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答題公式

  1、原因

  ***一***從原因廣度上分析: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內因或主觀原因,一般是指與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階級、階層、團體、個人的主觀意識密切相關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觀原因則指與前者有緊密關係但又不受前者主觀意識影響的那一方面原因。這和原因分析法的優點是抽象而又深刻,易於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需要指出的是,內外因屬於社會、國家、==等人的意識很難起決定作用的大範圍歷史概念時,那麼它們是專指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這就區別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前者是屬於自我意識方面的原因,即人為的原因;後者是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原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屬於自我意識方面的原因,即人為的原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原因。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二***從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是指影響歷史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帶有歷史發展必然性,在歷史程序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我們可以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階級本質、歷史發展的主要原因等角度去探討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所謂根本原因,是指促使歷史事物產生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性因素,是歷史事物能夠產生的土壤,在歷史事物產生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缺少了這種因素,與之相應的歷史事物便不會產生。

  主要原因是指對歷史事物的產生起主導性、決定作用的因素。有了這種因素,歷史事物才會以當時的特徵出現。如果缺少了這種因素,歷史事物則不會以當時的特徵出現,甚至不會產生。

  直接原因是指導致事件發生的近期的誘導性因素。“直接”的含義是指不經過中間事物和中介環節,要注意分析出時間關係或邏輯關係上最為接近的因素。事件發生的導火線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歷史事物產生過程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是一種偶然性因素。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絡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2、背景

  一般是指某一歷史事件在什麼歷史情況下發生的,實質上包括原因和條件兩個方面的內容。如新航路開闢的背景就包括四個原因和三個條件。原因和條件其含義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於“為什麼”,即必要性,條件偏重於“有什麼”,即可能性;其二,條件的使用範圍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歷史事件或運動的成功或失敗,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條件去表達。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敗原因。在這一題中, “原因”就不能用“條件”去代替。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國際: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3、歷史條件=***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②政治:沙皇****、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4、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如尼德蘭革命爆發的原因: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舊制度矛盾。②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