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的現代價值有哪些

  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極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21世紀,草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越來越引起世人的矚目。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下?

  草原文化的現代價值:建設現代生態文明的啟示

  草原遊牧民族由於生存的需要,崇尚自然,順應自然的選擇,珍愛草原生命,重視對草原、森林、山川、河流和生靈的生態保護,對生態保護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這種特殊的生產生活方式,使草原文化成為以崇尚自然為根本特質的生態型文化。這種“長生天”文化理念從觀念領域到實踐過程都同自然生態息息相關,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當作一種重要行為準則和價值尺度。

  草原遊牧民族對自然生態的良好觀念和做法,對現代生態文明建設有著深刻啟示。近些年來,我國北方草原、森林正在恢復起來,越來越成為我國北方的一道綠色天然生態屏障。在這裡生活的各族人民創造了“圍封轉移”、“輪牧休牧”、“生態移民”等做法,使草原民族固有的先進生態理念,更彰顯出新的生命力和價值。

  草原文化的現代價值:堅定不移維護祖國統一的愛國主義精神

  草原民族是特別熱愛家園、熱愛母親的民族。草原文化在經歷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元、滿清、近現代幾個時期的發展後,與中原文化長期碰撞、交流、吸收、融合,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鞏固和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草原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員,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把祖國視為母親。

  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草原少數民族與祖國命運相連,與各兄弟民族親如一家。這種血脈情感流淌的草原文化,在認同和促進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的偉大歷史作用,迄今仍然是我們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大團結,構建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社會根基之一。歷史和現實都證明,草原文化對於維護祖國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

  草原文化的現代價值:開拓進取、創新發展的時代精神

  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價值取向,如英雄樂觀精神、自由開放精神和崇信重義精神等等,都與當今改革開放時代從本質上是一致的。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條件下,這種傳統的優秀民族精神,必然表現為開拓進取、創新發展的時代精神而大放異彩。在現實生活中,草原文化中的節慶、祭祀、娛樂、餐飲、服飾、工藝、歌舞、文學藝術等都在實現與現代文明之間雙向互需的有機結合。草原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吸納現代文明的成果,實現發掘、更新、重構以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現代文明也在與草原文化的結合中獲得新的實現領域和形式。事實上,草原文化已寓於草原地區文化旅遊業、文博會展業、圖書影視業、城鎮建築業等產業之中,成為草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的亮點,表現出巨大的魅力、潛力和優勢。

  在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中彰顯出特殊的魅力和影響。近年來,草原文化走出國門參與國際文化的重大交流活動,產生了越來越廣泛的影響。蒙古族的長調、馬頭琴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等草原民族的文化藝術,如歌舞、雜技、文物、服飾等等,都以獨有的藝術特色和魅力在世界各大洲留下了美好的足跡,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廣袤的大草原和獨具風格的草原民族風情,也越來越吸引世人的眼光。草原文化為開闢大草原旅遊市場和與世界交流,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隨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科學發展的新的歷史程序,草原文化必將以更加嶄新的姿態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廣泛地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