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歷史文化街區是 歷史文化名城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特殊型別的 文化遺產,又是廣大民眾日常生活的場所。為將我國的歷史文化名街有選擇、有步驟地介紹給國人、展示給世界,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北京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位於東城區安定門街道,他的名字源於坐落在這條街的古老建築——國子監。街道全長669米,平均寬11米,距今已有700年曆史。街區內集中了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子監、孔廟等大量歷史文化遺產,是全市唯一一條以街命名的市級文物保護街道,也是北京保留下來的唯一一條牌樓街。東西貫通的國子監街以其幽雅、寧靜的環境和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成為北京一處獨具特色的文化景區。正如乾隆所言“京師為首善之區,而國子監為首善之地”。199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將國子監街公佈為北京市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

  :平遙南大街

  南大街位於古城中心,古城以南大街為中軸線,遵循“左文廟、右武廟、左城隍、右縣衙”的格局。所以南大街是全城的脊樑,是當年商業最繁華的街道,包含了多種行業:錢行、當鋪、油業、糧行、木器行、貨棧旅店、麻布行、顏料行、肉行、煙業、鞋帽業、漆行、花店業等。重建於清康熙年間位於大街中心地段的市樓,當年起著管理整個市場的作用,如今也是全城的中心和制高點,為全城的中心地帶。街道左右兩旁依然店鋪林立,當年有名的百川通票號、協同慶錢莊、黃酒老字號“長升源”、綢緞莊“長泰永”等店鋪的舊址如今依然佇立。但多數成為供遊客觀光的景點。

  :哈爾濱中央大街

  哈爾濱市是一座有百年曆史的北方城市,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瀕臨美麗的松花江畔的中央大街是這座名城最突出的代表。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其中車行方石路寬10.8米。中央大街西至通江街,東至尚志大街,佔地面積94.05公頃的區域範圍內,為中央大街歷史街區。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6年被哈爾濱市政府定為《哈爾濱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蘇州平江路

  蘇州古城是依託水鄉特色,採用棋盤式佈局的古代區域性都城的典範,兩千五百年來城址未變,格局尚存,堪稱中國古代城垣活的標本之一。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蘇州古城內迄今儲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耦園和10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64處蘇州市控制保護古建築等眾多歷史文化遺產。對照南宋《平江圖》及明末《蘇州府城內水道總圖》,平江歷史街區基本延續了唐宋以來的城坊格局,有些街巷、河道、橋樑的名稱在《平江圖》上一一對應。由城河、城牆、河道、橋樑、街巷、民居、園林、會館、寺觀、古井、古樹、牌坊等歷史遺存所構成的街區歷史風貌集中體現了蘇州古城的城市特色與價值,堪稱蘇州古城的縮影。平江歷史街區是不斷髮展的“活”的歷史地段,在現代城市生活中仍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黃山市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具有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續性,1997年被確定為建設部歷史文化保護區規劃、管理綜合試點單位,屯溪老街是徽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一個重要節點,在歷史街區的保護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老城中心的新安江畔,老街傳統街區面積近20公頃,核心保護區4公頃,老街全長832米,兩側有三路18條巷,現有各類店鋪227家。

  :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 福州市 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

  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而南依次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築群”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總佔地面積38.35公頃,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

  儲存較好的明清古建築計159座,其中包括全國重點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青島八大關

  八大關近代建築位於山東省青島市 南區南部,分佈於八條以古代重要關隘命名的馬路旁,因此得名。八大關建築最早於20世紀初由 德國建築師設計建造,以後美、俄、日等國建築師及中國建築師陸續設計建造,至20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形成了300餘棟集20多個國家不同 建築風格的別墅建築群。總建築面積145,368平方米。建築結合了西方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有平面對稱、軸線突出的德式,尖塔坡頂的哥特式,裝飾粗放的 西班牙式等。建築群依山傍海,與周圍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青州昭德古街

  青州市昭德古街北起東關街,南至南環路,因街中段有昭德閣故名。清光緒29年重修時鋪了條石路面。街南段曾名校場街,民國時併入,統稱昭德街。東關真教寺、伯顏後裔趙宅都在此街,是 回族居住最集中的街道之一。

  青州昭德古街商賈雲集,繁榮昌華。明清時期,這裡是古 青州最繁華的地段,也是附近地區商品集散地之一,每年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和客商。當年,昭德古街商號雲集,會館林立,老字號也頗多,如糕點老字號“隆盛號”、“公義和”、“泰盛和”等,皮毛業字號“中和”、“中興”、“萬聚”等,制帽老字號“吉順興”、“元順興”等上百家。這裡人文薈萃,名勝眾多。歷史上曾有過 王曾的“宰相府”、 趙秉忠的“ 狀元坊”、“軟綠園”,還有“昭德閣”、“海岱閣”、“ 山西會館”、“真教寺”等名勝。

  :海口騎樓老街

  海口的騎樓建築群初步形成於19世紀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築 四牌樓建於 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曆史。20個世紀30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樑安記”、“雲旭記”、“遠東公司”和“廣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有“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等。許多大商號都在老街的騎樓裡,展開不見硝煙的經營大戰。1931年,得勝沙街上的“海口大廈”***俗稱“五層樓”***建成,那是建國前海口市最高的樓房。“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是當時海口興盛景象的真實寫照。騎樓的歷史與海口早期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晚清時期,《 天津條約》簽訂,海口是當時全國十大對外開放的口岸,是全島對外開放的視窗,在 南洋謀生的人開始回家鄉投資建設。1849年,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建成,這裡之所以叫水巷口,是過去水域比現在寬,能把船直接開進來,整片騎樓街區就是從這裡延伸開來,形成了規模。

  :拉薩八廓街

  八廓街,是一條因 大昭寺而發展和建設起來的集社會、文化、宗教和商業等功能於一體的古老街道,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在這裡,宗教與世俗、傳統與時尚、精神與物質相得益彰,散發著和諧而統一的魅力。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藏族人稱為“聖路”。現逐漸擴充套件為圍繞大昭寺周圍的大片舊式老街區。 八角街是圍繞大昭寺修建的一條 拉薩最繁華的商業街。街道以大昭寺為中心,西接藏醫院大樓,南臨沿河東路,北至幸福東路,東連拉薩醫院河林廓東路。八廓街是由八廓東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組成多邊形街道環,周長約1000餘米,街內岔道較多,有街巷35個。八廓街屬 城關區八廓街辦事處,下轄4個居委會,199個居民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