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舞弊論文

  近些年來會計電算化的應用,不但使廣大財務工作者從繁雜的手工賬中解脫出來,而且還將財務的核算帶入了新的篇章。然而伴隨著電子賬的深入發展,會計電算化舞弊現象日益突出。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會計電算化過程中存在的舞弊現象及預防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會計電算化給日常的財務管理帶來一些實用的好處,同時也滋生著電算化舞弊的現象。文章就會計電算過程中對工作的重要性、電算化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種舞弊現象以及如何針對性預防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電算化 重要性 舞弊現象 預防

  一、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的重要性

  ***一***改變了會計資訊系統處理資料的方法。計算機的應用雖然設有改變會計工作的職能,但它卻改變了手工會計資訊系統處理資料的方法。在手工條件下,會計核算工作由許多人共同完成。而使用計算機後,輸入一張原始憑證,計算機就可以按預先設定功能自動進行記賬、彙總、轉賬、編表等一系列工作。

  ***二***改變了會計資訊的質量。會計資訊的質量特徵主要有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時效性等。使用計算機後,提高了會計資訊在上述幾方面的質量會使會計資訊向多種量度單位發展並在使用者需要時迅速檢索出來。

  ***三***改變了會計檔案的保管形式,使用計算機後,會計檔案將以光碟存放為主,紙介質存為輔的方式。兩者在對環境、溫度、溼度、防電磁干擾等儲存技術條件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並且在對歷史資料查詢形式方面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四***改變了會計內部的控制方法和技術。在電算化條件下,對於計算機的使用許可權、輸入原始資料的校驗、資料處理的正確性、資料的儲存等方面都要採用適當的控制措施,並且影響非上機操作的手工勞動控制方法和技術。

  二、電算化舞弊的現象和手段

  ***一***篡改輸入。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計算機舞弊手法,是通過在經濟資料錄入前或錄入期間對資料做手腳以達到舞弊目的。如:第一,虛構業務資料。操作人員虛構經濟業務,通過輸入虛假的資料達到其個人目的。第二,修改業務資料。操作人員可以把已有的業務加以篡改,達到其個人非法目的。第三,刪除業務資料。操作人員將輸入到計算機內的資料擅自刪除。

  ***二***篡改檔案。

  篡改檔案是指通過維護程式來修改或直接通過終端修改檔案。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有許多重要的原始引數以資料的形式儲存在計算機檔案中,如存貨的零售價、批發價等,這些引數是計算機程式計算的依據之一,缺少或修改了這些引數,將得不到正確的結果。一般來講,大多犯罪行為都是採取這種手段實現的。實現在私人計算機上構造覆蓋檔案,編制自動覆蓋指令,實施時,僅需極短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其犯罪的意圖而不留痕跡。

  ***三***篡改程式。

  是指通過對程式作非法改動,以便達到某種不法的目的。此法需要較高的程式設計技巧,而這些技術僅少數程式設計員或系統維護員擁有。審計人員要想發現此類舞弊很困難。一方面審計人員無法預知何處可能存在錯誤;另一方面舞弊者可通過設定“軟開關”使程式隨時恢復“正常”。比如,將小量資金逐筆積累起來,通過暗設程式記到自己的工資賬戶中,表面上卻看不出任何違規之處。

  ***四***資料偷竊。

  資料偷竊是操作人員或其他人員不按操作規程或未經允許上機操作,通過改變計算機執行途徑的手段實現其個人的不法意圖。如私自呼叫計算機列印模組,列印企業的機密資料和資訊;或者直接用拷貝的方式將資料檔案儲存在非法攜帶的軟盤中。

  ***五***其他方法。

  如只以破壞計算機系統為目的的毀壞計算機裝置;出於非法意圖,通過網路遠端連線,監視計算機系統的變化獲取會計資訊。通過對會計電算化舞弊的分析發現,系統人員一般採用篡改系統程式軟體和應用程式、非法操作等手段;內部使用者一般採用篡改輸入方法的居多,也有采用篡改輸出方法的;外來者一般採用終端篡改輸入或其他如盜竊、破壞等。

  三、防止會計電算化舞弊的措施

  ***一***加強設計與開發,完善會計電算化系統控制的功能。

  當一個會計電算化系統已經完成並投入使用後,要對它進行改進,這比在系統設計和開發階段進行困難得多,代價也要昂貴得多。因此,應在電算化系統的設計和開發階段,審計人員要對系統進行事前和事中審計,發現系統缺陷,及時進行程式修改。對計算機系統軟體的取得和開發及對系統開發過程中或執行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系統檔案的安全要進行控制。包括系統軟體的購買、開發授權、批准、測試、實施以及檔案編制和檔案存取的控制。

  ***二***嚴格執行操作中的授權行為。

  凡上機操作人員必須經過授權;禁止原系統開發人員接觸或操作計算機,熟悉計算機的無關人員不允許任意作業系統;系統應有拒絕錯誤操作的功能。由專門錄入人員錄入資料;資料輸入前必須經過有關負責人稽核批准;對輸入資料進行校對;操作人員不僅要規範自己的操作範圍,還要通過口令等方式阻止他人越權進入自己的操作範圍;儘可能地限制跨期反過賬、反結賬等逆向操作行為;建立輸出記錄;建立輸出檔案及報告的簽章制度;建立輸出授權制度;建立資料傳送的加密制度;系統管理崗位應保持相對穩定,若有變動應辦理嚴格的交接手續,並取消相應授權。

  ***三***加強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與審計。

  具體包括:審查機內資料與書面資料的一致性;監督資料儲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發生非法修改歷史資料的現象;對系統執行各環節進行審查,防止存在漏洞等。系統管理主要負責系統的軟硬體管理工作,從技術上保證系統的正常執行。包括掌握網路伺服器及資料庫的超級口令,負責網路資源分配,監控網路執行;按照主管人員的要求,對各崗位分配許可權,對資料的安全保密負責;負責對硬體、軟體、資料的管理與維護工作。

  ***四***加強系統的日常維護,定期備份。

  傳統的記賬方法是每登記一筆賬,便可以從賬簿上看到相應一筆記錄,而電子計算機卻不能每登記一筆記錄就列印一筆記錄,供工作人員閱讀,一般是經過一個階段,一個月或一年列印一次。記錄輸入到計算機以後,在尚未列印以前,若想看這些記錄,只能憑藉機器閱讀,因此要定期備份,且規定建立備份或副本的數量和時間,以及由誰建立和由誰負責保管;當系統被破壞需要恢復時,應先經有關領導同意,決不允許輕率地進行系統恢復工作,以防利用系統恢復時修改系統。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