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論文

  電子商務的物流問題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能否真正體現電子商務優勢的關鍵因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一、物流管理專業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流通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管理專業開設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門課程符合時代要求,但實際教學情況不容樂觀。

  1.1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

  當前,從各高職院校開設情況來看,一般將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定位為物流管理專業的職業基礎課或職業技能課。但是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卻不是很明確,是出於時代要求,拓寬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面、知識面側重於介紹電子商務知識,還是把物流管理作為電子商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介紹物流的系統功能或運作流程,亦或是電子商務環境下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介紹供應鏈物流的整體運作等等。究竟適於物流管理專業的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應是什麼,認識不一。

  1.2教學內容設計不規範

  目前,由於對於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內容沒有明確的設定,再加上課程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以及任課教師的不斷變換,各高職院校或各任課教師會任意設定或調整教學內容,尤其是任課教師會根據自己的專長以及研究方向來設定課程內容,導致講授該課程時,教學內容缺乏統一規範,教學的側重點不一致,有的側重於電子商務基礎知識,把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幾乎演變成了電子商務概論;有的側重於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管理內容、物流運作流程及特點,多是企業物流的問題;有的則側重於供應鏈管理理論與方法,幾乎又演變成了供應鏈管理;再有的就是側重研究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理論與方法,著重於“最後一公里配送”。

  1.3教材缺乏專業針對性

  從當前出版的教材來看,大多是針對電子商務專業,內容體系是按照電子商務專業的需求來編制,非常不適合物流管理專業使用。從現有教材內容來看與物流基礎內容重複率很高,物流基礎是物流管理專業開設的職業基礎課,也是一門核心課程,課時設定一般也較多,此課程中對物流的基礎知識會有詳細介紹。如果再使用這種型別的教材,任課教師要按照教材來進行,重複學習相應內容學生沒有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會明顯降低。若任課教師完全脫離教材,考慮到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身基礎,學生會感覺無所依,也不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1.4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

  為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應是多樣化、立體化的,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也是教師的職責所在。但是從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門課程的實際教學中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後。教學方法多采用教師直接講授的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已非常厭倦,有些也採用案例教學法,但在案例教學中由於組織不夠靈活、案例選用不夠完備、學生準備時間不足等原因造成並未達到應有效果。教學手段多是利用多媒體教室、配以課件或一定的視訊教學,與豐富的現代資訊科技相比,這種手段略顯不足,與課程稍有些不稱。

  二、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基礎理論貫徹“實用為主、必須和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基本知識採用廣而不深、點到為止的教學方法,基本技能則應貫穿教學的始終。結合電子商務物流崗位素質要求,該課程教學內容總體可設計兩部分:一部分是基礎理論教學體系,另一部分是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應是重點。基礎理論教學體系不求深,只求實用,此部分內容可設定四個基礎模組: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模式、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物流成本管理。

  模組一:電子商務概論。此模組內容涉及電子商務基本概念、電子商務運作模式、電子支付等,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電子商務有比較全面的認識,熟悉電子商務的基本運作過程。因物流管理專業前期不開設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所以在此課程中應安排一定課時詳細介紹電子商務相關理論知識,但知識內容不可過於偏向技術,只需設定與物流有密切關係的基本理論即可。

  模組二: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模式。此模組內容綜合性、應用性比較強,要結合物流基礎課程中闡述的相關物流理論知識,重點領會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的關係以及不同型別的電子商務物流模式選擇問題。

  模組三: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此模組內容涉及供應鏈基本認知、供應鏈管理基礎知識、供應鏈管理相關策略等內容,設計此模組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電子商務企業的供應鏈具有哪些特點,應採取什麼樣的供應鏈策略以應對市場競爭。若前期開設供應鏈管理課程,關於供應鏈管理的基礎理論不必介紹,只需結合電子商務企業分析即可。

  模組四:電子商務物流成本管理。此模組內容涉及物流成本基本概念、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內容、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此模組不必詳細闡述物流成本的深奧理論,主要培養學生要具備成本意識。實踐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應充分重視實踐教學。

  本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可分三個層次:認知層、操作層、綜合應用層。

  第一層次:認知層。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涉及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兩個學科的專業知識,對於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而言,前述有多門物流專業課程,物流知識已相對豐富,但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很弱,此部分內容主要是加強對電子商務的認識。這一層次的實踐教學可設定的實驗有:電子商務網站分析、消費者網上購物體驗、電子支付等。

  第二層次:操作層。此層面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電子商務物流的實際運作過程,可設定實訓內容有:B2B/B2C/C2C平臺管理、倉儲和運輸管理、物流企業和供應商協作模擬等,此部分實訓需結合相關模擬軟體進行。

