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的知識點

  世界歷史包括了世界的科技、文化、經濟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那同學們對世界史的知識點學習的怎麼樣了?下面由小編為你提供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

  一、資義發展——資本主義興起,封建社會趨於衰落:

  1、資本主義經濟-工場手工業和重商主義

  114世紀前後,資本主義萌芽在義大利,佛羅倫薩,尼德蘭等地出現;2從生產力上看,資本主義處於工場手工業時代,早期的殖民活動,特別是新航路開闢後的價格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3從生產關係看資本主義處於原始積累時代,原始積累的手段包括圈地運動,工場手工業,殖民掠奪等。這一時期,歐洲各國普遍奉行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以推動原始積累。

  2、資本主義政治-資本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1尼德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2英法美早期三大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基本的資本主義制度。英國資產階級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開啟了資本主義時代,法國大革命掃蕩了法國封建秩序,震撼了整個歐洲,北美資產階級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具有雙重性質。3歐洲大陸諸國進行了封建改革,客觀上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從整體看,封建主義仍然處於上風。

  3、資本主義思想-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

  1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第一次思想解放,以人文主義為反封建和神學的思想武器,傳播了資產階級觀念;2近代自然科學革命以天文學革命為開端;3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到來作了思想和理論準備,促進了革命的爆發,影響到全世界

  二、殖民活動——早期原始積累階段,手段野蠻:

  1、殖民國家和被殖民地區: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國,法國和荷蘭後來居上,特別是英國成為殖民霸主。被殖民的地區主要美洲,印度,非洲沿岸。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為了原始積累,方式比較野蠻,主要包括種族滅絕,販賣奴隸,掠奪資源等。而英國的殖民方式相對具有開發的意義。

  3、殖民爭奪:經過激烈爭奪,英國先後挫敗西班牙1588年擊敗無敵艦隊,荷蘭17世紀後期三次英荷戰爭,法國18世紀中葉的七年戰爭,成為世界頭號海上強國,殖民霸主。為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

  4、殖民後果:對當地人民深重災難,對於歐洲來說,則獲得了大量財富,增加了原始積累,為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開闢了市場,從而促進了歐洲的興旺和發展。

  三、民族解放——北美拉美獨立雙重性質:

  1、北美獨立戰爭確立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政體,影響十分深遠;

  2、拉美獨立運動結束了西葡300多年的殖民枷鎖,成了一系列新興國家。

  四、國際關係——從殖民爭奪到拿破崙戰爭:

  1、16-18世紀,國際關係的核心問題是爭奪殖民霸權,其中英國最終取得了勝利。其勝利的原因歸因於其經濟和政治制度的先進;

  2、拿破崙戰爭時期,歐洲大陸霸權的爭奪是國際關係的核心,交織了封建勢力和革命勢力的較量,最終建立了大國均衡下的維也納體系。

  五、全球化——世界走向一體化

  1、新航路開闢導致發生了商業革命,擴大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往,歐洲和非洲,亞洲之間的貿易擴大,同美洲開啟形成緊密聯絡,世界各地區的商品也逐漸在歐洲市場上出現;2、世界各大洲之間相對鼓勵狀態被打破,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絡緊密的整體。

  3、殖民活動是這一時期世界一體化的主要動力和形式。

  二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特點.

  1從革命背景看,資本主義發展還不成熟;

  2從革命過程看,具有相當曲折性;

  3從革命結果看,只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制度;

  史實分析:

  1背景--資本主義處於手工工場時期,領導者除了大資產階級,還包括新貴族,自由派貴族等,革命思想還有一定宗教性.

  2過程--革命勢力和反動力量經過反覆較量,過程較為曲折,英法美三次革命都是如此.

  3結果--革命確立的不是完整成熟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制度,包括立憲,共和制,內閣制等,其後才從政黨,選舉等多方面加以完善.

  結論: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只完成推翻封建制度,確立資本主義基本制度的任務,完善資本主義要到工業革命以後.

  啟蒙運動中提出的主要學說和繼承發展關係?影響?

  學說:社會契約論,三權分立學說,人民主權說.天賦人權。繼承發展關係1社會契約論:①霍布斯提出社會契約論,認為國家來自契約,君權不是神授而是人民授予的.但人民不可違反契約,君主權力無限;

  ②洛克發展了契約論,認為契約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國家政權不應干涉臣民財產;

  ③盧梭認為統治者如果違反了民意,撕毀契約,人民有權推翻他建立新的契約.2三權分立學說:

  ①洛克提出分權學說,主張國家立法權屬於議會,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權屬於國王.②孟德斯鳩將三權劃分為立法,司法,行政;立法權屬於人民,司法獨立,行政權屬於君主;指出三者之間“制約和平衡”,相互獨立,互相監督.

  3人民主權論:盧梭提倡人民主權論,認為人民有權修改和廢除契約,任何人不能違反公共意志.

  4天賦人權思想為啟蒙思想家共有,認為人生來有生命,自由,反抗壓迫的權力.

  影響:批判了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動員,為確立資本主義社會做了理論準備.

