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作品文章

  林清玄,臺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選材廣泛,以簡約的文字包容萬物,從花草樹木寫到淡雲清風,從自然宇宙寫到人生社會,無不透射著親和的力量。林清玄的有什麼作品文章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前世與今生

  有一個人來問我關於前世的問題,說他常常在夢裡夢見自己的前世,他問我:“前世真的存在嗎?”

  前世真的存在嗎?我不能回答。

  我告訴他:“我可以確定的是,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我們的前世已經來不及參加了,讓它去吧!我們希望有什麼樣的來生,就掌握今天吧!”

  前世或來生看起來遙遠而深奧,但我總是相信,一個人只要有很好的領悟力,就能找到一些過去與未來的訊息。

  就好像,我們如果願意承認自己的壞習慣與壞思想,就會發現自己在過去是走了多麼偏斜的道路。我們如果願意去測量,去描繪心靈的地圖,也會發現心靈的力量推動我們的未來。

  因此,一個人只要很努力,就可以預見未來的路,但再大的努力也無法回到過去。

  所以,真正值得關心的是現在。

  我對那時常做前世夢的朋友說:“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前世的夢,還不如活在真實的眼前。”

  真的,世人很少對今生有懇切的瞭解,卻妄圖去了解前世,世人也多不肯依賴眼前的真我,卻花許多時間寄託於來世,想來令人遺憾。

  篇2:參觀佛堂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自稱是我的讀者,他說:“聽說林先生家裡的佛堂很莊嚴,改天去參觀你的佛堂。”

  我唯唯諾諾,然後我們在汽車疾駛的街口道別。

  最近,我時常遇到想來參觀我家裡佛堂的人。使我困惑的是,我每天帶著我的佛堂在街上走來走去,為什麼大家都不看呢?我每天也看見許多人帶著自已的佛堂走來走去,為什麼大家都看不見呢?

  每個人的人格、信念、思想,不就是他自己的佛堂嗎?

  釋迎牟尼佛有一次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感慨地說:“風景這麼優美的地方,如果蓋一座佛堂就好了。”

  大帝隨手摘了一株草插在地上,說:“世尊,佛堂蓋好了。”

  佛陀開心地說:“善哉!善哉!”

  我們微笑地面對風景優美的地方,我們珍惜相遇的每一個因緣,我們清淨了內心的塵垢,我們提升自己走向超越之路……那每一個好的地方、好的心清、好的希望,都是佛堂!

  篇3:不一定是天堂

  有一位神父告訴我一件真實的事。

  他在神學院快畢業的時候,老師對他們說:“你們接受了幾年神學的教育,對天堂的狀況已經很瞭解了,在畢業之前,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輪流起來報告自己心目中的天堂。”

  這些即將作神父的學生,一一站起來報告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在報告的過程,大家愈聽愈驚慌,竟然沒有兩個人心目中的天堂是相同的。

  等到學生全部報告完了,教室陷進一片完全的靜默,因為沒有一個人能確定自己的天堂才是對的。

  老師看到大家那麼嚴肅的樣子,忍不住笑起來,對學生說:“每個人心目中的天堂都不同,才是正常的,因為天堂是心的嚮往,並沒有固定的形式,每個人心中的天堂都不一樣了,何況是人間的事,因此,你們當了神父應該遠離爭辯,把重點放在喚起人的嚮往。”

  神父說,聽了這一段話,他從此失去和人爭辯的興趣。

  我聽了神父的話,從此也不再和人爭辯。

  我想,天堂雖然每個人都不同,但心的嚮往是可以互相影響和迴圈的。

  篇4:老鼠也有父母

  看見操場上有一群小朋友在議論紛紛,我好奇地圍過去看。

  原來是,有一位小朋友家裡鐵寵捕到一隻老鼠,邀集同伴到操場舉行殺鼠大典,準備在老鼠身上潑灑汽油、點火,然後拉開籠門,看點了火的老鼠可以跑多遠。

  我對小朋友說:“這樣太殘忍了,想一想如果是你們被點了火,在操場上跑,是多麼的痛呀!”

