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答題技巧講解

  備戰2017的高考歷史,學會答題技巧能夠幫助考生拿高分,那麼高考歷史有哪些答題技巧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高考歷史選擇題技巧

  ***一***抓“型別”

  解歷史選擇題,首先要明確它的基本型別,主要分為程度型***又稱最佳型***、比較型、因果型、材料型***包括文字和圖表***、逆向型***又稱否定型***、概念型、組合型、條件型、論證型、結論型等10種類型,然後根據各種型別的解題方法“對號入座”。

  而把握題目型別的基本方法,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考查題幹中的“答題項”,也就是答案所包含的專案***一般置於題乾的末尾***來確定的。

  【例1】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動搖。對這一結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歐共體在許多經濟領域趕上或超過美國

  B.西歐日本開始力求擺脫美國的控制

  C.美國喪失資本主義世界強國地位

  D.資本主義世界形成美、日、歐共體三足鼎立局面

  【解析】從題幹中的“答題項”——“不正確的是”,可以判斷本題屬於逆向型選擇題***題幹中有表示否定或限制的提示詞如“錯誤的、不包括、無關的、不屬於”等即可判定該題為逆向型選擇題。***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能力。通過仔細審題,很容易發現C項與題幹中的表述是互相矛盾的。題幹中明確表明了“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動搖”,而C項中是“喪失資本主義世界強國地位”,顯然“動搖”與“喪失”互相矛盾。

  由於歐、日經濟的發展,經濟實力的增強,在外交上也開始要求獨立,這樣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美國的經濟實力相對下降,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軍事力量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國家,所以不能認為它已經喪失了世界強國的地位。故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二***抓“題幹”

  抓“題幹”,就是要明確“答題項”***答案包含的專案***、“主幹語”***選項論述的物件***和“限定語”***限定回答的內容***各是什麼。

  我們可以從“答題項”中把握題目所屬的基本型別及命題人考查的目的;從“主幹語”中把握題目所考查的內容及要求;從“限定語”中明確題目所限定的時空範圍或特點。

  【例2】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鬥爭,到18世紀末轉變為聯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出現這一轉變主要是由於

  A.英國壓迫加劇,北美人民反英意識增強

  B.北部幾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

  C.各殖民地之間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市場

  D.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解析】題幹中的“答題項”是原因***“由於”***,“主幹語”是“轉變”***從分散的抗英鬥爭→聯合一致的獨立戰爭***、“限定語”有時間***18世紀末***、地點***北美***、特點***從分散到聯合***。

  從“答題項”可知,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北美抗英鬥爭從分散到聯合的原因的理解;從“主幹語”可知,本題還要求從民族獨立的角度鑑別主次。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四個選項都是原因,但“主要”一詞暗示了要從中找出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又知道,美利堅民族要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與英國殖民統治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因此,“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才使各殖民地聯合起來,而“形成了統一的市場”***C項***只是民族形成的一個條件。D項能夠包含A、B、C三項的內容。故本題正確選項是D項。

  ***三***抓“選項”

  通過比較四個選項,準確把握選項中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絡和區別,進而明確選項與題幹之間的關係。

  【例3】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根本特點是

  A.資本主義處於高度發展時期

  B.資本主義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C.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

  D.大國間重新瓜分世界的鬥爭愈演愈烈

  【解析】從題幹中的“答題項”——“根本特點”可知,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根本特點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所謂“特點”,是指與同類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相比較的不同點,既指內在性質,也指外在形式。“根本特點”一般從本質上揭示或反映這一不同點。

  仔細推敲選項可以發現,四個選項都反映了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發展的特徵。其中A項反映的是發展速度,B、D兩項反映的是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的兩種必然現象,但都不能反映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的特點。只有C項從本質上揭示了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徵。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四***抓“觀點”

  有些選擇題在題幹中的“主幹語”部分,滲透了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如生產力觀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觀點、階級鬥爭觀點、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觀點、現象與本質等等。我們在審題的時候要以這些理論為指導,進行推理、論證和分析。

  【例4】1869年,《教會新報》的一篇文章寫道:“外國生產皆歸男醫接生,雖經此例,似不成規矩┅┅男歸男醫,女歸女醫,豈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當時的中國

  A.雖已開放,但人們思想還比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C.舊的風俗習慣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衝擊

