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指標分析有哪些內容

  財務指標分析是指總結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分析指標,包括償債能力指標、運營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和發展能力指標。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財務指標分析內容: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是指 企業償還到期債務***包括本息***的能力。償債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分析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一***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 企業 流動資產對 流動負債及時足額償還的保證程度,是衡量企業當前財務能力,特別是 流動資產 變現能力的重要 標誌。

  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分析主要採用 比率分析法,衡量指標主要有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和現金流動負債率。

  1、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 流動資產與 流動負債的比率,表示 企業每元 流動負債有多少 流動資產作為償還的保證,反映了 企業的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 流動負債

  一般情況下, 流動比率越高,反映企業 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因為該比率越高,不僅反映企業擁有較多的 營運資金抵償短期債務,而且表明企業可以變現的資產數額較大, 債權人的風險越小。但是,過高的 流動比率並不均是好現象。

  從理論上講, 流動比率維持在2:1是比較合理的。但是,由於 行業性質不同, 流動比率的實際標準也不同。所以,在分析 流動比率時,應將其與同行業平均流動比率,本 企業歷史的流動比率進行比較,才能得出合理的結論。

  2、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又稱 酸性測試比率,是 企業 速動資產與 流動負債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 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其中: 速動資產= 流動資產- 存貨

  或: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 存貨- 預付賬款- 待攤費用

  計算 速動比率時, 流動資產中扣除 存貨,是因為存貨在流動資產中變現速度較慢,有些存貨可能滯銷,無法變現。至於 預付賬款和 待攤費用根本不具有 變現能力,只是減少 企業未來的 現金流出量,所以理論上也應加以剔除,但實務中,由於它們在 流動資產中所佔的比重較小,計算 速動資產時也可以不扣除。

  傳統經驗認為, 速動比率維持在1:1較為正常,它表明 企業的每1元 流動負債就有1元易於變現的 流動資產來抵償, 短期償債能力有可靠的保證。

  速動比率過低,企業的短期 償債風險較大,速動比率過高,企業在 速動資產上佔用資金過多,會增加 企業投資的 機會成本。但以上評判標準並不是絕對的。

  3、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是 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現金淨流量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它可以從 現金流量角度來反映企業當期償付 短期負債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淨流量÷年末流動負債

  式中 年經營現金淨流量指一定時期內,由 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及 現金等價物的流入量與流出量的差額。

  該指標是從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動態角度對 企業實際 償債能力進行考察。用該指標評價 企業 償債能力更為謹慎。該指標較大,表明 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 現金淨流量較多,能夠保障企業按時償還到期債務。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則表示企業 流動資金利用不充分,收益能力不強。

  ***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 企業償還 長期負債的能力。它的大小是反映 企業財務狀況穩定與否及安全程度高低的重要標誌。其分析指標主要有四項。

  1、 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又稱 負債比率,是 企業的 負債總額與 資產總額的比率。它表示 企業 資產總額中, 債權人提供資金所佔的比重,以及企業資產對 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 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資產負債率高低對 企業的 債權人和所有者具有不同的意義。

  債權人希望負債比率越低越好,此時,其債權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對所有者而言,最關心的是 投入資本的 收益率。只要 企業的 總資產收益率高於借款的 利息率,舉債越多,即負債比率越大,所有者的 投資收益越大。

  一般情況下, 企業 負債經營規模應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負債比重應掌握在一定的標準內。

  2、 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是指負債總額與 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是 企業財務結構穩健與否的重要 標誌,也稱 資本負債率。其計算公式為:

  負債與 所有者權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該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權益對 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即在 企業清算時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該指標越低,表明 企業的 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擔的風險越小,但企業不能充分地發揮負債的 財務槓桿效應

  3、 負債與有形淨資產比率

  負債與有形 淨資產比率是負債總額與有形淨資產的比例關係,表示 企業有形淨資產對 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負債與有形 淨資產比率=***負債總額÷有形淨資產***×100%

  有形 淨資產=所有者權益- 無形資產- 遞延資產

  企業的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一般難以作為償債的保證,從 淨資產中將其剔除,可以更合理地衡量企業清算時對 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該比率越低,表明 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4、 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又稱為已獲利息倍數,是 企業 息稅前利潤與 利息費用的比率,是衡量企業償付負債利息能力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利息保障倍數=稅息前利潤÷ 利息費用

  上式中,利息費用是指本期發生的全部 應付利息,包括 流動負債的利息費用,長期負債中進入損益的利息費用以及進入 固定資產原價中的資本化利息。

  利息保障倍數越高,說明 企業支付利息費用的能力越強,該比率越低,說明 企業難以保證用經營所得來及時足額地支付負債利息。因此,它是企業是否 舉債經營,衡量其 償債能力強弱的主要指標。

  若要合理地確定 企業的利息保障倍數,需將該指標與其它企業,特別是同行業平均水平進行比較。根據穩健原則,應以指標最低年份的資料作為參照物。但是,一般情況下,利息保障倍數不能低於1。