  小朋友沒想到突然冒出個陌生人,又勸上他們燒老鼠,氣氛因僵化而沉默著。

  捕到老鼠的小朋友說:“可是,可是老鼠是害蟲呀!偷吃我們家的東西。”

  我說:“照你這麼說,做小偷的人不也該放火燒了?任何人,不管好人、壞人都有父母,在父母眼中都很可愛,老鼠在父母眼中可能是可愛的孩子呢!”

  另一位小朋友說:“如果我們不殺害蟲,害蟲就會愈來愈多,到時候就會被害蟲侵佔了。”

  我對孩子說,這世界上每天有幾千萬人在殺害蟲,譬如噴滅蚊和殺蟑的藥,但蚊子和蟑螂從來沒有減少,這世界上有很多人在保護野生動物,野生動物也沒有增加。何況,什麼是害蟲呢?從前的人看山中的凶禽猛獸都是害蟲,老鷹、獅子、老虎、豹子、野狼、狐狸哪一種不是害蟲呢?

  “不管好的動物或不好的動物都有在地球生存的權利,不管好或不好的動物都有父母和兒女,所以我們不應該隨便殺害動物。”

  小朋友更沉默了。

  “擁有”那隻老鼠的小朋友說:“不然,我們不要放火燒它好了,我們給它一點懲罰,罰它到垃圾山去吃垃圾。”

  小朋友全歡呼起來,呼嘯而去。

  我看著小朋友的背影,以及還留在草地上的汽油油漬,想到我們大人有責任開啟孩子的仁愛之念,不應該殘忍地對待別的眾生。

  真正的仁愛不是對好眾生的慈愛,而是對惡眾生的悲憫——何況眾生有什麼好惡的分別呢?

  曾經有一位淨土宗的祖師說:“西方淨土0是為惡人而設教的。”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是為善人而設,而是為惡人而設。

  他說:“善人所處的地方就是淨土,還需要什麼淨土?何況惡人十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去淨土,善人更不用說了。”

  我們在幼年時代,都曾因為無知,到樹上捕捉小鳥、在田間灌蟋蟀、在河裡濫捕魚蝦,我們的無知代代相傳,我們的長輩把工業的黑煙噴上天空、汙染的廢水灌人河流、以過度的農藥灑在田間。不要說動物,有許多人甚至忘記別的孩子也有父母。

  我們要救的不是偶然被抓住的老鼠,我們要救的是孩子的心,在一個社會裡,如果孩子不能普遍有仁愛的心,受害的將不只是老鼠呀!

  篇5:吝嗇的人

  從前有一個非常吝嗇的人,他從頭上的每一根頭髮到腳上的每一個腳趾頭都很吝嗇,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給別人東西,連別人叫他講“佈施”這兩個字,他都講不出口,只會“布、布、布……”個半天,好像一講出這兩個字,自己就會有所損失。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後,就想去教化他,於是到了他住的城鎮去開示。佛陀就告訴大家佈施的功德:一個人這輩子之所以富有,比別人長得高、長得帥,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輩子的佈施有關。

  這個吝嗇的人聽了佛陀的教示之後很感動,可是他仍然佈施不出去,他為此深感煩惱,便跑去找佛陀,對佛說:“世尊呀!我很想佈施,但是做不到。”佛陀從地上抓了一把草,把草放在他的右手,然後要他張開左手,佛陀說:“你把右手想成是自己,把左手想成是別人,然後把這把草交給別人。”這個吝嗇的人一想到要把這把草給別人,就呆住了,想得滿頭大汗,仍然捨不得給出去,最後,他突然開悟:“原來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就趕緊把草給出去,自己也為此深感欣慰。第二次他只約花了一分鐘,就把草給出去。後來,他只要很簡單地就可以把草給出去。佛陀又說:“現在你把草放在左手,把右手張開,將草交給別人。”第一次他也是想了半天才給出去,第二次他很容易就交出去。最後,佛陀對他說:“你現在把這把草給別人。”他便把這把草給了別人。

  經過不斷的練習,這個有錢人便把財物佈施給別人,最後把身體也佈施給了別人,結果證得了菩提。

  這個故事令我非常感動,認識到菩提的追求沒有資格的限制,再吝嗇、再壞的人,只要發心想追求菩提,就可以透過訓練開啟菩提心。訓練開啟菩提心最簡單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時時讓自己往美好、光明、良善的地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