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木蘭詩後感

  北朝民歌《木蘭詩》歷來為人們所傳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木蘭詩 》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如今已也是家喻戶曉,千古流傳的佳故。同時,也有人在把它拍成一部電影或戲劇

  在無數的戰爭中,出現了許多的英雄,在這些英雄當中,卻出現了一位女英雄。這說明,在無數的英雄中,不僅只有男英雄,也會有女英雄出現。花木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木蘭本是個柔弱的女孩,應當在家做活,打仗本是男人的事。木蘭本應當在家織補,然而卻走上了為父而從軍的路。這也是對人們宣佈:男人能幹的事,女人也能幹,女人也不應該向男人低頭。。花木蘭就要出征了,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然而,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操辦的是那麼的井然有序。旦辭爺孃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也說明了木蘭離家愈遠思鄉思親就愈切。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她與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樣的苦,受一樣的累,卻幹出與男人不同的事蹟,創出了與男人不同的輝煌,同時也證明了 女子哪裡不如男? 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說明了木蘭非常的機警和聰明,因為與木蘭同行12年一同打仗和木蘭一起出生入死的火伴都不知道木蘭是女郎。

  讚美了木蘭聰明和機智,勇敢。替父從軍的偉大精神。

  二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每當吟誦這詩句時,我就感到了木蘭的勤勞與懂事。當她看到徵兵文書時,想到了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自己也沒有長兄。每一卷文書上都有父親的名字,而父親年紀大了也不能去戰場。木蘭便到市場去買來了馬鞍和馬匹,從現在起要去替父親應徵。她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鬥,十二年後才得勝而歸。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都出來迎接她……

  看看木蘭,再想想自己。自己從小就生活在溫馨的生活環境中,從來沒有關心過父母,更沒有為他們做點家務。想到木蘭連自己的生命都不顧,為父親去征戰,我感動不已。

  她不要天子的重金獎賞,也不要做大官,只要回到家鄉去看望年邁的父母。看到這裡,我彷彿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木蘭,如何告別父母。馳騁戰場。累立戰功,最終光榮地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三

  在初中學習生活的第一年,我們學習了《木蘭詩》,木蘭的忠孝,值得我們這些青少年學習。

  雖然木蘭的替父從軍是無奈的的選擇,但木蘭在奔赴戰場時的關山度若飛,也體現出木蘭強烈的愛國精神,木蘭可歌可泣的還不僅在此,當木蘭身經百戰功成名就時,她沒有因此忘記自己的初衷,她斷然拒絕了官職,回到了家鄉。

  木蘭在家鄉沒有代父從軍時,也是一位勤勞能幹的姑娘,再到後來木蘭為了父親,女扮男裝,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戰場,而且女扮男裝進入軍隊也要翻欺君之罪,而拼搏沙場又要以命相搏,所以不難看出木蘭是一個極其孝順和愛國的人。最後木蘭不圖榮華富貴,衣錦還鄉,這又說明木蘭不是一個貪圖安逸享樂的人。

  木蘭的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每一種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我每天都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雖然也知道體諒父母但只是說的很好卻很少做到。還有愛國,雖然關於愛國的活動參加了不少,但也只是說說,只是感嘆罷了。記得有一次參加關於愛國的演講,我不想參加但已經指定了我參加,所以我就讓媽媽幫我寫稿子,雖然稿子寫得很好,但我在演講成功後卻高興不起來,原因我這才明白,那次的成功不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怎麼能使自己高興呢?我又想起了木蘭的忠孝兩全,簡直是完美無缺。所以我決定把花木蘭作為我的目標,我要向她學習。

  通過《木蘭詩》我確立新的目標,接下來我要向忠孝兩全的目標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