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心臟病怎麼急救

  心臟是支援我們人體正常運作的重要器官,心臟病的發作對人的生命健康可能造成重大威脅,一旦發病情況都是比較危急的,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犯心臟病的急救方法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犯心臟病的急救方法一:

  通常心臟病發作時需要立即對患者進行搶救。當突然出現胸部劇烈疼痛或憋悶時,馬上調整體位,保持比較緩和的姿勢,並保持安靜。臉色蒼白,出現休克症狀時,馬上叫救護車。採取比較緩解的姿勢後,胸痛症狀雖好轉,但仍得上醫院檢查治療。

  因為在心肌梗死發病的頭1—2小時內,由於急劇而嚴重的缺血導致心電不穩定,很容易發生心室顫動。這時心肌收縮失去了正常的節律和能力,心肌不是收縮而是蠕動,失去了泵血功能,使血液迴圈中斷。因此,如能及時除顫,使心臟恢復正常跳動和收縮功能,就可挽救生命。

  在這生死攸關的緊急關頭,最理想的措施當然是使用直流電除顫,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心臟病常常在醫院外發作,所以,並非隨時都能採用這種方法。此時,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拳擊”。具體做法是握緊拳頭,在患者胸前區捶擊1次,然後將耳朵貼在胸壁迅速聽聽有無心跳,如仍無心跳,可再拳擊1—2次,由於拳擊後產生的能量具有一定的除顫作用,所以是“救命拳”。

  一般說來,在室顫剛發生的二三分鐘內,立即進行拳擊效果較好,如拳擊2—3次後心跳仍未恢復,就要進行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急救。

  犯心臟病的急救方法二:

  立即呼救,若坐視以待就可能送命。儘快得到救護,往往是心臟病發作而能倖免於死的主要關鍵。多數因心臟病發作引起的死亡均發生在醫院之外,而一旦住入醫院便會大大增加存活的可能性。

  要準備好提供給對方以下情況,急救的性質——心臟病發作,患者的姓名、電話號碼、詳細住所和交通路線。呼救後不要因為慌忙而立即把電話掛上,要給急救人員以詢問情況的機會。

  心臟病發作時一定要抓緊時機,爭分奪秒為患者進行搶救,否則錯過了最佳急救時間,很可能給生命造成遺憾,為減少心臟病的突然發作,患者平日也應多檢查身體,把握自己心臟病發作規律,以減少死亡風險。

  心臟的三大殺手

  1、心臟最無聲的殺手是“鹽”

  胡大一教授介紹,我們在小老鼠身上做實驗,一組喝清水,一組喝鹽水,一段時間後結果喝鹽水的小老鼠血壓升高50毫米汞柱。鹽吃多了以後,咱們這個血管壁裡就容易血管收縮痙攣,容易導致血壓增高,血壓一高就會引起心臟病。

  我們做調研發現,鹽裡少點鈉,放點鉀鹽,就是放點氯化鉀,雖然還有鹹味,但血壓就能降下來。因此,含鹽高的食物都要少吃,如榨菜,方便麵,肉腸,味精。

  2、心臟第大二殺手是反式脂肪酸

  大家不太注意反式脂肪酸,對反式脂肪酸也瞭解的很少。但反式脂肪酸裡面最壞的東西就是它的膽固醇很多,膽固醇直接沉澱在血管壁上,導致血管硬化,會形成血栓,引發冠心病等疾病。

  例如,兔子不吃肉,沒有膽固醇,不得冠心病。我們為了研究冠心病,一組給兔子吃蘿蔔白菜;另一組直接喂蛋黃,豬油,提取純的膽固醇。一個月後,第二組兔子血就變得很粘稠,膽固醇增高,第二個月後出現動脈硬化,第三個月後個個得心肌梗死。

  此外,胡大一教授提醒,洋快餐是很不健康的,高糖、高鹽、高反式脂肪酸。外國人都很不理解,為什麼六一兒童節或孩子過生日,中國人會帶孩子去吃洋快餐?如果青少年時就養成了愛吃不健康食品,將來長大成人以後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

  胡教授建議少吃對健康不利的食品:鹽,油 ,糖,肉,蛋。建議多吃粗糧,飲食概念要轉變。過去吃窩頭是貧窮的象徵,但是現在卻是富有的象徵。

  3、憤怒是心臟的一劑毒藥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死王朗,三氣周瑜,乃至周瑜最終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隨即吐血而亡的故事家喻戶曉。許多人可能會心生疑問,這可能嗎?人真的能被氣死嗎?

  咱們姑且不去追究歷史故事的真實性,但科學研究顯示,氣死人的確不是傳說!歐洲心臟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憤怒2小時內犯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險是平常的3~5倍,室性心律失常的風險也明顯升高,而這些都是引起猝死的罪魁禍首!

  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但大致可分為“積極”和“消極”情緒兩大類。積極情緒促進機體功能活動良性迴圈,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而消極情緒則會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引起心跳加速,心肌收縮力增強,同時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