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英的歷史評價

  褚英為人狂暴,曾因貪杯延誤軍機,又與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以及他的兄弟的不和,於是被告狀而失去兵權,被廢去繼承人的位置,軟禁時又咒罵他人,於是被努爾哈赤處死,年僅36歲,葬於清東京陵。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褚英系太祖與第一位嫡福晉即元妃佟佳氏誕育之長子,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步入中年的褚英以嫡長子身份,憑藉多年出征所立之戰功,一度被立為早期女真***滿***族政權的第一位汗位繼承人。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位顯赫一時的汗位繼承人很快就失去了代父執掌國政之權,以悲慘的結局告別了人世,令人側目。

  褚英的後代

  長子:多羅安平貝勒愛新覺羅·杜度。

  愛新覺羅·杜度***?—1642年***,滿洲正白旗,生年不詳,努爾哈赤之孫、長子廣略貝勒褚英第一子。最初被授臺吉的職位。天命九年***1624年***封為貝勒。天聰元年***1626年***,跟從貝勒阿敏、嶽託等伐朝鮮。天聰三年***1628年***,跟從皇太極攻打明朝,蹂躪明都北京,並且打敗明朝援兵。天聰四年正月***1629年***,杜度大敗反攻的明軍,明軍仍然力戰,殲滅其部眾。

  天聰七年***1632年***,明將孔有德、耿仲明投靠後金,杜度協同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赴鎮江迎接他們。崇德元年***1636年***,進封為安平貝勒。崇德六年***1641年***,攻打廣寧,擊敗松山、錦州的明朝援兵。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逝世。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為他立石碑來紀念他的功勞。

  次子:愛新覺羅·國歡。

  三子:和碩敬謹莊親王愛新覺羅·尼堪。

  愛新覺羅·尼堪***1610年—1653年***,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廣略貝勒愛新覺羅·褚英的第三子,清初理政三王之一。順治十年***1653年***,尼堪平定孫可望,在湖南戰死沙場,是對明朝作戰身亡中的級別最高的將領,予諡曰莊。

  次女:愛新覺羅·濟鼐,嫁博爾濟吉特·滿珠習禮。

  褚英的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萬曆八年***1580年***褚英出生,這年努爾哈赤21歲,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只有4歲。由於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跟隨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下。努爾哈赤起兵之初,首先面對的是一些族人的對抗和暗殺。有刺客來襲,努爾哈赤就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兒東果格格藏進板櫃底下。褚英跟隨父親在格殺征戰、險象環生的境況中長大,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

  地位上升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長大後,努爾哈赤命他討伐安楚拉庫,他不畏險阻,披甲上陣,領兵飛速前進,星夜馳至,取屯寨二十處,其餘屯寨盡行招服,獲人畜萬餘,勝利回師。回去以後被努爾哈赤封為洪巴圖魯,晉封貝勒。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到赫圖阿拉歸服努爾哈赤,請求建州派兵前去迎護家眷和部眾。努爾哈赤便命他的弟弟舒爾哈齊、與褚英及次子代善等統兵三千前往蜚悠城。行軍路上,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天夜裡,陰雲密佈,伸手不見五指,迎風招展的軍中大旗上忽然射出一道白光,閃電般撕裂夜空,刺人眼目。兵士們放倒大旗細看,旗上並無一點光亮。但當他們重新將旗豎起,旗上便又射出耀眼的白光。舒齊哈奇大驚失色,說:“我自幼跟大汗四處征討,經歷的事說來不少,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怪異的事。這是不祥之兆!我們應該撤軍,避開這個凶兆。”舒爾哈齊的話遭到褚英和代善的堅決反對。在他們的堅持之下,大軍終於到達蜚悠城。在護佑著500戶蜚悠部眾返程途中,建州軍在一個叫烏碣巖的地方,遭到烏拉兵的堵截。舒爾哈齊見敵軍過萬,懼於敵眾我寡,畏縮山前,按兵不動。褚英和代善見狀,便鼓動眾將士說:“烏拉首領布佔泰曾是我們建州的俘虜,因其歸順父王,父王才把他放回。我們過去能把他放回去,今天就能再把他抓回來。他的兵雖然比我們多,我們卻有老天的眷顧,有父王的威名,只要奮勇廝殺,敵兵必破。 ”部眾士氣受到了鼓舞,軍心大振。他們在山上立柵紮營,派兵守護那500戶部眾。由扈爾漢、揚古利率200人同烏拉軍前鋒殊死拼殺,吸引敵軍的注意力。而褚英則與代善各率兵500,分兩路夾擊烏拉軍。褚英率先衝入敵陣,吼聲震天,無人敢擋。烏拉兵兵敗逃竄,“如天崩地裂”。這一仗,建州兵斬殺烏拉兵3000多人,獲馬5000匹,甲3000副,代善擒斬了烏拉大將博克多。