  財務指標分析內容:營運能力分析

  營運能力分析是指通過計算 企業資金週轉的有關指標分析其資產利用的效率,是對 企業管理層管理水平和資產運用能力的分析。

  ***一***應收款項週轉率

  應收款項週轉率也稱應收款項週轉次數,是一定時期內商品或產品 主營業務收入淨額與平均應收款項餘額的比值,是反映應收款項週轉速度的一項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應收款項 週轉率***次數***= 主營業務收入淨額÷平均應收帳款餘額

  其中:

  主營業務收入淨額=主營業務收入- 銷售折讓與折扣

  平均應收帳款餘額=***應收款項年初數+應收款項年末數***÷2

  應收款項週轉天數=360÷ 應收帳款週轉率

  =***平均應收帳款×360***÷主營業務收入淨額

  應收帳款包括“ 應收賬款淨額”和“ 應收票據”等全部賒銷賬款。應收賬款淨額是指扣除 壞賬準備後的餘額,應收票據如果已向銀行辦理了貼現手續,則不應包括在應收帳款餘額內。

  應收帳款週轉率反映了 企業應收帳款變現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週轉率越高表明:***1***收帳迅速,賬齡較短;***2***資產流動性強, 短期償債能力強;***3***可以減少收帳費用和 壞帳損失,從而相對增加企業 流動資產的投資收益。同時藉助應收帳款週轉期與企業信用期限的比較,還可以評價購買單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業原訂的 信用條件是否適當。

  但是,在評價一個 企業應收款項 週轉率是否合理時,應與同行業的平均水平相比較而定。

  ***二***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率也稱 存貨週轉次數,是 企業一定時期內的 主營業務成本與存貨平均餘額的比率,它是反映企業的存貨週轉速度和銷貨能力的一項指標,也是衡量企業 生產經營中存貨營運效率的一項綜合性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存貨週轉率***次數***= 主營業務成本÷存貨平均餘額

  存貨平均餘額=***存貨年初數+存貨年末數***÷2

  存貨週轉天數=360÷存貨週轉率

  =*** 平均存貨×360***÷主營業務成本

  存貨週轉速度快慢,不僅反映出 企業採購、出錯、生產、銷售各環節管理工作狀況的好壞,而且對企業的 償債能力及 獲利能力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一般來說, 存貨週轉率越 高越好,存貨週轉率越高,表明其變現的速度越快,週轉額越大,資金佔用水平越低。 存貨佔用水平低,存貨積壓的風險就越小, 企業的 變現能力以及 資金使用效率就越好。但是 存貨週轉率分析中,應注意剔除 存貨計價方法不同所產生的影響。

  ***三***總資產週轉率

  總資產週轉率是 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淨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它可以用來反映 企業全部資產的利用效率。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週轉率=主營業務收入淨額÷ 平均資產總額

  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資產平均佔用額應按分析期的不同分別加以確定,並應當與分子的主營業務收入淨額在時間上保持一致。

  總資產週轉率反映了 企業全部資產的使用效率。該 週轉率高,說明全部資產的經營效率高,取得的收入多;該週轉率低,說明全部資產的經營效率低,取得的收入少,最終會影響 企業的盈利能力。 企業應採取各項措施來提高企業的資產利用程度,如提高 銷售收入或處理多餘的資產。

  ***四***固定資產週轉率

  固定資產週轉率是指 企業年銷售收入淨額與 固定資產平均 淨值的比率。它是反映 企業固定資產週轉情況,從而衡量固定資產利用效率的一項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週轉率=主營業務收入淨額÷固定資產平均 淨值

  固定資產平均 淨值=***期初固定資產淨值+期末固定資產淨值***÷2

  固定資產週轉率高,不僅表明了 企業充分利用了固定資產,同時也表明企業 固定資產投資得當,固定資產結構合理,能夠充分發揮其效率。反之,固定資產週轉率低,表明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產成果不多, 企業的 營運能力欠佳。

  在實際分析該指標時,應剔除某些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固定資產的 淨值隨著折舊計提而逐漸減少,因 固定資產更新,淨值會突然增加。另一方面,由於折舊方法不同, 固定資產淨值缺乏可比性。

  財務指標分析內容: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 企業資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體現為企業收益數額的大小與水平的高低。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可從一般分析和社會貢獻能力分析兩方面研究。

  ***一***企業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可以按照會計基本要素設定 銷售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 資產利潤率、 自有資金利潤率和 資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標,藉以評價 企業各要素的盈利能力及資本保值增值情況。

  1、 主營業務毛利率

  主營業務毛利率是銷售毛利與主營業務收入淨額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毛利率=銷售毛利÷主營業務收入淨額×100%

  其中:

  銷售毛利= 主營業務收入淨額-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毛利率指標反映了產品或商品銷售的初始獲利能力。該指標越高,表示取得同樣銷售收入的 銷售成本越低, 銷售利潤越高。