  第三層次:綜合應用層。此層面實踐教學主要是教會學生如何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設定實訓內容有:B2B或B2C或C2C平臺的構建和運營、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選擇等。

  三、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為了使本課程教學更加生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應體現出電子商務的時代感,集傳統教育與資訊科技為一體,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3.1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載體,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具體任務之中,學生通過獨立或協作完成任務,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該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者,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資訊、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於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比如在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可將相關內容設定為具體的工作任務,將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融為一體,讓學生以相關的工作任務為載體,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和實訓資源的主動應用,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通過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方法,來類比電子商務物流業務中的各種工作環境,幫助學生熟悉電子商務物流流程。

  3.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模式,能以活生生的鮮明事例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鼓勵和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思維。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有幾點需要注意:第一,案例的選擇問題。能否激發學生興趣,案例的選擇非常關鍵,授課老師一定要結合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案例。同時,案例設定的思考題應屬於開放性問題,具有可爭辯性,能引起學生熱烈討論和爭辯。第二,討論方法的選擇問題。案例討論是選擇分組討論,還是分角色討論的方式應結合實際案例而定。比如,在前述第三層次的實踐教學中所設定的實踐內容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選擇,此內容可以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在討論過程中可採用角色模擬的方式進行討論,如分別扮演電子商務企業、供應商、物流企業等等。第三,案例的總結問題。案例討論之後,教師應做出客觀的評價和總結,對於有創新性的發言要做出積極的肯定,也要對整個討論過程、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做出中肯的評價。

  3.3分組討論法

  討論或激辯可不斷激發人的新的認知、新的思想,在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教學中除了在案例教學法中結合應用案例討論之外,還可單獨採用分組討論法,通過同學的討論和激辯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使同學通過相互的交流和爭論,把所涉及的知識一層一層撥開,對同一問題不同的看法展現出來,深化同學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在這種方法的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第一,討論內容的選擇問題。所選擇的討論內容應屬於發散性的內容,如在基礎理論體系的模組三供應鏈管理的內容當中牛鞭效應的問題可採用此法,探討電子商務環境下牛鞭效應的消除問題。第二,討論過程的監控問題。採用此種方法教學時,學生有種誤解就是可以任意的說話了,討論著討論著就會跑題,此時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對於跑題的發言要及時制止。

  範文二: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創新研究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網路時代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應運而生,成為商業史上的一次巨大的變革。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時也對傳統的商業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物流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環節,物流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電子商務的銷售。在電子商務這個浪潮中,傳統的物流管理已經不再適應目前市場的的需求,創新性物流管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本文首先介紹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創新的內涵,對傳統物流管理存在的缺陷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針對性地提出創新性物流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對當前物流管理提供借鑑。

  關鍵詞: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模式;創新策略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傳統企業的運營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潮流。作為企業運營重要環節的物流管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也陸續暴露出各種問題,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故物流管理的創新性轉型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必然要求。

  1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創新的內涵

  要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實現物流管理創新性轉型的要求,首先需要了解何為創新,創新如何在物流管理中體現。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提倡創新性發展,也的確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實現創新發展還有待深化。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要求全面收集客戶資訊,並且對這些資訊可以做出良好的利潤評估,同時及時與商務公司進行交流和溝通,確定出最優的產品訂購方案,同時加強對庫存、倉庫、運輸等方面的管理,實現創新性物流管理模式[1]。

  2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缺陷

  2.1物流管理基礎設施陳舊

  物流企業作為新興的企業,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引進物流企業,進入21世紀後得到迅速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物流企業仍然表現出基礎設施相對陳舊的問題。在包裝、運輸、儲藏等方面的設施,我國的物流企業相對於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各環節存在重複建設現象,系統的基礎物流設施相對短缺等[2]。

  2.2物流管理有關監管制度不夠健全

  各地區的物流行業管理部門龐雜,將物流企業按照職能的不同分開管理,由於各地區劃分原則不同,致使物流企業管理在全國呈現混亂的局面,同時由於各個部門職能劃分混亂,地方政府對物流企業管理也漸漸出現失控局面。各地缺乏統一的監管制度,相關的管理條例、政策等也顯得雜亂無章,缺乏一致性。

  2.3物流管理資訊自動化程度較低

  隨著資訊革命的發展,資訊自動化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物流管理的資訊自動化程度仍然相對較低,仍然依靠人工完成物流的各個環節。這主要在於我國對於資訊自動化研究還未達到全面的程度,資訊自動化技術還未完全被掌握,不能實現全方位、各行業的應用。主要表現為物流管理缺乏資訊科技管理,物流資訊管理系統還不夠完善,數字化資源相對匱乏,使得資訊共享與發達國家比起來還相距甚遠[3]。

