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基礎知識

  書本是指裝訂成冊的著作,包括紙質書、絹、,竹簡、羊皮卷等。那麼你對書本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書本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書本演變過程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國就發明了造紙術,紙的發明與改進,促進了書籍的社會生產。大約在一千三百年前,中國又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九百多年前,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一系列重大發明,不但使書籍的社會生產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也使人類文明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是中國民族為人類文明與進步作出的偉大貢獻。

  初期書籍

  人類社會生活需要傳遞資訊和交流思想,在文字未產生之前,人們主要靠語言相互溝通。但語言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而古人便採用結繩、刻木以及簡單的圖形符號等方法來幫助記憶。

  但是,只有文字才能超越時空,準確記錄語言和表達思想。在殷代和西周早期***公元前十三世紀至前十世紀***,人們將占卜卜辭、重要歷史事件等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了甲骨刻辭,青銅銘文,石鼓文字等,這些屬於檔案性質的文獻資料,我們稱之為初期書籍。

  書本產生髮展

  書籍係指那些以傳播知識、介紹經驗、闡述思想、宣傳主張為目的,經過編制或創作,用文字寫、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以此為標準,正規書籍大致出現於春秋末期。相傳孔子刪述《六經》,“韋編三絕”,可見這時已出現了竹木簡的書,此外還有寫在絲織物上的書,稱為“帛書”或“素書”、“縑書”。《墨子》說:“書於竹帛,鏤於金石”,這是對紙書出現以前書籍製作材料的高度概況。

  東漢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造紙技術,加以改進、推廣。東晉時,政府正是下令用紙寫書。紙的產生,導致了書籍製作材料的偉大變革,在中國的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活字書

  北宋慶藩年間***1041-1048***布衣畢昇首先使用泥活字印刷書籍。這一發明,為快速印製書籍創造了條件,是印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畢昇比德國谷騰堡使用相同原理印製的書籍早近四百年。

  元代大德***1297-1307***年間,王楨又發明了木活字,明代還有銅活字出現。 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為西夏文字《大方廣佛華嚴經》。明弘治***1488-1505***年間的華燧會通館,用銅活字印了《宋諸臣奏議》、《錦繡萬花谷》、《容齋隨 筆》等很多書籍。

  清代由於政府的提倡,活字印刷有了更大的發展。雍正朝排印了《古今圖書 整合》,共鑄銅字二十多萬個。乾隆時制定了《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並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是活字印刷發展、普及的一個標誌。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運用,標誌著中國書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資訊時代

  雕版書

  從紙張發明到隋唐時代***公元一世紀至七世紀***,紙書的製作主要靠手寫。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方式員不能適應客觀的需求。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末唐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書籍的發展。唐鹹通九年***868***印製所《 金剛經》為現存最早有確切紀年的印刷品。

  宋代為我國雕版印刷術發展的黃金時代,其雕印的書籍,校、寫、刻、印、紙、墨皆精,反映出宋代的刻版、印刷、造紙、制墨等技術工藝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元代刻書承宋人之風,字型流行趙孟頫剛勁秀逸之體,對明初刻書影響較大。

  明代刻書更為發達。其末期出現的拱花及豆版套印技術,將雕版印刷術推向新的高峰,成為中國印刷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隨著書籍生產材料的不斷變化,書籍的裝幀形式業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紙書出現後,大致流行過卷軸裝、經摺裝、梵夾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多種形式。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