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護理論文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危險行為主要包括不控制體重、高鹽飲食、飲酒、緊張刺激、吸菸、缺乏鍛鍊和從醫行為不良等。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老年高血壓病的康復護理

  【摘要】目的:總結出對患者採用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擴、心理治療的康復護理等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方法:通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康復護理的理論學習以及臨床實踐,從高血壓病患病機理、危險因素及特點入手,同時結合多年的護理經驗和理論知識。結論:在日常護理過程中,通過充分運用以上環節,不僅可以使老年患者高血壓病情得以有效及時的控制和康復,同時也有利於提高護士的綜合業務素質和技能。

  【關鍵詞】老年 高血壓病 康復護理

  老年人高血壓指的是年齡在60歲以上人群中,收縮壓>21.3kPa***160mmHg***和***或***舒張壓>12.7kPa***95mmHg***的高血壓患者[1]。老年人高血壓中一部分是由成年高血壓延續而來,另一部分是因動脈粥樣硬化,彈性減遲,收縮壓升高而來。在美國,老年人因高血壓導致腦出血的病人超過60萬,其中20萬人死亡,因高血壓引起心臟病發作的病人約100多萬,其中死亡人數高達60萬。在英國,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壓的已超過500多萬。我國約有1億多高血壓病人[2]。高血壓病已經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主要因素。目前高血壓的診治進展很快,對高血壓的康復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資料

  本組患者均為我市鐵路局老幹部,自2006年至2008年體檢548例,年齡60-84歲,平均68歲。根據1993年美國JNC制定高血壓診斷標準[3],確診老年高血壓病318例,發病率58%,其中單純收縮性高血壓64例,佔20.1%,I期高血壓80例,II期高血壓138例,III期高血壓100例,合併糖尿病28例。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護理:向病人及家屬解釋引起高血壓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及高血壓對機體的危害,以引起病人足夠的重視,堅持長期的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將血壓控制於接近正常的水平,以減少對靶器官的進一步損害。

  2.1.1 指導病人減少鹽的攝入:老年高血壓患者食鹽,每人每天3g以下,宜儘量多食新鮮蔬菜,減少食用鹽醃製的鹹菜,鹹魚等,適當增加些糖、醋、麻辣等不含鹽的調料,儘量減少罐裝食品、方便食品的使用。用代替鹽減少鈉增加鉀的攝入。應指導患者及家屬逐步適應低鹽飲食習慣。同時堅持低脂、低膽固醇飲食,限制動物脂肪、內臟、魚子、軟體動物、甲殼類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防止便祕,肥胖者控制體重,減少每日總熱量攝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嚥,避免過飽,少吃零食等。

  2.1.2 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1***勸戒菸:研究表明吸菸可產生加壓效應[4],加重脂質代謝紊亂,增加腹部肥胖,使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削弱內皮細胞依賴的血管擴張效應及增加左心室肥厚,戒菸後需注意老年高血壓患者體重增加,限制其熱量攝入,增加體育運動。

  ***2***限飲酒:首先評估病人飲酒史、飲酒量;病人飲酒每天超過2杯相當於1盎司酒精,勸其減少到2杯以下;飲酒時確有顯著加壓效應,勸其戒酒;飲酒每天不超過2杯,其習慣可以不變,女性勸其每日飲酒少於2杯;體瘦者最好戒酒,飲酒不超過白酒33g;重度飲酒者減少飲酒後數日戒酒。家屬也應給病人以理解、寬容與支援。***3***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的睡眠,學會自我心理平衡調整,保持樂觀情緒。根據病情選擇慢跑、健康操、太極拳等運動。當運動中出現頭暈、心慌、氣急等症狀時應就地休息,避免競技性運動和力量型運動,如球類比賽等。適當運動有利於大腦皮層功能恢復,還能增加病人對生活的信心。

  2.1.3 指導做有氧運動:其運動強度以輕至中等為宜,運動前應檢查心肺功能,做平板運動試驗,以獲得最大心率,然後取最大心率***HRmax***的50%-70%為運動中允許達到的心率。與此同時,主觀勞累積分***RPE***應控制在11-13,即稍感勞累即可。物件為I、II期高血壓及病情穩定的III期高壓患者,時間以下午為宜。

  2.1.4 指導病人藥物治療:告訴病人及家屬有關降壓藥的名稱、劑量、用法、作用與副作用,並提供書面材料。教育病人服藥劑量必須遵醫囑執行,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或突然撤換藥物,教會病人或家屬定時測量血壓並記錄,定期門診複查。若血壓控制不滿意或有心動過緩等副作用應隨時就診。