  2.4物流管理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專業的服務達不到發達國家水平

  近幾年來物流行業急劇膨脹,導致物流人員相當匱乏。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物流公司以高薪大量招聘物流人員,而招聘物件即面向全社會。物流管理人員大量充斥著擁有較強勞動力的人員,而專業水平要求則相對較低,甚至沒有要求。這主要由於物流企業僅注意貨物的運輸與倉庫管理等環節,而忽視了物流資訊管理、物流增值利潤等方面的內容,在物流方案設計上缺乏一定的專業性。

  3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創新策略分析

  3.1政府增加重視程度,完善行業管理機制

  近幾年來,電子商務飛速發展,導致各方面相關體制管理還不夠完善,缺乏相對成熟的行業管理體系。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政府應加快建立健全物流管理行業的法律法規,讓物流管理行業在運營過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可守。第一,要加大力度制定物流資訊管理標準,建立起物流運送系統,促進物流行業的資訊自動化。第二,注意推廣物流專業技術,積極引導物流企業採用先進科學技術,加大對物流企業的投資力度。第三,建立系統的物流運輸網路,擴大物流運輸範圍。第四,建立健全統一的物流管理制度,做到國家與地方之間的統一,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統一,使物流管理形成完整的管理網路,促進物流企業方便、快捷地運營[4]。

  3.2加快物流管理結構的轉型,促進資訊自動化管理

  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物流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但是各物流企業仍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在物流資訊資源和物流配送上都存在缺陷,由於企業規模的限制,物流效率低下。在這種情況下,採用資訊自動化管理模式,將物流各職能統一起來,從採購到儲存、配送等過程,形成各個企業內部一體化操作,從而提高物流企業運營效率。首先要做到貨物儲存的電子化管理,注意貨物進出的資訊資料採集;其次注意資料跟蹤,智慧選擇最優配送路線,節省運途時間和成本;最後注意物流資訊資料儲存,分析物流資訊增值價值,提高企業增值利潤[5]。

  3.3加強物流專業人員培養

  在電子商務背景下,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擁有較高專業素養的物流人員是一個物流企業運營的重要前提。首先,政府、高校、研究所等重視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使物流行業的人員不僅掌握一般的物流管理知識,更要具備管理財務、處理資料以及資訊科技等方面的能力,為物流行業輸送優秀的複合型專業人員。其次,各物流企業要及時更新物流管理知識,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技術,定期開展物流專業知識講座,組織從業人員積極學習。最後,嚴格管理物流人員入職要求,定期對物流從業人員進行考核,建立企業管理獎懲機制,激發物流從業人員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6]。

  3.4完善物流管理基礎設施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創新策略還應立足於物流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又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一方面,物流企業拓寬物流企業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政府支援,同時引進外資和民間投資;另一方面,引進金融管理人才,縮短企業資金週轉,降低物流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各物流企業進一步完善物流管理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對物流系統的巨集觀調控,協調各地區的物流配送路線,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

  3.5建立多方物流配送聯盟

  多方物流配送聯盟觀念引自國外,在我國尚未發展成熟。多方物流配送聯盟是指除了供需雙方以外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配送企業。這些物流配送聯盟通過相關的合作協議為供需方提供獨特的物流配送服務或者全面的物流配送資訊,使供需雙方有最優的選擇方案,這樣既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又提高了物流企業的工作效率,實現資訊自動化管理。

  4結語

  綜上所述,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行業飛速發展,致使相關管理機制難以立即健全。物流管理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政府對物流行業尚未提高重視程度,物流管理的資訊自動化水平還相對較低,擁有較高專業素養的物流人才也相對匱乏。針對以上這些問題,需要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實現物流管理的創新性發展,首先需要政府增加對物流行業的重視程度,加大對物流行業的資金投入,物流行業加快實現物流管理的資訊自動化,引進高素質的物流人才,有效融資,加大對物流管理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起多方物流配送聯盟,以加快物流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曾祥雲,王強.試論面向電子商務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統設計[J].系統工程,2002,20***1***.

  [2]房延生,姜聖潔,董險峰,等.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J].生產力研究,2011***6***.

  [3]孫穎蓀.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特點問題及對策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2011,31***8***.

  [4]田帥輝,常蘭.電子商務環境下複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價值工程,2014***35***.

  [5]歐陽曄.電子商務在現代物流管理中的創新發展[C].2005年海峽兩岸供應鏈與物流論壇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6]宗斐,石岱峰.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