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複習技巧

  高中數學複習課,應在複習基本知識的同時,強化本階段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注重知識的再現和數學思想的培養,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以綱為綱,明晰考試要求

  所謂“綱”,主要指《考試說明》和《教學大綱》。簡單地說,《考試說明》就是對考什麼、考多難、怎樣考這三個問題的具體規定和解說。《教學大綱》則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研究《考試說明》和《教學大綱》,既要關心《考試說明》中調整的內容,又要重視今年數學五種版本《考試說明》的比較。我們可以結合上一年的高考數學評價報告,對《考試說明》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發現命題的變化規律。

  教學和複習中首先要紮實學好基礎知識,並在此基礎上,注意各部分知識在各自發展過程中的縱向聯絡,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絡,理清脈絡,抓住知識主幹,構建知識網路。在總複習中要充分重視主幹知識的支撐作用。全國就讀普通高中的新生已全部使用數學新課程教材,今後數學命題應該更加關注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程序,瞭解使用新課程考生的實際情況;吸收新課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高考數學科考查更加反映數學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要把好方向,就必須吃透《考試說明》,才能少做無用功。

  :以本為本,把握通性通法

  考試中心提出“應更多地從知識網路的交匯點上設計題目,從學科的整體意義、思想含義上考慮問題”的思想。儘管剩下的複習時間已經不多,但我們仍然要注意迴歸課本。只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的知識網路,以不變應萬變。在求活、求新、求變的命題的指導思想下,高考數學試題雖然不可能考查單純背誦、記憶的內容,也不會考查課本上的原題,但對高考試卷進行分析就不難發現,許多題目都能在課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題就是對課本原題的變型、改造及綜合。迴歸課本,不是要強記題型、死背結論,而是要抓綱悟本,對著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選擇一些針對性極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複習,才有實效。

  :以“錯”糾錯,查漏補缺

  這裡說的“錯”,是指把平時做作業中的錯誤收集起來。高三複習,各類試題要做幾十套,甚至上百套。有人把試卷看成是一張一張的網,每次考試都相當於在捕魚。如果發現有魚從漁網上漏掉,就要及時修好漁網,下次捕魚時才不至於有魚再從這個洞裡漏掉。學習知識也是這樣。有的同學做題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做過之後不問對錯就放到一邊。這種做法很不科學。做題的目的是培養能力,是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多數有用的經驗都是從錯誤中總結出來的,因此,發現了錯誤及時研究改正,並總結經驗以免再犯,時間長了就知道做題的時候有哪些方面應引起注意,出錯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

  如果平時做題出錯較多,就只需在試卷上把錯題做上標記,在旁邊寫上評析,然後把試卷儲存好,每過一段時間,就把“錯題筆記”或標記錯題的試卷看一看。在看參考書時,也可以把精彩之處或做錯的題目做上標記,以後再看這本書時就會有所側重。查漏補缺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除了把不同的問題弄懂以外,還要學會“舉一反三”,及時歸納。做一道題你從不同角度想出五種方法,與做五道同類型的題用的時間可能差不多,前者的效果肯定比後者要好得多。高考碰到平時做過的陳題可能性不大,而解題所需的知識、方法和能力要求都不會超出大綱,都會在平時複習中遇到,關鍵是要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