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夢散文

   桑田滄海,人生如夢,且看這一段塵封已久的海上舊事,家國飄零的歲月如歌。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夢

  在賣火柴小女孩眼裡,夢想是飄香的烤鵝,是奶奶溫暖的雙臂。在鄧亞萍眼裡,夢想是堅持心中永不服輸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裡,夢想是“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夢想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是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創造。在“千手觀音”邰麗華的眼裡,夢想是聾人可以“聽”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殘朋友可以“行走”,夢想是從不言棄、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

  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很多不同的夢想。雖然夢想不同,但追求夢想的信念,從沒有改變!這麼多的夢想,並不用全部都實現,只要實現一個就足夠。當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失敗時,不必傷心,就像楊孟衡說的那樣“用行動去療傷”!要相信,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的。夢想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並且堅持每一個腳印,直到成功。有句古話叫做“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確如此!我們承載著祖國的未來,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必須至少有一個夢想,並且要為夢想的實現而奮鬥!

  物質日漸富足,國力持續提升,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將走完,“我的夢?中國夢”少了些沉重,多了些自由與開放,也更多閃爍出精神需求的光芒。正如《開學第一課》講述的那樣,今天的夢想不一定都是巨集大敘事,袁隆平“幹到九十歲,種出畝產一千公斤雜交水稻”是夢想,高原上的藏族小女孩喜歡跳舞、以後想當個舞蹈老師也是夢想。夢想也不一定都那麼自我、那麼“本土”、那麼物質,創造財富是夢想,用手中的財富回饋全世界、影響全世界也是夢想。也許,現在“我的夢”中還有一些迷惘,“中國夢”中也還有太多需要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地方,但每個夢想都值得尊重,並應該獲得被平等放飛的機會。

  夢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動力之源;高遠的夢想可以激發一個人生命中所有的潛能。上帝沒有給我們翅膀,卻給了我們一顆會飛的心,一個會夢想的大腦。於是讓我們大家都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還記得《開學第一課》中,要做有愛心的舞蹈老師的完瑪草,想要把太極推向世界的李連杰,花樣滑冰冠軍龐清、修建,“我再試一次!”的馬雲,以及失去雙臂的殘疾人楊孟衡、劉偉和試飛英雄李中華……這些都還歷歷在目。不只是感動與震撼,更多的是理解與領悟。

  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中國夢”,就好像每個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照亮更加豐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燦爛的中國。

  :我的中國夢

  每一個民族都有一個傳奇,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祖國的夢。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儘管說我的夢想有點誇張,有點遙遠。可誰又能懷疑我的這個夢?畢竟每個國人心中都有和我同樣的中國夢,只是有的人沒有明說而已。

  翻開中國的歷史,我們無一不對古老的中華民族感到驕傲。那一串串的科技之光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熠熠發光。中國的火藥和指南針傳到歐洲,開啟了人類社會的近代化程序,中國的造紙術傳到世界,加快了人類的文明化步伐。在古代,我們擁有著世界最多人口,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更有著輝煌燦爛的文明。華夏民族遠揚四方,成為了各國仿效的優秀民族,世界各國紛紛與中國建立經濟、政治、軍事及外交聯絡。那是的我們很自信,因為我們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可是在近代,中華民族早到了來自西方列強的侵擾,中華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先是英法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近代化大門;然後八國聯軍侵華洗劫了全世界矚目的圓明園;再者,中日法西斯戰爭使中國面臨著家破國亡的境地。但是華夏子孫並沒有仍人宰割。舉國上下,團結一致,保家衛國,終於在共產黨的帶領下取得了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人民當家做了主人。

  經過了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但是我國的居民幸福指數仍然不高,尤其是城鄉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再加之,西方各國紛紛對中國採取敵對的態度,對中國敬而遠之。中國雖想成為負責任的大國,卻困難重重。

  我沒有更加偉大的目標和魄力,我的現實就是我成為了一名中國人,就應該有所擔當,我的夢想很遙遠卻又很現實。我的中國夢就是全體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雖說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共同努力,一定就會實現。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描寫夢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