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怎麼死的

  趙雲可以說是最受三國迷歡迎的人氣角色,文韜武略,機謀膽色,趙無不是上上之選。那麼歷史上的趙雲是怎麼死的嗯?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趙雲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趙雲自追隨劉備後,直到劉備當了漢中王,可說是馬不停蹄,無役不予。阿斗確是他在長阪坡救出的,史書雖沒《三國演義》寫得那麼玄,但趙雲救阿斗不是虛構的。進軍西川,是趙雲第一次沒隨劉備行動而留守荊州。可就是這次留守,他又幹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奪鬥”,也是史有明文的壯舉。兩次三番救了後主劉禪的小命,趙雲對蜀漢的汗馬功勞還小麼?可劉備得了西川后,對趙雲就再沒重用了。

  定軍山之戰,主謀是法正,而“親冒矢石”強攻定軍山的是劉備本人,趙雲根本沒上第一線。

  一出祁山,趙雲也沒當先鋒,與鄧芝領偏師出斜谷策應主力。街亭失守全線大敗,而“雲與鄧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損。”《演義》中的“不損一人一騎”是羅老先生給英雄帶的花環。而戰後孔明上表檢討,自貶三級,有功無過的趙雲卻也糊里糊塗地跟著被貶了級。直至去世,趙雲也未獲封侯。

  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衝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臥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了。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黴了。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謖、楊儀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

  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麼?“徵西大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歷來讀史之人有“漢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漢高帝劉邦,殺死了韓信、彭越、黥布;漢武帝時有飛李廣的悲劇。到了最後三分之一的後主時,趙雲好歹還是壽終正寢的。

  《演義》上寫劉禪聞趙雲死而大哭,又是羅老先生加的花環。那時的劉禪,早把救過他兩次的趙雲忘得一乾二淨了,連點“悼念”的意思都沒有。到得後來,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來了,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可趙雲要是知道追封的事,準得氣得在墳墓裡詐屍不可:那時距蜀漢亡國還剩下不到三年了!

  趙雲一生為何從未負傷

  常山趙子龍可以說是最受三國迷歡迎的人氣角色,文韜武略,機謀膽色,趙無不是上上之選。作為一員虎將,他實在完美。長阪坡一戰,趙子龍縱橫曹營幾萬大軍之中,出入自如,斬殺曹軍50多員將領,竟然全身而退,沒有受傷,雖然曹操在戰鬥中期曾經下令不許射箭,但畢竟以一敵萬!一人一騎在千軍萬馬中往來奔突,如入無人之境,通篇三國之中,除子龍之外又有誰能夠?論衝鋒陷陣能力、防禦能力堪稱三國第一!

  但是,趙雲無論是在三國志中還是在三國演義中,其實都很不得重用,甚至可以說一生鬱郁不得志。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僅有的十二位被賜予諡號的大臣之一,但他在名位上遠遠不及其他十一位大臣,為什麼年資在前,仕宦卻不及諸人呢?讓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對其一生進行探討並給予評價。

  1、趙雲本來是奮武公孫瓚的部下,公孫瓚派趙雲協助劉備的時候,劉備對他十分喜愛,百般勸說趙雲歸順自己。可惜當時劉備實力實在太弱,趙雲沒敢答應。等到公孫瓚被滅了,無處可去,只能落草為寇,後來遇到劉備,即歸順劉備。但這個時候再投靠劉備,信任度已經打了折扣。這也為他在劉備時代不得重用埋下禍根。

  劉備在青州因軍功升至平原相,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轄軍隊,而趙雲未見升賞。東漢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司空曹操表薦劉備為左,關羽、張飛為中郎將,而亦未有趙雲,可見趙雲不為時人所重。按說此時劉備南征北戰,戎馬倥傯,趙雲不可能沒有機會立功受賞,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趙雲擔任的主騎一職,不是從事衝鋒陷陣,而是作為劉備的侍衛長,保護劉備的安全。

  2、但是趙雲終於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時來運轉。曹操平定了盤踞冀、青、幽、並四州的袁氏父子,自為丞相,南征荊州。劉備倉皇南撤,被曹操騎兵追上,不得不丟棄妻子兒女逃跑。趙雲保護劉備身邊唯一的兒子劉禪及其母甘氏,得以免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長阪坡之戰。在劉備平定荊州江南諸郡以後,獎賞功臣,趙雲提拔為牙門,一個不入流的,但趙雲終於有了自己統率的軍隊。後來有孫尚香想將劉禪帶到吳國,趙雲截江救阿斗,再次讓劉禪感恩不已,這是他以後在劉禪朝被封賞的重要原因。

  3、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討伐割據漢中的張魯。以軍師中郎將諸葛亮,襄陽太守、蕩寇關羽留鎮荊州,趙雲則被劃歸到諸葛亮的麾下,受其節制。諸葛亮分遣趙雲從江陽北上平定漢安、資中、牛髀,益州平定以後,諸葛亮晉升為軍師,署理左府事,負責處理政事。趙雲晉升為翊軍。

  4、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諸葛亮執政,以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封永昌亭侯,不久又升遷為鎮東,對趙雲的封賞遠遠超過劉備。但趙雲似乎辜負了他的期望。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北伐魏國,派趙雲和鄧芝為疑軍,據守箕谷,抵禦曹真;自己親率主力進攻祁山,隴右三郡紛紛響應諸葛亮,魏國朝野震動。諸葛亮以馬謖守街亭。馬謖部署錯誤,不據守街亭城,而是依山為營。張郃斷絕其水道,蜀軍缺水大亂,被張郃大敗。而趙雲、鄧芝疏於戒備,在箕谷與曹真對壘時以優勢兵力失利,燒燬褒斜道赤崖以北的閣道,迫使魏軍停止追擊。

  趙雲唯一的一次獨自領兵,卻以失敗告終。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鎮東趙雲去世。終其一生,他的業績很平凡也很普通。甚至後來追諡了五個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也沒有趙雲。時朝野輿論認為趙雲曾經救過劉禪,應當賜諡,最後終於成為十二個大臣中最後一個被賜諡的大臣

  趙雲的簡介

  趙雲***?-229***,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跟隨公孫瓚。期間結識了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又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督江州。

  趙雲於建興七年***229***壽終正寢。景耀四年***261***,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諡趙雲為順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