  2.2 心理護理:研究表明老年性高血壓病人心理上具有比較明顯的焦慮、抑鬱、易激動等方面症狀,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及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均與本病的形成密切相關,高血壓患者一般心理緊張,即使是通過治療病情得以控制,也常常心有餘悸,揹著沉重的心理包袱[5]。因此,在給高血壓患者治療時,自始至終不能放鬆心理治療,應以穩定的心理去鞏固穩定的血壓。所以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是穩定血壓的根本,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使患者以最佳心態接受治療。護士要把患者視為親人和朋友,從生活上關心、照顧他們,在精神上減輕壓力,在情感上引起共鳴,使患者處於最佳心理狀態,使患者儘快消除緊張情緒,避免不良的刺激。目前國內對老年高血壓心理護理措施包括:

  2.2.1 對患者的心理誘導:要讓患者懂得動、靜、禾、壽的道理,動即運動;靜即是安靜,遇事冷靜、不急躁,保持樂觀情緒,平靜心境,避免情緒激動或過度緊張焦慮,有較大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如向朋友、親人傾訴與他們交談等,以維持情緒穩定。

  2.2.2 對患者家人進行疾病知識宣教:讓其瞭解疾病發作的可能原因及誘因,照護知識與技能。為家屬提供情感支援,緩解其壓力,克服焦慮情緒,祝使身心健康。

  2.2.3 對高血壓長期治療的家庭護理:家庭護理的重點應包括出院前的康復指導,嚴格執行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加強病人的服藥依從性,加強患者的生活管理,包括飲食、運動等。對患者及家屬可借鑑艾森克個人問卷及症狀自評定量表***SC-90***進行心理衛生狀況評估,正確進行有針對性地護理[6]。

  3 結果

  療效標準:①顯效:舒張壓下降≥1OmmHg並達到正常範圍;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OmmHg 。②有效: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mmHg但未達到正常範圍;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OmmHg。③無效:未達到有效治療標準。此548例高血壓患者均經臨床常規規範化治療,同時配合有針對性的護理,顯效31例,有效505例,無效12例。

  4 討論

  因老年人高血壓自身特點***即老年人順應性降低,單純收縮性高血壓多,合併症多及多臟器功能障礙***,其治療均應達到目標血壓為宜。但對某些高血壓患者可採用短時的目標血壓作為“規劃”的一個補充。例如:SBP >180mmHg 降至160 mmHg以下;SBP在160-179 mmHg降20 mmHg即可。以後再根據實際情況,耐受性較好,再降一些也是恰當和合理的;單純收縮性高血壓在140-160 mmHg通過非藥物治療,降到140 mmHg以下;合併腦卒中者急性期小心降壓,一般不考慮降壓,美國提出如果高血壓合併靶器官損害,合併糖尿病,血壓130-139/85-89 mmHg也應用藥物治療,使患者耐受為宜。藥物選擇可參見美國關於預、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6次報告。老年高血壓首先採取非藥物治療,包括教育、有氧訓練、氣功及放鬆訓練,糾正危險因素等。

  因老年人感受性低,血壓以定期複查為準,而主訴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書臣,李浩,魏明,等.老年高血壓防治與調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31-33

  [2]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2-48

  [3] 石湘雲,朱智明.高血壓與肥胖[J].海軍總醫院學報,2006,15***3***:232

  [4] 張學安,程維明.高血壓防治200問[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9

  [5] 李偉.我國社群護理髮展現狀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誌,2007,9***4***:356

  [6] 張芸,張剛.社群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誌,2006,21***11***:33

  篇2

  淺析高血壓患者的自我護理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危險行為主要包括不控制體重、高鹽飲食、飲酒、緊張刺激、吸菸、缺乏鍛鍊和從醫行為不良等,由於終身帶病,所以其自我護理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護理是個體為維護自己的生命、健康的功能、不斷的生長髮育和幸福所進行的自我照顧行為和實踐活動,自我護理是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健康而不斷努力進行的過程[1]。國內外研究表明,自我護理能幫助高血壓病人調整其生活行為向健康轉變及在疾病狀態下的自我管理,有效地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延長壽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目前高血壓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行為不夠理想,只有少數高血壓病患者能執行良好的自我護理行為,而大多數患者的自我護理行為處於一般水平[2]。所以,高血壓患者想要控制血壓,不僅要加強藥物的依從性,要按時按量遵照臨床醫生處方的藥物來維持,更要通過自我護理的方式來輔助降壓,控制血壓在適宜範圍內,減少心腦腎等器官併發症的發生,以便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1合理膳食的自我護理

