到組織的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對每個單位、每個成員的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12*** 組織職能——①組織職能是把企業中的人力、物力、財力從生產經營的分工協作上,從上下、左右、內外關係上,從時間、空間、資訊的聯結上科學合理地組織起來,使之得到合理的使用;②組織的作用:組織是實現目標、完成計劃的保證;計劃的順利實現,需要組織中的各個單位、各個成員在工作上形成合理的分工協作關係;組織要完成設計組織結構、配備人員、執行組織和變革組織等工作。

  ***13*** 領導職能——①領導職能是指利用組織富裕的權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揮、影響和激勵組織成員,使其成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動過程;②領導工作的任務:為了實現組織目標,不僅要設計合理的組織,把每個成員安排到適當的崗位上,還要努力使每個成員以高昂的士氣、飽滿的熱情投身到組織活動中去;③有效的領導要求管理者在特定的管理環境中,利用優秀的素質,採用適當的方法,針對組織成員的需要和特點採取措施,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其將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14*** 控制職能——①控制職能是指為了保證系統按預定要求運作而進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根據計劃標準檢查監督各部門、各環節的工作,判斷是否發生偏差繼而糾正偏差等。②控制工作的內容包括:制定控制標準、衡量實際工作與標準的偏差、找出偏差產生的原因、採取措施糾正偏差。

  ***15*** 管理的四大職能之間的關係:計劃是目標,組織是保證,領導是關鍵,控制是手段。不同的業務領域內管理職能的內容有差別,不同組織層次在管理職能的重點上也有差別,對管理職能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

  ***16*** ①組織的外部環境,又叫不可控環境,即企業或人力一般無法加以控制的環境,它為企業生存提供條件,也限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政府政策、原材料市場、使用者等。②組織的內部環境,又叫可控環境,如企業的人、財、物、生產能力、生產進度、產品質量等,是企業或人力可以控制的環境。

  ***17*** ①組織的一般環境***又叫大環境***主要由政治和法律、社會文化、經濟、技術、自然等五大因素構成。②組織的特殊環境包括供應商、顧客、競爭對手、政府機構及特殊利益集團等。

  ***18*** 組織環境的特徵:①不確定性;②成長性;③競爭性;④合作性。

  ***19*** ①產品生命週期***也叫產品壽命週期***,是指某種產品從完成試製投入市場開始,直到最後被淘汰而退出市場所經歷的過程。②產品生命週期可分為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

  ***20*** 美國學者波特提出的關於影響行業競爭結構與競爭強度的五個主要因素:①行業內②現有競爭者;③潛在競爭者;④替代品製造商;⑤供應商;⑥顧客。

  二、

  ***21*** 影響企業進入某個行業的難易程度的因素:①該行業內現有企業可能做出的反應;②由行業特點決定的五個因素:規模經濟、產品差別、領導企業的優勢、資源壟斷、政府特許准入政策。

  ***22*** ①決策是組織或個人為實現某種目的而對未來一定時期內有關活動的方向、內容、方式的選擇或調整的過程。②評價決策工作是否有效的主要標準有:決策質量或合理性、決策的時效性、決策的可接受性、決策的經濟性、決策的社會性。

  ***23*** 決策的六個過程:①發現問題;②確定目標;③擬定方案;④比較和選擇方案;⑤執行方案;⑥檢查處理。

  ***24*** 影響決策的主要因素:①環境;②組織文化;③過去的決策;④決策者對風險的態度;⑤決策的時間緊迫性。

  ***25*** 評價、選擇決策方案的方法:①確定型決策選擇法;②風險型決策選擇法;③非確定型決策選擇法。

  ***26*** 非確定性決策是指人們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自然狀態或者所帶來的結果無法做出明確估計,即各種自然狀態或結果產生的概率也無法明確,只能根據主觀選擇的原則進行方案選擇。①樂觀原則——即“大中取大”法,決策者再決策時根據每個方案在未來可能取得的最大收益值,比較後選出帶來最大收益方案作為實施方案;②悲觀原則——即“小中取大”法,決策者根據每個方案在最差的自然狀態下的收益值,比較後選出最大收益方案作為實施方案;③折衷原則——決策者認為要在樂觀和悲觀兩種極端中求得平衡;④最大後悔值法——力求使每一種方案選擇的最大後悔值達到儘量小的決策方法。

  ***27*** 計劃是關於組織未來的藍圖,是組織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目標和實現目標途徑的策劃與安排。

  ***28*** 計劃的作用:①為組織的穩定發展提供保證;②明確組織成員行動的方向和方式;③為組織資源的籌措和整合提供依據;④為檢查與控制組織活動奠定基礎。

  ***29*** 計劃的前提條件:①外部和內部前提條件;②定量和定性條件;③可控和不可控條件。

  ***30*** 計劃工作的過程:①收集資料;②確定目標和行動計劃;③分解目標;④綜合平衡;⑤編制並下達執行計劃。

  ***31*** 組織設計是對組織開展工作和實現目標所必需的各種資源進行安排,以便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把工作所需的各方面力量有效組合在一起的管理過程。組織設計的任務是:①職務分析與設計;②部門劃分與層次設計;③結構形成。

