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怎麼學好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不少高一的學習都覺得難以掌握其學習方法。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高一地理必修一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地理必修一學習方法1

  1、類比思維法

  類比思維是通過聯想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把已經熟知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思維經驗與所研究的地理現象、過程相聯絡,找出它們的相似性,並用類似方法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如講到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壓線時,教師只要提示學生與等高線相對比,就可解決這些概念。

  2、聯想思維法

  這是從巳知的地理概念出發,將有關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聯絡起來的思維過程。聯想有“縱比”和“橫比”兩種發散形式。縱比是從地理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進行比較,如地殼的演化史,可比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階段的不同。橫比是由此地理事物與彼地理事物進行比較,如馬達加斯加島的自然帶與我國臺灣自然帶的比較。

  3、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於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瞭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藉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乾涸說”、“擴充套件說”三種假設。

  4、選言排除法

  是指為了找到正確答案,根據現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後通過驗證,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腳的假定,餘下的一種就是正確答案。

  5、形象思維法

  這是人們利用自然形象進行思維的方法。如在進行地圖教學時,由於地圖引起學生形象思維有三種因素:一是空間關係,如地圖的範圍,經緯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脈、河流、島嶼等;三是圖例符號,如地圖上的顏色、等高線、表示城市的圓圈等。通過對地圖的觀察,會從三方面引起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有利於形成學生對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想象,有利於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地理必修一學習方法2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絡,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資訊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佈。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資訊,鍛鍊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象 觀察只能得到區域性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象才能使二者聯絡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範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係?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係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地理必修一學習方法3

  一、重視課堂實效

  從時間上來說,課堂是地理學習的主陣地。聽課. 地理要理解的地方多,有的地方你沒認真聽老師的講解是很難弄明白的,有些地理知識挺抽象.如:太陽高度角,氣候等等。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於活,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積極思考,上課時間有老師的引導,可以少走彎路。學習地理決不能等全部學完後再回頭複習,這樣你是決不會理解課本知識的,你會發現學地理很難。可是如果你把地理當天的內容當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點知識就在你腦子裡更明確一些,日積月累就會培養成為你的地理思維,那麼學習地理就會易如反掌了。

  二、重視地圖,特別是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

  需要說明的是,地圖並不僅僅是貼在牆上的那種政區圖,還有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景觀圖、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資料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高考地理有一句話叫做:無圖不成題。這說明圖的重要性。所以,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大量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象。每一次考試或者練習結束後,都要及時查閱地圖。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看圖。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範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資訊。

  三、注重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一對地理邏輯思維的培養重要的途徑就是能夠把課本的知識內在聯絡串聯起來。比如按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逐步推進的前後聯絡。例子:空氣水平運動產生的根源:太陽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氣或升或降的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空氣密度差異——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空氣水平運動。按地理知識體系的先後順序來聯絡。如地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在許多區域性知識範圍中,也有縱向思路的體現,如從上到下,從老到新的岩層變化等。

  四、哪些內容應成為學習的重點內容

  1、地理基本概念。①能說明某種特點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②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對這類概念特別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

  2、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時空分佈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3、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經濟圖表的繪製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製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等等。

  4、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

  5、收集、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五、重視對習題的回顧、反思與整理

  地理的知識很大一部分是用在題目裡,並不會簡單的直接就知識考知識。沒有在題目裡的活學活用,只會死記硬背的,到頭來還是學不好地理。所以,必須對地理的練習保持一定的量,並進行總結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