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名劍簡介

  青銅器時代世界上出現了最早的劍,隨著鑄造工藝的提升逐漸刀劍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了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武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聖道之劍——軒轅劍

  軒轅劍,取於“軒轅”一詞,而“軒轅”二字則與天下第一帝——黃帝有關。黃帝的先祖是有熊氏,而有熊氏崇尚的就是土德,因為唯有土地方可生存。而土多是黃色,黃帝母親就附寶給他起名叫黃帝。又因他長在姬水,居住在軒轅之丘,於是他就以姬為姓,以軒轅為號,所以黃帝我們也稱之軒轅氏。在中華文明發端之始,黃帝就開始造車,所以“軒轅”二字又有了車的意思。

  還有一種說法。華夏始祖早就將龍、鳳、龜、麟,視為四大聖物,並深深地滲入到農耕時代與之相關的水土文化之中。黃帝號為軒轅氏,軒轅二字,即為“力天”,意思是神化了的大龜。但“軒轅”一詞傳到現在,多為指車,少有人指龜。

  鑄造轅劍,則有這樣的傳說:黃帝命令座下一對十分思愛的夫妻鑄劍師,要他們鑄一把絕世名劍。但兩位鑄劍師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無法鑄成理想的絕世名劍。那日黃帝來到劍房視察,不知是不是受神靈之點化,他斷然割下自己的臂肉,投進劍爐。中華第一神劍——軒轅劍,即刻鑄就。

  軒轅劍的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而劍柄兩則,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後來黃帝將這把象徵著華夏民族之氣的聖道之劍,傳給了夏禹,所以此劍也有“軒轅夏禹劍”之稱。第二劍 湛盧劍.jpg

  仁道之劍——湛盧劍

  說起湛盧劍,自然不能不說鑄劍世祖——歐冶子。約公元前509年歐冶子,奉越王允常之命,攜妻朱氏、女兒莫邪及徒弟干將。從寧波出發,到麗水甌江,順流而下到了福建的松溪縣,他看中了那的湛盧山,是個尋鐵鑄劍的好地方。

  據說他在此山上,一共鑄成了五柄劍,第一柄就是“湛盧劍”,此劍湛湛然通體黑色,這種深沉的黑墨色,讓人提劍在手,首先感覺到的不是它的鋒利,而是能感覺出它的寬厚和慈祥。第二柄是“純鈞劍”,此劍出鞘,如芙蓉出水,泱泱如水消溶;第三柄是“勝邪劍”此劍是專取其愛女莫邪之名而立意;第四柄“魚腸劍”此劍被專諸,受公子姬光之意,將劍藏於魚腹之中,企圖弒君謀位而得名,也正因為此,該劍又被後人視為不法之物;第五柄“巨闕劍”,巨,即是切之意,闕,意為銳利無比,此劍能削鐵如泥。

  傳說湛盧劍是一柄神奇之劍,它會滴血認主,唯有仁道之君,方可使用此劍。於是人們說“湛盧劍”不僅僅是一件兵器,而是一隻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上帝之眼,注視著天下君王。“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就是對此“仁道之劍”的最好寫照。

  湛盧劍在吳越爭霸時,越王勾踐戰敗,將湛盧劍作為貢品敬獻給吳王闔閭,吳王視為國寶,終日佩帶在身,後又落到楚國被楚昭王所得,後傳到南宋名將岳飛手中,岳飛在"***亭"被害後,不知去向。

  帝王之劍——赤霄劍

  眾所周知,此劍為漢高祖劉邦的佩劍。因為劉邦起事前,用現在的說法,也不過是一個社會上的混混而已。於是有關此劍的各種傳奇版本有不少。

  其中以公孫冶為首的五位鑄劍大師,揉合天下數百種精石,歷經八年終於鑄出這把千古神奇兵器的說法,是最為可信的。因為只有人和時間,才有可能創造出奇蹟。

  赤霄劍長三尺,劍身以玄鐵鑄造,人離劍七步之外,即可感覺到一股濃重的帝王之氣。據說赤霄劍出爐之時,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雷雨交加,連王氣所集的秦王宮殿,都為之震動不已。

  公孫冶一看此劍,就面色大變,跌足長嘆:“此劍既出,則天下大亂,我公孫冶竟成千古罪人也!”然後,慘然一笑,斷然橫劍自刎。而那赤霄劍,飲血之後卻紅光一閃,破天而去,不知所蹤。

  後來怎麼就落入了劉邦之手,並讓他在芒碭山,憑此劍“斬蛇起義”,他不僅剷除了暴秦,還戰敗了與他爭雄天下的楚霸王項羽,建立了漢朝,開創了數百年漢室基業。赤霄劍,也因此成為一代帝王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