  ***32*** 組織設計的原則:①目標至上,職能領先的原則;②管理幅度原則;③統一指揮原則;④責權對等原則;⑤因事設職和因人設職相結合的原則

  ***33*** ①組織機構系統圖***組織結構圖***,它一般以樹形圖的形式簡潔明瞭地展示組織內的機構構成及主要職權關係。②職位說明書,它規定了某一職位的工作內容、職責和職權,與組織中其他職務或部門的關係,以及該職務擔任者所必須具備的任職條件等。

  ***34*** 管理幅度是指主管直接領導的下屬數量。有效管理幅度的大小受管理者本身素質與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工作內容和性質、工作條件及工作環境的影響。

  ***35*** ①集權——決策權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高層管理職位;②分權——決策權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在較低管理層次職位。

  ***36*** 影響集權和分權的因素:①經營條件和業務活動性質;②組織的規模空間和分佈廣度;③決策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素質;④對方針、政策一致性的要求和現代控制手段的使用情況;⑤組織的歷史和領導者個性的影響。

  ***37*** 過分集權的弊端:①降低決策質量和速度;②降低組織的適應能力;③使高層管理者陷入日常事務中,難以集中精力處理重大問題;④降低組織成員的工作熱情。

  ***38*** 分權的途徑:①改變組織設計中對管理許可權的制度分配;②促成主管人員在工作中充分授權。

  ***39*** 分工又叫專業化分工,是把複雜的工作、工程按專業化原則分解為較細工作的做法。專業化分工是社會化大生產的標誌,①它的優點:熟能生巧、降低成本;熟能生巧、提高效率和效益。②它的缺點:帶來本位主義;工作單調乏味,影響工作熱情,引起工作效率下降;辦事手續繁瑣複雜,增加了協調成本。

  ***40*** ①正式組織——是指具有法人地位的有計劃、有目的、有機構人員的組織,正式組織具有目的性、正規性、穩定性等特徵。②非正式組織——正式組織中某些小群體成員由於工作性質相近、社會地位相當,對某些具體問題的認識基本一致、觀點基本相同或性格、業餘愛好、感情相投,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彼此共同接受並遵守的行為規則,從而使原來鬆散、隨即形成的群體。

  ***41*** 非正式組織的作用——①積極作用:滿足心裡需要;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提高員工的合作精神;改善正式組織的工作情況。②消極作用:如果非正式組織的目標與正式組織的目標發生衝突,則可能對正式組織的工作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會束縛其成員的個人發展;影響正式組織的變革過程,造成組織創新的惰性。

  ***42*** 常見的組織形式:①直線制;②職能制;③直線職能制;④事業部制;⑤矩陣組織形式;⑥企業集團組織形式。

  ***43*** 人員配備的主要內容:①確定人員需求量;②選配人員;③制定和實施人員培訓計劃;④人員考評。人員配備的主要原則是:因事擇人、因材施用、動態平衡。

  ***44*** 領導職能的含義:①領導者一定要與被領導群體或組織中的人員發生聯絡;②權力在領導者和其他成員中不是相等的;③領導者能夠對被領導者產生各種影響;④領導行為的目的是影響被領導者,使之為實現組織目標做出努力和貢獻。

  ***45*** 領導作用的具體表現:①溝通協調作用;②指揮引導作用;③激勵鼓勵作用。

  ***46*** 領導正確用權的原則:①慎重用權;②公正用權;③例外處理。

  ***47*** 領導者的素質:①政治素質:包括思想觀念、價值體系、政策水平、職業道德、工作作風等;②業務素質:掌握;③;④;⑤。

  ***48*** 經濟人假設——一切行為由經濟利益和經濟因素決定的人,稱為經濟人。經濟人的特點:①人按一種合乎情理的精打細算的方式行事。②人的行為是由經濟因素激發和推動的。③個人在組織中處於被動的、受控制的地位。④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蘿蔔”加“大棒”。

  ***49*** 社會人假設——一切行為的目的是滿足社會需要的人,稱為社會人。社會人的特點:①人的行為受社會需要的激發。②集體夥伴的社會力量比上級主管的控制更加重要。③管理要著眼於關心和體貼下屬。

  ***50*** 自我實現人假設***XY理論***——XY理論的依據是:人是自我激勵、自我指導、自我控制的。自我實現人的特點:①人可以做到自我激勵、自我指導、自我控制。②人們要求發展和提高自己,期望獲取個人成功。③管理手段:把人作為最重要的資源,提供給人挑戰性的工作,使之得以內在激發。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