  多以清淡為主,飲食長期堅持少鹽,並且堅決戒菸限酒。

  11控制食鹽攝入量具體措施:可控制在每天6克以下,減少烹呼叫鹽,限制醬油的用量,使用代用鹽,目前市場上已開發低鈉食用鹽,多吃蔬菜、水果、瘦肉等副食品,少吃醃肉、香腸、魚等加工食品。

  12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具體措施有:少食富含脂肪食物,多運動,適當減少睡眠,適當增加眼部運動。

  13控制脂肪攝入量具體措施:減少做菜用油,少食或不食肥肉,不食雞皮、鴨皮,改食低脂和脫脂牛奶。

  14膳食合理搭配主要包括8條內容:①食物多樣,分類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③常吃奶類,豆類或其他製品。④經常吃適量魚、蛋、瘦肉、少吃肥肉和油葷。⑤食量與體力活動需平衡,保持適宜體重。⑥吃清淡少鹽的食物。⑦如飲酒應適量。⑧持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其宗旨是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促進健康。

  15增加鈣的攝入量增加鈣的攝入可降低高鹽對血壓的影響。如奶製品和豆類食物及豆製品中含鈣也較多。

  2適當運動的自我護理

  運動對高血壓的控制是很重要的。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並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慾,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改善睡眠。

  21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都是有氧運動。①每位高血壓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及愛好來決定適宜的運動專案,如快步行走,慢跑,游泳。健身操,太極拳等,但不宜選擇劇烈的運動專案。②適當的體力活動可以考慮1,3,5,7方案,即每天至少活動1次,每次活動30min,每週至少活動5d,活動後心率不要超過170-年齡***歲***。③鍛鍊程度因人而異,以運動後部出現疲勞和明顯不適為度,運動後感覺良好。④運動要做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急性期或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暫時不應進行體育鍛煉。

  3控制體重和糾正不良行為的自我護理

  31控制體重減體重對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如果普通人群平均體重下降5kg,高血壓患者體重減少10%,則能使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

  32糾正不良行為限制飲酒與咖啡,提倡戒菸。吸菸可使血壓升高,重要的是吸菸是腦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高血壓患者必須提倡戒菸。

  4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自我護理

  患者有時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將其看成不治之症,當被確診後,往往出現程度不同的焦慮、恐懼、悲觀等不良情緒[3]。護士應安慰患者,主動地給患者及家屬講解高血壓病的發病誘因、病變過程、對身體的危害以及堅持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對合並靶器官功能損害者進行疏導、釋疑、支援、鼓勵,使其消除焦慮、恐懼感,克服負性情緒,正確面對現實,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4]。

  患者要儘量保持心情愉悅的狀態,避免受到各種不良刺激的影響。做到遇事不怒,心平氣和。長期精神壓力和心情抑鬱是引起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需心胸開闊,避免緊張,急躁和焦慮狀態。要進行鬆弛與應急處理訓練:通過氣功、太極拳、聽音樂、練書法以及繪畫等活動,降低交感神經系統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應激水平;避免緊張刺激,以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

  5自我管理

  51定期測量血壓,1-2周應至少測量1次,條件允許可自備血壓計及學會自測血壓,每天血壓高點一般在上午9-10時及下午4時至晚8時,應堅持在這些時段測量血壓。

  52治療高血壓應堅持“三心”,即信心、決心、恆心,只有這樣做才能防止或推遲機體重要臟器受到損害。

  53定時服用降壓藥,自己不隨意減量或停藥,可在醫師指導下及現病情加予調整,防止血壓反跳。

  54除服用適當的藥物外,還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飲食、適當運動、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

  55老年人降壓不能操之過急,血壓宜控制在140-159mmHg為宜,減少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56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服用緩瀉劑。

  57不需要嚴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事後不要立即進行房事,酒後應禁止性生活,若有頭暈、胸悶等不適應停止性生活,並及時就醫。

  6藥物治療的自我護理

  高血壓需堅持長期按時按量服藥,決不可隨意新增或停用藥物。醫師應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及合併有其他疾病、併發症等來決定適合患者的藥物。所以,高血壓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用藥,不能盲目自己做主服用一些保健藥。醫藥廣告經常宣傳某種保健藥物可以治療高血壓,且常舉出某某人服藥後的療效如何如何,使人信以為真,以為此藥就是根治高血壓的靈丹妙藥。實際上保健品對疾病的治療僅起輔助性作用,無法替代現有降壓藥。盲目迷信某些保健品,隨意停用降壓藥,可能會導致血壓大幅波動。高血壓病人無論身處何地都應該隨身攜帶降壓藥,以防意外情況的發生,這是非常關鍵的。在各種因素刺激下,高血壓患者容易突發血壓嚴重升高,及時、有效的降壓治療是減少高血壓併發症的重要措施。因此無論居家或外出,都應備有急救降壓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