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學三字經

  我們可以在三字經中學到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孟母斷機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狹子以居,三遷為教。及孟子稍長,就學而歸,母方織,問曰:“學何所至矣?”對曰:“自若也。”母憤因以刀斷機,曰:“子之廢學,猶吾之斷斯機也。”孟子懼,旦夕勤學,遂成亞聖。

  :孫敬懸發

  “頭懸樑”的是晉朝人孫敬。孫敬,字文質,漢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學,後入洛陽,在太學附近一小屋安頓母親然後入學。他曾採楊柳為簡,加以編聯,用來寫經,這是歷史上“輯柳”的典故。《太平御覽》上記載:孫敬“好學,晨夕不休”,常年閉門謝客,攻讀詩書,人稱“閉戶先生”。他苦讀詩書,常常通宵達旦,睏倦得眼皮都睜不開了,就弄根繩子把頭髮綁起來吊在房樑上。打盹垂頭的時候,揪一下頭髮就驚醒了,繼續讀下去。

  :李密掛角

  隋朝李密,生性好學,走到哪裡都把書帶在身邊,有一次上街把“漢書”掛在牛角上,被宰相楊素看到,楊素見他如此好學,頓生好感。通過交流,楊素髮現他有舉一反三的獨到見解,就叫兒子楊玄向他學習,隋朝末年,楊玄起兵反隋,他做軍師。後來為推翻隋煬帝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蘇洵發憤

  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小時不喜歡讀書,到了27歲仍一事無成。看到許多同齡人都考中了秀才。舉人,才猛然醒悟,下決心迎頭趕上。他以一改往日習慣,抓緊一切時間刻苦學習,學問大展,並帶動兒子都刻苦讀書。後來他同兒子蘇軾。蘇轍一起進京趕考,相繼金榜題名,聲震京城。

  :臥薪嚐膽

  春秋時期,一次吳國將越王勾踐包圍,勾踐只好求和,但發誓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恥辱,他床上鋪刺人的柴草,並懸掛一個苦膽,每天睡柴草嘗苦膽,以此激勵自己,使越國實力不斷增強,最終滅了吳國。

  :大禹治水

  上古時期,洪水氾濫,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親鯀去治水,由於方法不當,洪水越來越大,鯀因此被殺。大禹後來接替父親,繼續治水,並吸取父親的教訓,採取疏導法終於制服了洪水。其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歷代人的稱讚。

  :殺妻求將

  戰國軍事家吳起,其妻子是齊國宗室的女兒,他們住在魯國。不久齊國發兵攻打魯國,有人推薦吳起率兵抵抗,魯穆公因吳妻是齊國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吳知道後,為了功名,居然殺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後打敗了齊軍。吳雖成名,但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鄙視。

  :鐵棒磨成針

  古時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資聰明,看到不懂得事情,總喜歡問為什麼?李白每天去學堂上學,因為他天資聰明,教書先生不但很喜歡他,還常常誇獎他。漸漸地李白驕傲了。曾有一段時間,他時常逃學。

  有一天,他逃學在外面,一邊走一邊玩。突然,他看到前邊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塊大石頭旁,在石頭上正磨一根鐵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問老婆婆在做什麼?老婆婆的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溫和的告訴他:“我正在磨一根繡花針。”李白驚訝的問:“這麼粗的一根鐵棒,怎麼可能磨成很細的繡花針呢?”老婆婆又和藹地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專心致志,鐵棒必能磨成針。”並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恆,必會成功的道理。李白聽後很受啟發。

  從此以後,李白刻苦用功的學習,終於,成為著名的詩人,一代大師,留名萬古。

  :蘇秦刺股

  古時候,有一個學者叫蘇秦。蘇秦自幼家境貧寒,連書都讀不起。為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髮或者幫別人打短工,後來又離鄉背景到了齊國拜師學藝。

  經過一年的學習,蘇秦認為自己已經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別老師和同學,去闖蕩天下。但是一年後不僅一無所獲,連錢也用完了。他只能穿著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時,蘇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爛骯髒不堪,滿臉塵土。妻子見他這個樣子,搖頭嘆息,繼續織布;嫂子見他這副樣子扭頭就走,不願做飯;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還暗暗笑他活該!

  蘇秦看到家人這樣對待他,十分傷心。他關起房門,不願意見人,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認小叔子,父母不認兒子,都是因為我不爭氣,沒有好好學習。”

  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書本,發憤讀書。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伏在書案上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都後悔不已,但又沒有什麼辦法不讓自己睡著。有一天,讀著讀著實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手臂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著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辦法:錐刺股***大腿***!以後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賭。

  家人見到這樣,有些不忍心,勸他說:“你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和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這樣虐待自己啊!”

  蘇秦回答說:“不這樣,就會忘記過去的恥辱!”

  經過“血淋淋”的一年,蘇秦已經很有學問了。他又開始出去闖蕩天下,這一次終於事業有成,很有心得,開創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