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哪些內涵及基本本質

  教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教育是一種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的方法。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科普一下什麼是教育。

  教育的簡介

  教育過程開始於一個人的出生並持續終身已被廣泛接受。有些人甚至認為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過外部的言語和音樂來影響子宮裡成長著的胎兒,進行胎教,希望給孩子以積極的健康的發展。“教育”一詞來源於拉丁語educare,意思是 “引出”。社會根據受教育程度選拔人才。人通過受教育實現社會地位的變遷。教育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對教育的定義,各國學者認識不同。如美國的杜威說:“教育即生活。”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中國的李壯認為“教育是強迫或引導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識、規矩、資訊、技能、技巧等。”

  教育的內涵

  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餘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教育的本質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2***關於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上層建築說;生產力說;特殊範疇說;多重屬性說。

  ***3***關於教育本質的第五種觀點“意識替代說”:

  唐震認為,文化教育的本質也許可以概括為:用我們已經掌握了的關於我們的物件及物件關係的知識,教給新的個體以應付物件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種意識改變另一種意識,以意識之間的碰撞、磨合、滲透及變革為目的,是一種意識覆蓋以至消除另一種意識的、令個體可能產生痛苦的過程。由於任何兩個個體所面臨的物件均有不同,從不同物件中得來的意識之間就具有差異性或衝突性,文化教育活動的受體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現實社會中,人們為了減弱受體的排斥心理,一是讓教育活動主要在長幼之間進行。年長者***或者先得知識者***一般居於教育者地位,年幼者***或者後得知識者***知識匱乏,象個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過功利等方式加以誘導。比如古代有“學而優則仕”,今天有“知識就是財富”等教育目標的召喚,使得教育活動能夠正常地開展下去。

  關於意識替代,作家三盅則說:我們強迫孩子用死記硬背替代想象與創造,於是我們易中天多,而陳景潤少,甚至一萬個易中天裡挑不出一個陳景潤。

  文化教育通過改變個體的意識空間來改變個體的選擇指向。人類通過文化教育增大了個體的意識空間,從而找到了教給個體選擇物件的方式方法的捷徑。人類的文化成果通過教育者附著在個體的意識當中,塑造了新的個體,為個體關於未來的指向提供了透視器和顯微鏡。

  【參見唐震《接受與選擇》“科技與文化攜帶了新指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人類的教育有社會性、目的性,這與動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質區別。人類教育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關係。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幹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什麼是教育?這個問題乍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在一次國際教育會議上,留美博士黃全愈請教一位英國的教育家,卻沒有下文。可見,這個問題並不那麼簡單。

  關於教育的定義,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語錄”,這裡集粹如下: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鍾啟泉:教育是奠定“學生髮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現代教育的弊端

  1、教育不平等,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對立。

  2、家庭與學校的理想主義教育與社會的現實主義教育的尖銳對立。

  3、私有制下的教育未能解決人的信仰問題。

  4、應試教育和社會功利性導致精神層面的缺失。

  5、家庭教育的家長專政性質以及與此關聯的家庭暴力等問題,教育科學無法直接在家庭中推進實施

  6、學校教育對學生個性的扼殺乃至自由權利***如戀愛***的剝奪,違揹人性。學習不能與勞動相結合,反而與考試相結合。

  7、社會教育的大染缸性質,釀成重重社會問題。不能與學校和家庭教育有效結合,無縫連線。

  8、教育產業化***私有化***對教師本身的剝奪和對教育平等的嚴重損害。

  9、教師未能起到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也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0、教育的社會功能未能與其他社會問題的解決相互關聯,如老齡化問題等。

  11、素質教育仍需採取措施實施。


教育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