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問禮於老子怎麼回事

  春秋時期的孔子,可以說是文化的整合者,是位歷史偉人。在教育界,孔子更是被人奉為是先祖,主要是因為他在教育方面的偉大思想學說。在求學方面,孔子並不只是說說而已的,他自己在求學方面也確實就是這麼做的。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問禮於老子

  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在《史記》、《莊子》、《禮記》中都有記載,《莊子》的相關文字如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這裡記載孔子往南去到老子的隱居地“沛地”去求教學問。老子見到孔子不遠千里前來求教自己,很高興的接待了孔子並與他徹夜長談。

  孔子在沛地求教了老子幾日,深覺受益匪淺,臨行歸魯之時。老子相送,告誡孔子“不譏人非,不揚人惡”,孔子恭謹受教。

  相送到黃河邊,孔子望著滾滾黃河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感嘆歲月的流逝不止,人生死後去往何方。老子則以道家思想回應“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不要貪婪的追求功名利祿就不會迷失自己,徒生煩惱。

  孔子向老子解釋自己是憂慮“國家不行仁義,百姓不能安樂,人生短暫,不能為國家萬民做出貢獻”。老子則說:“天地執行自有規律,這都是自然發展的結果,行仁義安天下,這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事情,又何必勞煩人為自然擔憂呢。”爾後又勸誡孔子學習水之德,“上善若水,誰善利萬物而萬物莫與之爭”。

  孔子回到魯國之後,他的弟子門人問他是否見到了老子,老子是個有什麼樣賢德的人。孔子感嘆說:“老聃,真吾師也。”

  老子與孔子亦師亦友,孔子曾數次問學於老子,老子的“道”對孔子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在《論語》中有深刻的體現。

  孔子學琴的故事

  孔子學習非常的刻苦,並且要完全掌握知識的精髓深意才能滿意。有一次,孔子向魯國的著名樂師師襄子學習彈琴,孔子一連十天練習同一首音律仍然沒有要求開始學習新的樂譜曲子。

  一日,師襄子對孔子說:“你已經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反對道:“我雖然熟悉了彈琴的形式。但是還沒有掌握演奏優美音律的方法啊。”又過了段時日,師襄子建議孔子:“你現在已經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繼續反對說:“我還要掌握如何領會演奏音律時的意境啊。”

  這樣又過了段時日,師襄子催促說:“你已經領會到這首音律的意境了,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則肅穆地回答:“不,我還沒有感受到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

  然後又過了段時日,不待師襄子催促,孔子恍然大悟的說:“我感受到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了,雄姿英發,帝王之相,古時的聖賢之王啊。這隻能是周文王的樂曲吧。”師襄子聞聽後,佩服得五體投地,讚賞道:“您說的很對,這首樂曲就是周文王的《文王操》啊。”

  由此可見孔子的求學嚴謹,一定要理解通透才罷休。

  對於孔子和老子這兩個人之間,有不少人認為老子其實就是孔子的老師,起碼在孔子問禮於老子這個故事上面,他們之間的關係確實是這樣的。而從孔子學琴這個故事中更可以看見一個刻苦求學的孔子。他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一定要學到精華才肯停歇。