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怎麼死的

  張騫是西漢著名的探險家,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發有著很大的貢獻。他多次出使西域,使漢朝與西域各國長期建立友好的關係,不僅開拓了通往西域的道路,還從西域帶回了汗血馬,石榴,葡萄,鴕鳥等,也從西漢帶去很多物資。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著名的歷史外交家張騫最後逝世的原因是病死的。張騫第一次鑿空,開闢了絲綢之路,從他啟程去大月氏到他回漢,共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出使西域之前沒有人知道西域的任何概況,道路有多麼艱辛無從得知,西域之路必經風沙乾涸之地,夏季忍受源源不斷的熱浪,冬季忍受大雪紛紛的嚴寒。

  可想而知,張騫在鑿空期間遇到的困難是如何之大。即使張騫身強體壯,心理素質超強,然而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度過這麼多年,身體也會被環境摧殘。常年的風餐露宿足以把一個健康人的身體弄垮,張騫也不例外。

  從大月氏回來的張騫把鑿空的事蹟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大喜,封他為中郎將。並且在後來依舊派遣他第二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的是烏孫國,當時伴隨的人員大概三百多人,帶著牛羊等牲畜以及玉器絲綢等貴重之物作為禮物前去烏孫國,烏孫國的國王收下張騫帶來的厚禮。但因為對漢朝還不瞭解便沒有冒然答應張騫說要一起攻打匈奴。後來張騫派人又去烏孫國周邊的地區進行了外交談話。歷時四年後,張騫回到漢朝,帶回了十來位烏孫國的使者以及幾匹上好的馬匹,張騫被封為大行。第二年,張騫便逝世了。但是張騫的外交策略與事蹟便被傳到了中亞各國,各國貴族人士也前來朝貢漢武帝,無疑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張騫的精神

  兩千多年來,張騫的精神一直沿襲到今天。他不怕苦,勇敢無畏的冒險精神和開拓進取的精神一直為世人所讚頌。當時漢武帝招募人員出使西域之時,張騫便勇敢報名,出使西域的道路困難重重,可想而知,沒有超乎於常人的勇氣與毅力是不可能主動報名的。因為沒有人走過西域的道路,張騫的出使西域的事蹟使他成為第一人。這條連線同西方發展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對當時和後世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細數張騫的精神可以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張騫有著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出使西域,不僅道路困難重重,路上還會遇到殘暴的匈奴,喪命的機率真的很大。但是胸懷大志的張騫毅然決然的前去大月氏。他已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第二。張騫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眾所周知,在張騫出使大月氏期間,他被匈奴抓取當了十年的俘虜。匈奴為了拉攏張騫為他娶妻生子,即使是這樣,張騫心中仍舊不忘大漢的使命,十年之久仍未改變張騫的大漢之節,他也在處處尋找可以逃出去的機會。果然在一次匈奴鬆懈之時,他與甘父等人逃了出去,繼續前往十年前心中所要到達的目的地大月氏。如果換了他人,也許會在匈奴的地盤同妻子孩子安然的度過一生,然而張騫卻不是這樣。這樣的愛國之情也是無人能比的。第三,張騫還是個重信義的人,他對各國使者的禮儀之風贏得了西夷各國的愛戴,張騫的名聲在那時可謂是響徹一時。

  張騫簡介

  張騫是西漢著名的探險家,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發有著很大的貢獻。他多次出使西域,使漢朝與西域各國長期建立友好的關係,不僅開拓了通往西域的道路,還從西域帶回了汗血馬,石榴,葡萄,鴕鳥等,也從西漢帶去很多物資。張騫為西漢與西域之間的文化交流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張騫除了有顯著的外交能力,在軍事方面也頗有成就。他身材魁梧,性格開朗,在戰場上屢建戰功,因為軍功卓著被漢武帝封為博望候。在偶然一次機會中,漢武帝派張騫出使大月氏國家。他們在出使的途中,風餐露宿,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不想在途中卻被匈奴襲擊,張騫被抓,為了能夠是張騫歸順匈奴,他們讓張騫在西域結婚生子,耐得住性子的張騫身在朝營心在漢。他按兵不動在西域生活了十年,只為等一個時機逃出匈奴之地,肩負在身上的出使大月氏之命十年來從未忘記。偶得契機,張騫順利逃離匈奴之地,從車師國到焉耆,又經過龜茲等地,翻越山嶺,最後到達大月氏國家。雖然最後大月氏並沒有答應張騫與漢聯合攻打匈奴,但是張騫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有餘,回去的時候為了避開匈奴,開闢了另外的道路,不料,張騫等人又碑匈奴抓獲。一年以後,張騫趁匈奴內亂又帶著妻子孩子逃回漢朝。漢武帝聽聞張騫這十多年的經歷,非常高興,封他為太中大夫,後來再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這就是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