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的急救措施

  由於兒童都喜歡玩水,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兒童玩水的機會增多,危險性也就增大。每年都有兒童溺水身亡的報道。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溺水急救方法,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1.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清除口、鼻內的泥沙,嘔吐物等。鬆解衣領、鈕釦、乳罩、內衣,腰帶,揹帶等,但注意保暖,必要時將舌頭用手巾、紗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2.控水***倒水***。①急救者一腿跪在地,另一腿屈膝,將溺水者腹部橫放在其大腿上,使其頭下垂,接著按壓其背部,使胃內積水倒出。②急救者從後、抱起溺者的腰部,使其背向上,頭向下,也能使水倒出來。

  3.人工呼吸與胸外心臟擠壓和吸氧。在運輸中也不能停頓,堅持數小時至更長,判定好轉或死亡,才能停止。

  4.用手導引人中,湧泉等穴。

  5.有條件時,肌肉注射0.1%腎上腺素1ml,可拉明0.25g必要時可反覆使用。

  6.溺水者甦醒後要禁食,用抗生素防感染。

  7.將溺水者救出水面後,應立即清除口腔內、鼻腔內的淤泥和雜物,迅速進行吐水急救,同時找其他人撥打120急救電話。搶救者右腿膝部跪在地上,左腿膝部屈曲,將溺水者腹部橫放在救護者左膝上,使溺水者頭部下垂,搶救者右和按壓溺水者背部,讓溺水者充分吐出口腔內、呼吸道內以及胃內的水。

  8.如果溺水者呼吸停止,迅速疏通呼吸道後,使其仰臥,頭部後仰,立即進行對口人工呼吸。具體方法是,搶救者捏住溺水者的口吹氣,吹氣量要大,每分鐘吹15~20次。

  9.如果溺水者心跳停止,立即讓溺水者仰臥,用拳頭叩擊心前區1~2次,用力要適當。然後,雙手重疊放在溺水者胸骨中下1/3交界處,有規律不間斷地用力按壓。按壓時雙臂繃直,頻率要達到80~100次/分,深度3~4釐米***兒童為2~3釐米***。直到能夠摸到病人頸動脈搏動時停止。如果只有一個救護者做心肺復甦,每按壓心臟7~8次,向肺內吹氣1次,效果更好。經過現場急救後,迅速將溺水者送到附近的醫院繼續搶救治療。

  溺水的發病機制

  人體溺水後數秒鐘內,本能地屏氣,引起潛水反射***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和外周血管劇烈收縮***,保證心臟和大腦血液供應。繼而,出現高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刺激呼吸中樞,進入非自發性吸氣期,隨著吸氣水進入呼吸道和肺泡,充塞氣道導致嚴重缺氧、高碳酸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可有兩種情況:

  1.乾性淹溺

  喉痙攣導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無水吸人,佔淹溺者的10%~20%。人入水後,因受強烈刺激***驚慌、恐懼、驟然寒冷等***,引起喉頭痙攣,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當喉頭痙攣時,心臟可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臟停搏。所有溺死者中10%~40%可能為乾性淹溺***屍檢發現溺死者中僅約10%吸入相當量的水***。

  2.溼性淹溺

  人淹沒於水中,首先本能地引起反應性屏氣,避免水進入呼吸道。但由於缺氧,不能堅持屏氣而被迫深呼吸,從而使大量水進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滯氣體交換,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呼吸道內的水迅速經肺泡吸收到血液迴圈。由於淹溺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引起的病變也有差異。

  ***1***淡水淹溺 江、河、湖、池中的水一般屬於低滲,統稱淡水。水進入呼吸道後影響通氣和氣體交換;水損傷氣管、支氣管和肺泡壁的上皮細胞,並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引起肺泡塌陷,進一步阻滯氣體交換,造成全身嚴重缺氧;淡水進人血液迴圈,稀釋血液,引起低鈉、低氯和低蛋白血癥;血中的紅細胞在低滲血漿中破碎,引起血管內溶血,導致高鉀血癥,導致心室顫動而致心臟停搏;溶血後過量的遊離血紅蛋白堵塞腎小管,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2***海水淹溺 海水含3.5%氯化鈉及大量鈣鹽和鎂鹽。海水對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學性刺激作用。肺泡上皮細胞和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受海水損傷後,大量蛋白質及水分向肺間質和肺泡腔內滲出,引起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腫;高鈣血癥可導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高鎂血癥可抑制中樞和周圍神經,導致橫紋肌無力、擴張血管和降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