  烏碣巖大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努爾哈赤欣喜萬分,以褚英“奮勇當先”,賜以“阿爾哈圖圖門”尊號。阿爾哈圖圖門是滿語音譯,即足智多謀之意。之後,在宜罕山城等戰役中,褚英也是軍功卓著,為努爾哈赤完成女真統一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建立後金的卓越功臣。[4] 因是長子,又屢建戰功,被授命執掌國政。這年他才29歲。

  矛盾激化

  褚英生性殘暴、心胸狹隘,加之戰功赫赫,不把任何人看在眼裡,從而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以及一些兄弟們與褚英不和。

  “四大貝勒”即努爾哈赤四個子侄:建州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諸弟們不滿於褚英當嗣子、主國政的地位。但他們如果直接上告對長兄的不滿,似有爭嗣之嫌,於是決計同“五大臣”聯合,傾軋褚英。“五大臣”早年便追隨努爾哈赤,威望高,權勢重,歷戰陣,建殊勳,攻克圖倫城時褚英尚在襁褓之中。五大臣也不滿於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四貝勒”結合,共同扳倒褚英。“五大臣”首告嗣儲褚英,似有貳心之嫌。

  從褚英方面來說,他對“五大臣”這樣建州的“柱石”和“元勳”,缺乏謙恭的態度;對諸弟又沒有籠絡的智術,而是想趁父汗努爾哈赤在世時,逐漸削奪他們的財富和權力,以便鞏固自己的儲位。這樣的做法使“四貝勒”與“五大臣”人人自危,更促進了他們的聯合。由是,褚英陷於孤立。雙方矛盾的逐漸明朗化和日漸激化,使努爾哈赤不得不在長子褚英和“四貝勒”、“五大臣”之間作一個抉擇。他反覆權衡,最終決定疏遠褚英。爾後兩次進攻烏拉,努爾哈赤都沒有派褚英出征,而讓他在家留守。褚英非但沒有從中汲取教訓,反躬自省,暗自韜晦。相反“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於是獲“咀呪”之罪。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努爾哈赤效法當年懲治的舒爾哈齊的辦法,又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他們控告褚英的“罪狀”是:第一,褚英挑撥離間,使“四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第二,聲稱要索取諸弟貝勒的財物、馬匹,引起諸弟不滿;第三,曾言:“我即位後,將誅殺與我為惡的諸弟、諸大臣。”

  幽禁處死

  不久,褚英的上述言行被告發,努爾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但也想給兒子一個檢討自己、痛思悔過的機會,就招褚英,讓其看“四貝勒”、“五大臣”告發他的文書,只要他承認自己狹隘、專橫、偏私的錯誤,或許仍會得到父汗的寬恕和一如既往的扶植。可是褚英仍固守己見,不思悔改。於是,努爾哈赤開始逐漸削弱了褚英的權勢,明確表現出對他的不信任。如此更加激發了褚英的極大不滿。至此,褚英從被立儲君到他最後失去執政權力,僅僅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褚英開始敵對父王,結交黨羽,伺機報復。當父親出兵在外的時候,褚英出謀,寫詛咒對天地焚燒。還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若被擊敗,我將不使被擊敗的父親及弟弟們入城。”

  努爾哈赤聽聞此事之後,非常生氣,盛怒之下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被壓兩年之後,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處死,年僅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