  D.人們難以接受西方醫學知識

  【解析】從題幹中的“主幹語”——“當時的中國”,再結合“限定語”1869年和“答題項”可知,本題以1869年中國人的接生觀念為切入點,要求對不同時期中國近代思想觀念發展的時代特徵作出正確的理解和辨別。

  人的思想觀念的現代化在某種意義上比物質文明的現代化更為重要,本題旨在通過相關現象深層次認識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傳播過程中所遭遇的思想阻力。解題時,需要將選項與相關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徵相聯絡。故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項。

  ***五***抓“時空”

  有些歷史選擇題還特別注重於考查歷史事物的時間、空間或特點,我們要根據題幹中的“限定語”提取出隱含著的歷史資訊,弄清歷史事物的橫向、縱向的歷史時空和階段特徵,明確時空範圍和特點。

  【例5】如圖所示是民國九年的一則報紙廣告。作為直接證據,它可以用於研究

  A.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實業救國的思潮

  C.工人階級的誕生

  D.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解析】從題幹中的“限定語”——“民國九年”,再結合“主幹語”——圖片裡的“人人必需之國貨”和“答題項”可知,試題要求在獲取材料中有關號召國人用國貨等資訊的基礎上,找出與其有密切關聯的選項——實業救國思潮。以史料與研究物件的對應關係為考點,強調了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證據意識的考查。“民國九年”的表述,則含有對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換算方法的考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B項。

  二、高考歷史主觀題答題規範

  歷史主觀題是決定我們歷史成績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考試當中我們必須要予以高度的重視。在歷史主觀題做答過程當中我們要注意做到四大規範要求:

  ***一***讀題要規範

  高考題注重“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的創設和運用,特別是在卷面中呈現大量的材料,因此在做題過程當中我們要規範閱讀材料的程式,應當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1、讀引言***題引***

  考試一般都採用專題式或者主題式命題方法,即一道題目都有一箇中西和主題,體現命題者的立意和命題意圖。而體現命題意圖的直接呈現方式是題目的引言材料。

  閱讀引言可以使我們快速明確命題意圖和題目考查內容,因此閱讀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題的鑰匙,有利於我們揣摩命題意圖,形成正確的答題思路。

  【例1】自古以來,許多有作為的政治家都密切關注民生。建國以來黨和政府為解決民生問題做出了許多重大努力。

  這道題以民生問題為立意,考查古今中外歷史上解決民生的相關問題,在做題的過程當中我們思考的方向應當朝向相關的民生內容。

  2、讀材料正文

  這是讀題的核心任務,一般要求閱讀材料在兩遍以上,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要動筆圈劃關鍵詞、句,最大限度的提取材料資訊。對有些材料我們要根據材料當中的“。”、“……”、“;”或根據材料內容劃分材料層次,並簡單概括材料個層次的中心。

  3、讀材料出處

  材料的出處作為材料的組成部分,往往暗含歷史資訊,根據材料出處的判斷,我們可以和教材的相關內容建立起相應的聯絡,因此在以後的考試中要高度重視。

  ***二***審題要規範

  在平時的考試當中,好多同學總是抱怨所答內容不能得分,仔細分析大家的卷子,會發現主要問題一是基礎知識薄弱或者表述不準確,二是對題目的規定性沒有很好的研究。

  好多同學在答題過程當中,將大量的時間用於無效資訊的書寫上,而沒有認真地審題,沒有認真地思考所要回答的內容,往往造成答了很多內容但得分有限的情況,因此在下筆答題之前,一定要對題目進行充分的研究,明確題目的要求。

  只有在平時考試當中注意審題的規範要求,才能在高考中儘量減少失誤。審題要做到四大要求:

  一般一個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資訊來源或者答案出處:

  表述為:依據材料;依據所學知識;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依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

  2、答題要求:分析、概括、列舉、說明、比較等。

  3、核心詞***答題語***:原因、影響、特點、措施等。

  4、限定詞:時間、地點、答題範圍、答題角度等。

  在大家平時考試當中,容易忽略的是第一和第四方面的審題要求,即容易忽視“答案來源的判定”和對限定詞的審讀與思考;

  【例2】結合19世紀上半期英國的社會狀況,簡要分析這一經濟主張廣泛盛行的政治經濟根源。對這一問題大家容易忽視限定詞:

  限定一:

  時間:19世紀上半期;

  限定二:

  地點:英國***聯絡19世紀上半期英國的相關歷史史實***

  限定三:

  答題角度:一是政治根源,二是經濟根源***如只從一個角度回答問題將至少失分一半以上***

下一頁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