  三

  一分為二評價拿破崙.一分為二,史論結合

  1積極: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史實:①對內鞏固革命秩序--建立中央集權體制;建立法蘭西銀行,促進資本主義發展;頒佈法典確立了法律規範;重視科教。是傑出的革命家和政治家;②對外多次打敗反法同盟--捍衛了革命果實,防止了波旁王朝復辟;傳播了革命思想,動搖了整個歐洲的封建秩序。是資產階級的軍事家。

  2消極:獨裁者,野心家。

  史實:①建立帝制獨裁,違背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②後期進行的戰爭侵犯了許多國家主權,掠奪各國人民,激起了人民反抗,玩火自焚。

  五、法國大革命的特點和成因。

  特點:徹底性,激烈,世界性。

  原因:1經濟上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2資產階級和封建專制矛盾激化;3啟蒙思想做了充分動員;4人民群眾主動參加,推動革命發展;5革命引起歐洲範圍內封建勢力的反撲,兩種力量的反覆較量使革命超出了預期目標;6拿破崙戰爭把革命思想傳播到整個歐洲大陸。

  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途徑,成因,影響。

  途徑:革命類-英法美;民解類-北美拉美;改革類—俄日;統一類-德意;民解類-北美拉美。總體分為自下而上的革命民解早期英法美和自上而下的改革統一類後發德意日俄。

  成因: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具體因素不同;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不同;資產階級力量不同;思想條件不同。

  影響:自下而上類革命較為徹底,基本形成了民主政體;自上而下的方式則基本由原統治集團發起,保留較多舊制度,往往形成專制政體,如德日俄。

  四

  蒸汽時代的資本主義19世紀初—19世紀70年代

  一、階段特徵:

  本單元講述了蒸汽時代的世界,時間從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後期。這一時期是資本主義真正戰勝封建主義,在全球確立自己統治地位的階段。從經濟上看工業革命使生產力過渡到機器大工業階段;政治上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在世界主要大國內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思想上自由主義興盛起來;工人運動開始獨立並走向成熟;列強的殖民擴張發生了變化,殖民體系初步形成;亞洲掀起了舊式的革命風暴;全球化有了重大發展,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殖民體系和世界體系初步。

  具體歷史階段特徵如下:

  一、資義發展——資本主義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1、資本主義經濟—工業革命和自由主義

  1生產力:工業革命首先從英國發生,向歐美擴充套件,極大鞏固了資本主義的統治基礎,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使資產階級統治了世界;2生產關係:一種自由放任,自由競爭的經濟主張,即自由主義興盛起來;3經濟危機:資本主義開始顯露其弊端;4世界市場:資本主義通過工業革命和殖民活動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

  2、資本主義政治—資本主義國家體系的確立:

  資本主義制度繼續擴充套件,在世界主要大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形成了資本主義的國家體系。119世紀20-30年代革命和1848年革命摧毀了封建的維也納體系;219世紀60-70年代歐美亞的主要大國以不同形式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包括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德國和義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資本主義的國家體系確立。

  3、資本主義思想-自由主義興盛起來:

  自由主義是理性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強調經濟的自由放任,政治的個人平等,擴大民主,健全法制等。這推動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完善。

  二、工人運動——工人運動興起並走向成熟:

  1、隨著工業革命開展,工人運動開始獨立登上歷史舞臺,標誌是19世紀30-40年代的三大工人運動,包括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國西里西亞織工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因為這些運動中工人階級提出了本階級獨立的政治口號。

  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標誌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原因是多方面,標誌是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3、第一國際是第一個國際性工人運動的聯合組織,1864年成立於倫敦,推進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有組織,有領導,有理論的國際聯合階段。

  4、巴黎公社是19世紀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工人運動的頂峰,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由於資本主義仍然處於上升階段而失敗。

  三、殖民活動——商品輸出階段,初步形成殖民體系:

  1、殖民國家和被殖民地區:英法美俄等,英國殖民霸主鞏固。被殖民的地區主要集中於人口稠密的亞洲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搶佔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方式是廉價商品和武裝入侵併用。

  3、殖民爭奪:英國為首,法國追隨,美國參與,英國居於首位。

  4、殖民後果: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給被殖民地區帶來了深重災難,但也衝擊了舊體制和舊思想;促成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世界聯絡更加緊密。

  四、民族解放——亞洲風暴舊式性質:

  1、北美獨立戰爭確立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政體,影響十分深遠;

  2、拉美獨立運動結束了西葡300多年的殖民枷鎖,成了一系列新興國家。

  五、國際關係——殖民爭奪和大陸霸權:

  1、19世紀,列強在殖民爭奪中發生了多次爭奪,其中以英法和俄國為爭奪黑海地區的克里米亞戰爭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區域性性國際戰爭。

  2、19世紀,俄,法,德三國為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大陸的優勢從拿破崙帝國轉移到沙皇俄國,再到法蘭西第二帝國,再到統一後的德意志。其中對於大陸霸權的制約起到關鍵作用的是英國。英國先幫俄國等打擊法國,後幫法國打擊俄國,後中立坐視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這是其維護世界霸權,維持大陸均勢政策決定的。

  六、全球化——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1、原因—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世界全球化,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確立是推動,殖民擴張是全球化的直接動力。

  2、形式—資本主義國家體系,殖民體系,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隨之初步形成。

  3、影響—促進資國發展,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影響雙重,世界聯絡更加緊密,整體推動了世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