  2、 主營業務利潤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是 企業的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淨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利潤率=利潤÷主營業務收入淨額×100%

  根據利潤表的構成, 企業的利潤分為: 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 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四種形式。其中 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包含著非銷售利潤因素,所以能夠更直接反映銷售獲利能力的指標是主營業務利潤率和 營業利潤率。通過考察主營業務利潤佔整個利潤總額比重的升降,可以發現 企業經營理財狀況的穩定性、面臨的危險或可能出現的轉機跡象。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一般要計算主營業務利潤率和 主營業務淨利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反映了每元主營業務收入淨額給 企業帶來的利潤。該指標越大,說明 企業經營活動的盈利水平較高。

  主營業務毛利率和主營業務利潤指標分析中,應將 企業連續幾年的 利潤率加以比較,並對其盈利能力的趨勢作出評價。

  3、 資產淨利率

  資產淨利率是 企業淨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它是反映 企業資產綜合利用效果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資產淨利率=淨利潤÷平均資產總額

  平均資產總額為期初資產總額與期末資產總額的平均數。資產淨利率越高,表明 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率越好,整個企業盈利能力越強,經營管理水平越高。

  4、 淨資產收益率

  淨資產收益率,亦稱淨值報酬率或 權益報酬率,它是指 企業一定時期內的淨利潤與 平均淨資產的比率。它可以反映投資者投入企業的 自有資本獲取淨收益的能力,即反映投資與報酬的關係,因而是評價 企業資本經營效率的核心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 平均淨資產×100%

  ***1***淨利潤是指 企業的稅後利潤,是未作如何分配的數額。

  ***2*** 平均淨資產是 企業年初所有者權益與年末所有者權益的平均數,平均淨資產=***所有者權益年初數+所有者權益年末數***÷2。

  淨資產收益率是評價 企業自有資本及其積累獲取報酬水平的最具綜合性與代表性的指標,反映 企業資本營運的綜合 效益。該指標通用性強,適用範圍廣,不受行業侷限。在我國 上市公司業績綜合排序中,該指標居於首位。通過對該指標的綜合 對比分析,可以看出 企業獲利能力在同行業中所處的地位,以及與同類企業的差異水平。一般認為, 企業淨資產收益率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運營 效益越好,對 企業投資人、 債權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5、 資本保值增值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是 企業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與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表示 企業當年資本在企業自身努力下的實際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財務效益狀況的輔助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

  該指標反映了投資者投入 企業資本的保全性和增長性,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的 資本保全狀況越好,所有者的權益增長越好, 債權人的債務越有保障,企業發展後勁越強。一般情況下,資本保值增值率大於1,表明所有者權益增加, 企業增值能力較強。但是,在實際分析時應考慮 企業利潤分配情況及 通貨膨脹因素對其的影響。

  ***二***社會貢獻能力分析

  在現代經濟社會, 企業對社會貢獻的主要評價指標有兩個:

  1、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率是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它反映了企業佔用 社會經濟資源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大小, 是社會進行資源有效配置的基本依據。其計算公式為:

  社會貢獻率 =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 工資***含 獎金、 津貼等 工資性收入*** 、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 社會福利 支出、利息支出淨額、應交或己交的各項稅款、附加及福利等。

  2、 社會積累率

  社會積累率是 企業上交的各項 財政收入與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上交的財政 收入總額包括企業依法向財政交納的各項 稅款,如: 增值稅、 所得稅、 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其他稅款等。

  發展能力分析

  發展能力是 企業在生存的基礎上, 擴大規模, 壯大實力的 潛在能力。在分析 企業 發展能力時, 主要考察以下指標:

  1、銷售 ***營業***增長率

  銷售 ***營業*** 增長率是指 企業本年銷售 ***營業*** 收入增長額同上年銷售 *** 營業*** 收入總額的比率。這裡, 企業銷售***營業*** 收入, 是指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銷售 ***營業*** 增長率表示與上年相比, 企業銷售 ***營業*** 收入的增減變化情況, 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增長率=本年銷售增長額÷上年銷售總額=***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總額

  該指標是衡量 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標誌, 也是 企業擴張增量和存量資本的重要前提。不斷增加的銷售 ***營業*** 收入, 是 企業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條件, 世界500 強就主要以銷售收入的多少進行排序。該指標若大於零, 表示 企業本年的銷售 ***營業*** 收入有所增長, 指標值越高, 表明增長速度越快, 企業市場前景越好;若該指標小於零, 則說明企業或是產品不 適銷對路、質次價高, 或是在 售後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 產品銷售不出去, 市場份額萎縮。該指標在實際操作時, 應結合 企業歷年的銷售 ***營業*** 水平、企業市場佔有情況、 行業未來發展及其他影響企業發展的潛在因素進行前瞻性預測, 或者結合企業前三年的銷售 ***營業*** 收入 增長率作出趨勢性分析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