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逃生方法和自救方法是哪些

  當發生地震時,你懂得如何逃生自救嗎?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地震逃生方法

  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應遠離窗戶,因為窗玻璃可能震碎。身體應採取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的姿勢。同時,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發生大地震時,擱板上的東西及書架上的書等可能往下掉。這時,保護頭部是極其重要的。在緊急情況下可利用身邊的棉坐墊、毛毯、枕頭等物蓋住頭部,以免被砸傷。

  不要隨便點燈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因燃氣管線破裂洩漏的易燃易爆氣體。

  震後自救方法

  1、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一定要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

  2、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3、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溼衣服等物捂住口、鼻***但粉塵汙染的防護需乾燥的織物來捂住口鼻***。

  4、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儘量儲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訊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儘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5、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訊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儘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可用不透水的東西接水以備所需,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家中躲地震的原則

  一、室內避震條件好的,要首選室內。若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儘可能從室內跑出去。能形成“生命三角空間”的地方才是最佳躲避地點。如承重牆牆角、大冰箱旁邊、堅固的傢俱旁邊、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危急中也可以選擇桌子、床,在其旁邊抱頭屈膝,讓頭部低於床和桌子的高度,而且儘可能用枕頭、椅墊保護住頭部,這樣可以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體對人體的傷害,等主震後再逃生。千萬不能選擇在陽臺或靠近外牆的地方躲避,因為從地震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樓房最終都是外牆面垮塌,但主體留存。

  二、尋找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如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但儘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裡,一旦鑽進去後,肯定會喪失主動性,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

  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取得聯絡,除用手機聯絡外,也可通過敲擊管道和暖氣片,或開啟手電筒利用聲、光方式進行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