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北伐的背景原因

  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地區,宋太宗趙光義於公元986年率軍北伐,史稱“雍熙北伐”。此戰的失利,使宋對遼的戰略關係由進攻轉為防禦。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宋朝方面

  宋太宗逼死了侄子趙德昭,害死了另一個侄子趙德芳,其已被貶逐至房陵的弟弟趙廷美也憂鬱而卒,在統治內部可以說是清除了各種心腹之患,文治方面又編成《太平御覽》,就差赫赫武功來洗刷昔日高梁河之戰之恥了。

  伐遼之前,宋太宗還遣使去渤海和高麗,約兩地頭領共同夾擊遼國,但均無結果。高麗不必講,遼太宗耶律德光時,就被打得向遼朝割地求和,一直貢賦不斷。渤海國於公元698年建國,全盛時有五京、十六府,號稱“海東盛國”,但於公元926年被耶律阿保機消滅,並以其地封其長子耶律倍,建東丹國,為遼朝附庸。由於多受遼朝貴族猜防,渤海人多次起兵造反,均被鎮壓。但是除東丹王耶律倍之妃是渤海大氏家族以外,遼景宗、遼聖宗都曾取大氏為妃,可以猜想,當時的渤海殘餘勢力不會死心塌地和宋朝聯合。所以,雖有“三人渤海當一虎”的勇猛,雖然他們對遼朝懷有破國殺主之恨,要他們和遠隔迢迢的宋朝聯合,實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遼朝方面

  公元983年***太平興國七年***五月,遼景宗又親征,率大軍南侵。此次遼軍又在滿城遇敗,守太尉希達裡也在戰中亂箭被射死,多虧耶律斜軫率部兵左突右馳,才避免了遼軍更大的損失。未得便宜又喪師,遼景宗鬱郁回軍。同年秋,遼景宗在六州遊獵途中忽得崩疾,不治而亡,年三十五。

  聞知景宗皇帝崩逝,時任遼朝南院樞密使的韓德讓“不俟召,率其親屬赴行帳”,皇后蕭綽見到韓德讓,心中頓安。很快,耶律斜軫也奔召,二人幫助蕭皇后易置大臣,擁立遼景宗長子樑王耶律隆緒繼位,是為遼聖宗。耶律降緒當時才十二歲,凡事皆由蕭太后與韓德讓、耶律斜軫做主。

  蕭太后初秉國權,也七上八下心不寧,向大臣泣言:“母寡子弱,族屬雄壯***指契丹皇族勢力***,遼防未靖***宋軍威脅***,我可怎麼辦呢!”韓德讓、耶律斜軫忙跪前表忠心,“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雍熙北伐的影響

  楊業死訊傳至宋廷,宋太宗“痛惜”,削潘美三級,把王侁除名流金州,劉文裕除名流登州。此時,潘美也是六十六歲的老將,轉年雖官復原職,仍舊悒悒不樂,數月而卒。雖然老潘生前沒有什麼特別對不起老楊的地方,陳家谷口也是王侁先離開而致使缺守,潘美日後被評書藝人醜化成奸邪嫉功的大壞蛋。

  此戰之後宋朝對遼失去了戰略進攻能力,被迫轉取戰略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