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屋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從《祖屋》這篇文章裡,你能瞭解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道題目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祖屋》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閱讀。

  《祖屋》閱讀原文

  祖屋,是我內心深處最鮮活的那一處,祕不示人,只怕她遭了風雨的侵蝕,抑或因晾在空氣下而變質。在我心中,她自高大到矮小,由繽紛到簡單,由喧囂到沉寂,到後來一直縮排我的夢裡,晶瑩成了枕邊的一顆淚珠。

  在很長的時間裡,祖屋是我的整個世界。或許是自第一次睜開眼睛,我便開始了探尋祖屋的祕密。接下來,便用小小的身軀,摸爬丈量著這個宅院……

  祖屋的大門朝東南。所謂的大門,只是一個枝條編成的柴扉而已,柴扉上釘著小扣,上著一把幾乎鏽透了的老鎖,其實只是做做樣子。主屋是三間西屋,石頭砌壘的底層牆上,土坯一直到頂,其上是用厚厚的黃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正屋用細泥糊就的外牆面,被風雨侵蝕,一條條的細槽溝和窄縫遍佈其上,斑駁著歲月的手藝。

  祖屋中,正正當當四平八穩地擺著一張八仙桌。記事起,就覺得爺爺除去到院裡納涼、到地裡幹活之外,從來沒有離開過這桌子右邊——也被我們稱為“上首”——他那把椅子。每年除夕夜,總是這樣一幅場景:爺爺穩坐上首,爸爸、叔叔、哥哥、我和堂弟則圍桌而坐,相互讓菜、敬酒、勸酒,奶奶則帶著她的兒媳們張羅忙活。

  大桌子的旁邊,是在農村被稱為“憋來氣”的土爐子,也是我印象裡最暖的所在。冬天裡,往爐邊一湊,彷彿凍透了的手腳、凍得通紅的鼻頭和接近透明的耳朵瞬間被暖了過來,有時接過奶奶遞來的煎餅,貼在爐壁上一烤,一股香氣便悄悄瀰漫開來。那被土爐子烙得焦黃的煎餅,至今烙在我的腦海裡,摳都摳不掉……

  呼吸看祖屋院子裡幾代人呼吸過的空氣,跺著院子裡疊了無數摞的幾代人的腳印,我漸漸長大。祖屋卻總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樣。看起來同樣一成不變的,是屋簷下的那個燕子窩。小學時,有一次放學回來,我同忙碌著的燕子有過一次對話,剛剛北歸的它,身上還附著南方的暖意。我對燕子說,“佐羅先生,你好”,燕子瞅著我發愣,看來這傢伙健忘,過了個冬天就把老朋友給忘了,“它不是你那隻燕子了,這是它孩子,我認得”,奶奶在一旁邊喂著雞邊對我說。噢,原來也是在變的。

  那時候,無論上學還是上班,在外面遊蕩累了,總要回祖屋住上幾天。每到清晨,爺爺奶奶便會在院子裡說起話來。有時是催我們起床,有時則是雲彩啦天氣啦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原來他們只是需要一個話頭來打破這農家院的寂靜罷了。早上飄蕩在祖屋院裡或高或低的說話聲,或許是我所有關於故鄉的記憶中最難割捨的情愫。

  後來,沒有了人氣養著的祖屋,再也打不起一點點精神來。就像當年我的祖父,坐在他那把咯咯作響的躺椅上,到最後老得連眼皮都不願眨一下。沒有懸念,一切都抵禦不了歲月的磨洗。我的祖屋,雖然拼命掙扎著力圖站直身子,拼命掙扎著不被風雨剝去最後一層外衣,拼命掙扎著給這個院落和世界留下最後一點記憶,但在一個風雨之夜,最終還是轟然倒下——這當然是父親後來告訴我的。若干年下來,我覺得那轟然倒下的身影,一直實實在在地壓在我心上。

  現在,站在已無往日印跡的祖屋的院子裡,思緒紛揚。一陣從歲月深處的角落裡吹來的風,撫著我的耳朵,輕輕告訴我:“她也經常思念過去。”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3年7月13日***

  《祖屋》閱讀題目

  13.下列對作品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祖屋深藏在“我”的內心深處,“我”擔心“她”被侵蝕或變質;祖屋曾是“我”的整個世界,“她”陪伴著“我”長大。

  B.“一個枝條編成的柴扉”“石頭砌壘的底層牆”“厚厚的黃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寫出了祖屋的簡樸、雅緻與厚重。

  C.文中寫祖屋裡的八仙桌及發生在它周圍的生活片段,點明“爺爺”在祖屋中的中心地位,表現了“我”家的和樂融洽。

  D.祖屋裡的“土爐子”是“我”記憶中最溫暖的地方,它既可取暖又可烙餅,用它烙的煎餅,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E.文章生動描繪了祖屋形象,突出“她”的可親可愛,藉此強調‘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

  14.文中借“燕子窩”表達了“我”的什麼情感?請簡要說明。***4分***

  15.請根據文字,探析“她也經常思念過去”這句話的含意。***6分

  《祖屋》閱讀答案

  13.BE

  14.***4分***①對祖屋的依戀,對祖屋及其中人與事物的懷念②對祖屋始終如一的摯愛***意思對即可。***

  15.示例:①祖屋具有靈性,也經常思念過去的人和事②祖屋的主人,對祖屋與故鄉、親人與親情充滿思念與不捨③人與祖屋息息相通,對逝去的歲月與事物都充滿思念***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